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中小學數學教師業務招聘競爭上崗考試試題

中小學數學教師業務招聘競爭上崗考試試題

2024-07-31 閱讀 5801

數學教師業務考試試題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2、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全面)、(持續)、(和諧發展)。3、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4、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5、《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將數學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將數學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數學與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大方面。6、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7、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四基”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兩能”包括(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教學中應當注意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關系。二、簡答題:(每題5分,共30分)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的總體目標是什么?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好奇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課程標準對解決問題的要求規定為哪四個方面?(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2)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3)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3、“數感”主要表現在哪四個方面?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表示、數量大小比較、數量和運算結果的估計、數量關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4、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有哪六個方面?(1).數學教學活動要注重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2).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3).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引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5).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6).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關系:“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關系。5、估算有哪三大特點?如何評價估算?①估算過程多樣②估算方法多樣③估算結果多樣評價: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沒有對和錯之分,但有估算結果與精確計算結果的差異大小之分。6、可以用哪四種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所在的方向和位置?①上下、前后、左右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③數對④觀測點、方向、角度、距離三、運用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分析(10分)下面上《“1

篇2:教師招考試卷小學數學新課標試題

整理一、單項選擇題

1.“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注重內容的時代性,所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學生有能力感受的現實,不能離學生太遠。【C】

A.方法B.概念C.素材D.原理

2.在“統計與概率”教學設計實踐活動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和年齡特征,注意活動的組織形式,使活動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實踐活動的作用。【A】

A.已有認知水平B.熱情C.興趣D.干勁

3.設計統計與概率的實踐活動時應該考慮學生的(),注意活動的組織形式。【C】

A.品質B.意志C.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D.上進心

4.“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學習,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設計等學習活動,經歷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A】

A.解決問題B.修改問題C.研究對策D.征求方案

5.實踐與綜合應用作為一種探索性的學習活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主要通過為學生創設啟發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來實現。【B】

A.多做題目B.經歷探索過程C.科學研究D.勤于訓練

二、多項選擇題

1.“統計與概率”與人們的()密切相關。【AB】

A.日常工作B.社會生活C.生活習慣D.生活態度

2.義務教育階段應當使學生熟悉統計與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BCD】

A.空間觀念B.形成統計觀念

C.尊重事實的態度D.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3.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包括()等。【ABC】

A.計數B.測量C.實驗D.計算

4.《標準》設置了“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一領域,把

()等內容以交織、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現。【ABC】

A.數與代數B.空間與圖形C.統計與概率D.算術

5.()將成為實踐與綜合應用的主要學習方式。【BCD】

A.模仿和記憶B.動手實踐C.自主探索D.合作交流

三、判斷題

1.新的小學數學課程中統計學習的重點是根據已知數據解決提出的問題。(×)

2.“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中所提供的材料,學生越是不熟悉,學生就越會感興趣。(×)

3.組織學生進行統計活動時,要盡量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要讓學生成為統計活動的真正主人。(√)

4.為了體現統計與概率教學過程性的原則,在情境設上不一定要做到連貫。(×)

5.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多做題目。(×)

6.“實踐與綜合應用”學習領域的設置,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和應用價值。(√)

篇3: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教師模擬測試題

一、選擇題(1-16單項選擇,17-20多項選擇)

1、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C)過程。

A交往互動B共同發展C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

2、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學會(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3、“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B)、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數學思考B過程與方法C解決問題

4、《數學課程標準》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A)的動詞。

A過程性目標B知識技能目標

5、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聯系生活學數學B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C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6、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該以(A)評價為主。

A、過程B、結果C、分數

7、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A)

A、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B、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C、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D、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

8.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必修課程,自小學()年級開始設置。(C)

A.一、B.二、C.三、D.四

9.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終極目的是(A)

A.形成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B.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

C.強調學科內容的歸納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10.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是(A)

A.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B.形成新的教育評價制度

C.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D.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理念

11.“新教材一方面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新成果……”這主要說明新教材(C)

①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現成的結論②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③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統一④體現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12、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C)。

A組織者合作者B組織者引導者C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1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六項具體目標有:轉變課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課程結構、改革課程內容、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和(A)。

①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②建立發展性的評價觀③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

14、情感與態度的發展主要強調兩個方面。(B)

①學生對數學的認識②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③學生對數學應用能力

A①②B②③C①③

15、數學思維的特性主要有(C)。

A概括性問題性相對性B概括性特殊性相似性C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

16、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一個(A)的過程。

A.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于個性B.主動和被動的生動活潑的

C.生動活潑的被動的富于個性

17、數學基本能力分為(AB)

A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B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C其它數學能力主要指觀察、理解、記憶、運用的能力。

18、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AB)之上。

A.認知發展水平B.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

19、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ABC)。

A.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B.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C.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0、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ABCDE)。

A.數感B符號感C空間觀念D統計觀念E應用意識及推理能力

二、填空題

1、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

2、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_動手實踐__、自主探索_與_合作交流_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從知識與技能_、數學思考、解決問題_和情感與態度_等四個方面做出了闡述。

4、《數學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四個學習領域。

5、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6、“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7、有學者將數學課程的目標分為三類:第一是實用知識;第二是學科知識;第三是推理知識。

8、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9、“”必將成為我國21世紀上半葉中小學數學教育的主旋律。

10、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