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jié):有效促進師幼互動幾點做法

總結(jié):有效促進師幼互動幾點做法

2024-08-01 閱讀 5752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總結(jié):淺談有效促進師幼互動的幾點做法

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xiàn)形態(tài),在一日活動的組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的、積極的師幼互動能引發(fā)幼兒深入的研究,激發(fā)幼兒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等。如果沒有互動的活動是難以想象的,更談不上什么有效。因此,我在平時組織的活動中,著重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自我角色的定位、活動組織的形式等方面來促進有效的師幼互動,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尊重幼兒、關注幼兒”在工作實踐中有所落實,我們發(fā)現(xiàn)“互動關系”的對象是雙方的,兩者間是相互依存的。雖然有時教師具有較強的如何形成較好的互動意識,但有時面對幼兒拋過來的“球”教師還是不能巧妙接住,導致“互動關系”很難形成。那么,如何進行有效促進師幼互動關系的形成成了幼教同行關注的這一熱點問題。介于此,《綱要》也明確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與反應,敏感地察覺幼兒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穑纬珊献魈骄渴降膸熡谆印!边@一提出,引起了大家的思考。跟隨課題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們的目光也隨行動進程的變化,教育觀念在不斷地更新,結(jié)合《綱要》精神,下面我從幾方面談談有效促進師幼互動的幾點做法。

一、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

教師熱愛本職工作,善待每一位幼兒的情感是促進師幼互動關系的前提與保證。教師只有懷有熱愛幼兒的真摯情感,才能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才有向幼兒積極發(fā)起互動和主動回應幼兒發(fā)起互動的意識與行為,且新《綱要》也強調(diào)了:“建立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等,這些充分說明了促進幼兒師幼互動的因素與心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是分不開的。當幼兒發(fā)起的互動教師要做到必要的回應。如: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為幼兒樹立起自信心,讓他們找到我能行的感覺;當幼兒取得進步時,教師要給予及時地表揚與鼓勵;當幼兒撒嬌時,送給幼兒一個溫情的擁抱等。在這些行為間不知不覺地就形成了師幼互動關系,也有助于師幼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是形成有效師幼互動的必要條件。

二、把握好教師的角色定位

新《綱要》中對于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師角色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蒙臺梭利認為教師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觀察者。教師學會觀察之后,才能捕捉一些新的信息,且《綱要》也明確指出了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只有這樣,注重一日活動中的觀察,了解幼兒的需求才促使師幼互動關系的形成,教師與幼兒才能玩出“拋接球”的游戲。其次,《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是說,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幼兒天性好奇、好動,對于周圍的事物,他們總是喜歡看看、摸摸、試試、玩玩,只有在他們親自探索嘗試的過程中,才能逐步獲得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和個性的發(fā)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因此,在日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探索活動的空間,并為他們提供相關主題活動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時間、場地等等,使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探索。當幼兒出現(xiàn)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的點撥引導,給予幼兒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使他們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找出正確的方法,并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前進,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即教師要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例如:在科學活動《會站立的木棍》中,當問題“能不能將木棍站立”出現(xiàn)時,幼兒一下子無所適從,探究活動突然中斷,這時我便鼓勵幼兒,說:“一根木棍很難使它站立,如果再用幾根木棍試一試會怎樣呢?”于是,有的幼兒拿來兩根進行嘗試,有的幼兒拿來三根進行嘗試,還有的幼兒拿來四根進行嘗試……最后大家驚喜地得出結(jié)論:用三根木棍在一起可以使木棍站立。看到自己實驗的成功,大家那種興奮的心情是無法言表的。再如:《沉與浮》的活動中,幼兒用不同的材料探索出多種讓懸浮的物體下沉的方法時,非常驚喜。幼兒在這些不斷嘗試、不斷探索的活動中,在教師的適度支持引導下,解決了困難,獲得了成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不僅于此,蒙臺梭利強調(diào)指出,對于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發(fā)展來說,準備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她說:“必須注意為兒童期設置一個適當?shù)氖澜绾鸵粋€適宜的環(huán)境,這是一個絕對迫切的需要。”即教師還要成為精神環(huán)境的支持者。除此之外,要能促進師幼間的互動,在角色定位上教師還要做幼兒的合作者。瑞吉歐教育體系認為: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和兒童是共同建構(gòu)者,教師承擔著極為復雜、精細和多層面的任務,要在幼兒合作商討的過程中尋求教育挈機,教師在此間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做幼兒的朋友和幼兒一起去探索,一起去體驗。在此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

三、教師要善于關注幼兒

新《綱要》指出,師幼雙方特別是教師在師幼互動中保持關注是建構(gòu)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做有心人,善于關注每個幼兒的興趣點,是師幼互動得以進行的基礎,同時,教師針對一些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還要因勢利導,關注幼兒的反應。如:一天下午,我?guī)Ш⒆觽內(nèi)敉馍⒉剑⒆觽儎傋呷胩镆伴g就被春天美麗的景色所吸引了。張繼旺小朋友欣喜地說:“你們看路邊的野花開了”,張永樂也附和道:“看,這些小花多美呀!”在一旁的楊晶瑩小朋友也感慨地說:“春天真的好美呀!你們瞧,那邊還有桃花、梨花、杏花。”我及時接住了孩子們拋過來的“球”連忙應對道:“小朋友們觀察真仔細,發(fā)現(xiàn)了春天的秘密。”我對孩子們的細致觀察作了表揚。于是,我又引出一個富有開放性的問題。“除了這些發(fā)現(xiàn)外,還會發(fā)現(xiàn)什么呢?”通過我的提問,孩子們暢談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此過程中由師幼互動拓展到生生互動中。

四、教師引導性語言的巧妙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聽到教師有“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的問提提出,所得到的是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對”、“是”,影響了幼兒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這怎么能促進師幼間的良好互動呢?因此,教師的引導語言在建構(gòu)有效地師幼互動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怎樣使教師的引導語言具有啟發(fā)性,并能開拓幼兒發(fā)散性思維呢?下面列舉兩個實例:例一:在組織談話活動《動畫片里的人物》中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提問:你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們看過哪些兒童動畫片?以此而激發(fā)了幼兒談論兒童動畫片的興趣,然后教師將進一步拓展談話范圍,設計了這樣的提問:在你們看過的動畫片中,那些片子中的人是善良、聰明、勇敢的,為什么這樣認為?看完后你的感受怎樣?等在這些具有引導性的提問中,幼兒將進行大膽地講述,師幼互動效果好;例二:在科學活動《有用的稻草》中,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提問:你們一起去玩玩稻草吧!會發(fā)現(xiàn)什么呢?這樣的提問一下子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并且教師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有效的、科學的引導,能積極地思考自己該怎么做,怎么做會更好,把幼兒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到活動內(nèi)容上來,能有效地促進師幼互動關系的形成。不僅如此,如果教師在發(fā)現(xiàn)教育挈機后,要積極引導,充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要順應幼兒的活動。在一日活動中,讓幼兒養(yǎng)成愛觀察、會觀察的習慣,善于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有了問題后,教師積極啟發(fā)引導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尋求答案,形成兩者的互動關系。

五、以分組教學的形式組織活動

在我們組織的活動中,為產(chǎn)生良好地互動關系而出現(xiàn)困惑,即幼兒園班級人數(shù)普遍較多,使教師很難顧及到每個幼兒與老師間形成良好地互動,這就關系到群體與個體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困惑問題,通過實踐證明:以分組教學的形式能提供給幼兒個體與教師的交流的機會。如:在我們組織的語言活動《秋天》中,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提問:你發(fā)現(xiàn)秋天里有什么秘密呢?分組教學后,幼兒人數(shù)少了,教師可以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幼兒,使能力弱或者性格內(nèi)向的幼兒都有一個與老師互動的機會,在此過程中,教師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表現(xiàn)予以評價,從而在反思和實踐中提高活動質(zhì)量,促進師幼共同發(fā)展。

總之,我們采用了以上的一些做法,有效地促進了良好地師幼互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園將繼續(xù)總結(jié)出更好的做法,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篇2:《早操中缺乏積極師幼互動》讀后感

《早操中缺乏積極的師幼互動》讀后感

《早操中缺乏積極的師幼互動》一文例舉了一教師在組織早操的過程中不停地提醒和糾正幼兒的動作,但由于得不到幼兒的認同和接納,因此不能產(chǎn)生鍛煉的積極性,同時老師也疲憊。書中建議:一、做操時,教師應用環(huán)視的目光與幼兒對話。這是一種眼神與心靈的激勵和互動,讓幼兒知道老師在關注著自己的表現(xiàn);二、讓幼兒領操激勵幼兒,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能力,增強信心,快樂地鍛煉;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和表現(xiàn)欲,變幼兒的被動管理為自我管理。

書中的建議使我受益匪淺,同時《綱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今后在早操活動中,我將動作指導和幼兒的快樂體驗結(jié)合起來,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因人施教,培養(yǎng)幼兒對早操的興趣。

篇3:教育小結(jié):教師提前半拍暗示有效提高師幼間互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教育小結(jié):教師提前半拍的暗示,有效提高師幼間的互動

師幼互動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存在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它是指發(fā)生在老師與幼兒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行為與過程的綜合。

在“小手拍拍”這節(jié)音樂課中,首先我采用游戲“指五官”,主要是通過學唱歌曲讓幼兒感知眼、耳、鼻、嘴、手、腳的位置,鞏固對五官的認識。然后用兒歌問答的形式讓理解歌詞意義,老師問: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眼睛在哪里,眼睛在哪里?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幼兒回答: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眼睛在這里,眼睛在這里,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由于這首歌曲簡單、易學,而且也有了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幼兒對歌曲的學習不會感到困難。但在活動中我卻發(fā)現(xiàn),幼兒雖能根據(jù)老師的提問指出五官的位置,但不能用歌詞的完整表達。當我的問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眼睛在哪里?眼睛在哪里?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剛一結(jié)束,幼兒馬上指著相應的位置說:“在這里、在這里。”他們早把前面的半句話忘記了。經(jīng)過反復提醒、強調(diào),才勉強能完整回答。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回答歌詞之前以提前半拍的動作,提醒幼兒進行完整的歌唱。重點放在第一次,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眼睛在這里,眼睛在這里,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再接下來的對唱歌曲中,孩子在老師的提前半拍的動作提示下,幼兒就能跟著旋律唱了在接下來的歌曲對唱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得就比較順利。歌曲學會對唱“眼睛”后,又把“眼睛”替換成“嘴巴”、“耳朵”、“鼻子”,再次演唱。同時要求幼兒根據(jù)節(jié)奏做相應的動作,如指出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等方位。孩子自然而然能按老師要求完整地進得對唱。由于我的提前半拍子的動作暗示,給了孩子一個緩沖的時間,使我贏得了這堂中孩子與老師進行間的有效歌唱互動。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又把指五官改成指小朋友,指教室里的物品。孩子在唱唱、做做、找找中始終投入情緒飽滿,充分感受著音樂活動的樂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是對我這堂課最好的答卷。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