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學生心里話:老師求求您表揚我
老師,求求您表揚我
開學了,學生又學新的課文了。教學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8》的習慣之一:堅持寫日記。(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我布置學生回家后寫一篇日記。第二天,學習委員把日記本收齊了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一篇一篇地閱讀,有一篇男生寫的日記卻吸引了我的目光,觸動了我的心弦。其中有一自然段寫道:“李老師,我是一名差生,上課精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經常不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倒數。自從您教了我,您不嫌棄我,經常找我談心,還關心我的生活,我很感動。但是,您知道嗎,我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是在老師的批評中長大的,我內心非常苦惱,心煩極了,我除了學習差外,我還有一點優點,那就是心地善良。我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給我點信心,讓我嘗嘗表揚的滋味,好嗎?老師,求求您表揚我!”我把日記反復讀了好幾遍,每讀一遍心情都很沉重。“差生”之所以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基礎差、有的是智商低、有的是上課不參與、不聽講、有的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其實,“差生”學習成績跟不上,上課不夠集中精力聽講、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紀律上管不住自己,造成作業不完成,這種情況“差生”自己心里也很著急。我們老師不妨換角色設身處地想一想。在學校里,“差生”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遭到同學的嘲諷,甚至沒有真正的好朋友;在家里,家長又常常為他們的不爭氣而惱火。因此,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所承受的心理負擔真是太重太大了。作為老師,都會銘記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對“差生”更是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除了對他談心、輔導功課外,還要從感情、心理深處真正去理解他們,并把這種理解轉化為同情,進而取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這樣,學生才愿意與老師做心與心的交流,老師才能夠進一步靠近他,認識他,從而對癥下藥,樹立自信心,用賞識的眼光,拿起表揚的法寶,讓他們向優秀行列邁進。大家都知道英國大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他的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一,人人都叫他笨蛋,老師也讓他退學。這時是他的母親大聲聲明,愛迪生比他老師更有頭腦,并給了他積極的心態。如果不是他母親大膽維護了愛迪生的自信心,任由這些消極的思想,滲透到他尚不成熟的心理世界,那么他不會成為大發明家,我們今天的世界將會是另外一個樣子。然而,有些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表現的很不理智,尤其是對品學都“差”的學生,老師的冷落和訓斥便更進一層。要知道,學生也有豐富的情感,也有自尊心受到尊重的要求,“差生”則有著更為細膩的心理感受力,在老師的雷霆呵斥下,見慣了教師威嚴的學生,勢必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誡老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相反,一個屢犯錯誤的學生,在被眾人輕視的環境中,得到了老師親切的關懷、鼓勵和表揚,哪怕只是一點點,那也是如久旱后的甘露,會令他們信心倍增,并懂得自尊自愛,達到“要我學
篇2:教學設計方案心得
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學在語法教學與評價方面,存在這樣兩種現象------一是存在在課堂教學中:年紀偏大的老師仍抱著舊的觀念和經驗不放,一味地強調語法知識的教學,遇到某個新問題、小問題糾纏不放;新教師或年輕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不要教語法或淡化語法教學,更不研究語法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只是將教科書上的語法練習輕描淡寫地過一遍。二是體現在測試性評價中,無論形成性的評價還是終結性的評價,近幾年從上至下的考試命題,語法知識和客觀題所占比例明顯降低。因為考試這個指揮棒,近幾年的學生在口、筆頭英語表達方面,其準確性也明顯滑坡。
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于對試驗搞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修改。程曉堂教授(北師大教授,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主要成員)就“關于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做了說明,其中有這樣幾段話:
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修改“現代外語教育理念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提倡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等各種強調學習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
主要是對有關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表述做了一些調整。實驗稿明確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并要求教師“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修訂稿則是“倡導注重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建議“要積極嘗試和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等注重語言學習過程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修訂稿鼓勵教師積極嘗試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外語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
實踐中,由于對任務型教學把握不好,以及過于強調用某一種方法,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也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我們應該領悟到:語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測試評估的一個內容。因為“語法是用詞造句的規則系統,它是詞的構成規則、變化規則、組合規則的總和。沒有語法,語言就是一盤雜亂而毫無章法的散沙。”英語教學在我國是外語教學,我們要快捷、準確的學好這門語言,一定要學好語法。
因此,我想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調整教學策略:
1、重視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但不能輕視語言知識教學;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語法,使語法教學將形式與意義、結構與功能、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
3、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結合起來。
4、測試評價中適當增加客觀題的比例。
選擇以下幾種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
中學語法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時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單元常規教學模式
“觀察――發現――討論――歸納――鞏固――運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每遇到一個新的語法項目都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和操練,而應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每單元花費一定時問,采用“觀察――發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該單元的重點語法項目。
2、語法專項復習模式
“集中呈現――對比分析――專項梳理――鞏固運用”
進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學段復習時,教師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語法內容,通過對比和歸納,引導學生梳理語法規則,并加以鞏固和運用。同時,注意設計語法練習時,應盡可能讓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總之,語法教學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始終倡導學生探究--發現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堅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他們在適當的語境中感受語言規則的存在,再通過對語法規則的觀察、發現、了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然后學會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去完成一些具體事情,最終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篇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