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師幼互動中表揚與建議策略

師幼互動中表揚與建議策略

2024-08-01 閱讀 4927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淺談師幼互動中的表揚與建議策略

教師在與孩子的對話中,會經常使用到安慰、鼓勵或批評的方式,作為一個對孩子負責任的老師,需要把握住客觀與理性這兩條原則,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注意掌握表揚與建議的技巧。與孩子們說話不單是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一句話可以引導孩子,讓他們駛入人生正確的航線;一句話也可以誤導孩子,讓他們陷入明天的沼澤。語言的使用往往會帶有很深的心理暗示作用,因為學前期的孩子愿意傾聽與相信教師說的每一句話。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的回應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互動活動,如何抓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以適當的方式去接,再以適當的方式把"球"反拋給孩子,即教師不同的引導策略,讓他們再次"接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幼兒的回應技巧與質量。

一、表揚容易誤導

表揚孩子里面藏著很深的學問。通常認為,對孩子進行表揚,可以讓孩子做得更好,甚至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然而不當的表揚不但不會讓孩子做的更好,反而會讓孩子迷戀上夸獎與獎品。

表揚并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進行的,就像大餐,偶爾一頓會讓人垂涎三尺,然而經常去吃也就覺得平淡無奇。表揚是精神獎品,這與物質獎勵從本質上來說是沒有區別的,有些人認為多一些精神激勵既省時,又省錢,又省力,三全其美--然而,我們卻忽視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因為很多的事情孩子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去做的,他們可以承受挫折,我們也應該讓他們知道這本身就是實現目標的一部分。有時老師會不斷地給予表揚,頻繁地在孩子身邊說:"好的,你真棒!""你會做得更好!""真是你做的嗎?了不起!"

成年人對于人的評價會有很多種反應,有的人一笑了之,有的人卻緊張兮兮。學前期的孩子則不一樣,他們還是張"白紙",在現實生活中,老師往往采取兩種不太恰當的方式去表揚的孩子。

其一,過高表揚。

常見的表揚有"你是最棒的!""你就是個超人!""你真是個天才",這些話包含著老師的肯定與期望。孩子們當然不會感到壓力,但他們開始相信自己就是NO.1。然而,這種錯誤的認知形成了"積極"的暗示效果,并且會埋藏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長大之后,這樣的孩子會形成功利的性格,由于自己是"NO.1",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和別人的負面評價。表揚,不是言過其實的亂吹捧,一切從幼兒的客觀實際出發。對孩子言過其實的表揚,會使孩子形成不切實際的自我認識,一旦這種認識與現實生活中他人恰當的評價發生沖突,幼兒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

其二,弱化表揚。

有一些老師,并不看重表揚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他們會這樣對孩子說,"你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我們大家都一樣的。""你和其他的小朋友沒有區別。"可以說過度評價太"火",弱化評價的做法又太"溫"。現在是一個開放的,主張個性化的時代,良好的個性非但不會脫離群體,反而更容易被大家所喜歡。擁有個人特點,才會擁有個人魅力,才能增強人際吸引力。就像莎翁說的,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沒有一個相同的孩子。弱化表揚,就是弱化孩子的個體存在,這樣做會犧牲她的自信心,甚至形成抑郁性格。帶有個人色彩的表揚都是誤導,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及如何與人相處的方式。

正確的表揚是客觀的、理性的,描述性地說出看到的、作為事實的、當事人的、值得表揚的地方,避免評價式的表揚,比如:"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太棒了!你真了不起",讓孩子感受很泛,不知所謂。需針對人、做的事情或者發生的過程進行描述性表揚,如:"你今天主動給植物角的花澆水,老師真開心",同時不拿別人做比較,如"你這次畫的畫比甜甜的好,值得表揚",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覺,認為自己只有比別人好,才是好,而沒有了內在的動力和自發性的動機。

二、建議才是引導

《綱要》中提到教師要轉變角色,做幼兒學習的支持者、觀察者、引導者,教師的回應方法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那么,怎樣的回應才是積極有效的呢?我認為對待孩子的行為要分為兩部分:當我們主導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如培養良好習慣時,可以對孩子進行建議;當孩子自覺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先不要發表意見,當發現孩子堅持做某件事情,并且沒有轉移注意力的跡象,又屢遭失敗倍感傷心時,我們再進行引導。

(一)、對的建議是引導

建議和表揚一樣,都是教育的方法,建議的內涵是提出解決方法與解決途徑,這對于學前期的孩子顯得尤為重要。世界上的每件事情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全新的,陌生的,或者說是困難。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么,或者更好的做法是什么,這顯然是最好的鼓勵方法。另外,我們還可以邊建議,邊進行示范。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而且很喜歡模仿,這也就是為什么身教往往勝于言傳的原因了。

教師一句有意無意的回應,往往會左右幼兒的學習情緒。然而僅僅是拍手鼓掌式的表揚,幼兒積極性高但沒有努力的方向。而"你真棒!"、"你講得真好!"這樣蜻蜓點水式的語言比較貧乏,缺乏更細致與貼切地評價。教師對幼兒的反饋要盡量給予肯定,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首先,教師要善于從幼兒的回答中挖掘其在表達和思維方面的亮點。其次,教師要允許幼兒"犯錯誤",不要急于提供所謂正確的觀點或方法,進而影響幼兒互動的積極性。教師要給予幼兒足夠的思考時間,激勵、支持幼兒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比起年幼的孩子,經驗多的我們很容易辨別孩子對的行為與錯的行為。我們常見的建議有哪些呢?"這樣不對!""安靜些別大聲說話"我們會發現,建議成為了老師的一種特權,我們誤拿它表達對于孩子的不滿。其實,建議與表揚一樣,都是教育的方法,我們只是沒有把它利用充分罷了。如,在戶外鍛煉時,妞妞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突然,她摔倒了,妞妞不禁失聲痛哭。老師這時候走過來,對她說:"別哭,勇敢點,勇敢的孩子能當小班長",這一招確實很奏效,妞妞果然不哭了。貌似很高明的做法,其實仍然是不當的。不哭與當班長沒有關系,當班長與摔倒沒有關系,本來沒有關聯的事情卻連接在了一起。這樣做的后果是,孩子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只要不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誤導式的鼓勵與建議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維的能力與獨立的性格。

正確的建議應該是理性的。我們可以一邊撫摸孩子的頭,一邊告訴孩子摔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學前期的孩子保護自己的意識薄弱,可以和孩子說,鍛煉身體時要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我們雖然摔倒了,但是長了經驗,以后注意了就不會摔倒了。對的建議指向明確,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究、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幼兒把握重點,拓展思維,有效促進師幼互動。

(二)、錯的建議是誤導

當孩子畫面臟亂,當孩子摔了跟頭,當孩子搭錯了積木......孩子會傷心,會哭泣,我們應該說些什么?我們自然會將師愛大面積地覆蓋在對孩子的安慰和鼓勵中,然而簡單的一句話可能會讓孩子學會堅強,簡單的一句話也可能讓孩子變得脆弱。

如:看到班上的小男孩亮亮總是親茵茵,就告訴茵茵:"茵茵,你怎么不知道躲著點啊!你知道別人的口水多臟么?以后離亮亮遠點......"其實亮亮吻茵茵也是喜歡茵茵的表現,親吻只是孩子模仿大人的表現罷了。當然,老師的出發點是為茵茵考慮,但是卻忽略了這句話帶給孩子的暗示會有多壞的影響--當茵茵長大時候,談戀愛的年齡,花前月下,男孩想親吻茵茵,茵茵卻萬般恐懼地把他推開。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用合理的方式為孩子解讀這個事情:亮亮是同學,他是因為喜歡你才這樣做的,可是要知道,親吻是大人們表示友好的方式,一起玩耍是孩子們表示友好的方式,我相信你可以很好的處理這件事情。建議孩子們一起游戲,逐漸淡化"親吻"事件。

不攔著孩子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是引導他們正確地去做喜歡做的事情,以提建議的方式促使孩子改變。在提建議的時候最關鍵的是語氣--疑問式;表達的意思是善意的、尊重對方的;并且是針對具體的事情。例如,"如果你可以考慮試一試;可能會讓你......;你愿意試一試......;如果......就更好了,你覺得呢?"同時要把握建議的尺度,只說能改進的方面,忽略無能為力的方面。如:"如果你再瘦一點就更好了",這樣是打擊孩子。建議,是給孩子指出現在、將來該怎樣具體可行地干,引導孩子有效發展,使孩子意識到:"我這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還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我能夠做得更好。"

教育需要智慧,教學需要策略。表揚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悅,信心倍增,建議可以讓孩子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熱愛孩子、尊重孩子,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我們還需要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提升為人師表的正能量,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時刻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

篇3:小議后進生轉化教育為后進生樹立自信心給予更多表揚和鼓勵

小議后進生的轉化教育為后進生樹立自信心、給予更多表揚和鼓勵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安西路小學費秀英

【摘要】:本文分析了后進生形成的原因,講述了如何對后進生進行教育的策略,長期以來,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一直困擾著老師們的教育工作,如果能將后進生的思想和學習狀況以及生活習慣得以轉化,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會略顯輕松。

【關鍵詞】:轉化后進生

不論在哪一個學校或哪一個班,后進生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后進生的轉化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它不僅可以提高后進生的成績,而且對學生良好的品質形成,自信心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本著學習探究的目的,擬對這一問題做些概略分析:

一、教師要了解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良醫用藥:要對癥下藥,做到藥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差的病根“。因此,首先要著手于“診斷”,對差生進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從中找到差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差生的性格愛好、主要優缺點及落后的原因,了解學校、家庭、社會對他們的影響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幫助他改正。后進生之所以后進,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從后進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上看,大致有以下幾種:

1、散。有的學生養成了自由散漫的壞習慣,不愿受學校紀律、規章的約束,不服從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管理。上課愛作小動作,嚴重者無故曠課不到校。

2、懶。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和獨生子女最易犯這種毛病。學習怕苦、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干活時躲著不去找理由。

3、驕。這種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精力不用在學習上、別人學習成績好他看不起、自己學習又不努力;如果自己做了一件事,到處吹噓;別人受了表揚、獎勵,他不服氣。

4、僻。性格內向、孤僻。他們有言不愿吐,信奉萬事不求人的信條,喜歡“獨來獨往”、批評受不住、常常自個生悶氣。

5、憂。因家庭不幸或父母離異失去關愛,造成這種學生的脾氣、性格、興趣愛好、理想追求發生變化,心思沉重、表現憂郁、學習成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