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數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參考(多份試卷參考)

小學數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參考(多份試卷參考)

2024-07-31 閱讀 8904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2、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3、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5、《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將數學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將數學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數學與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大方面。

6、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7、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四基”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兩能”包括(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教學中應當注意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關系。

二、簡答題:(每題5分,共30分)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好奇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課程標準對解決問題的要求規定為哪四個方面?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

(3)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數感”主要表現在哪四個方面?

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表示、數量大小比較、數量和運算結果的估計、數量關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4、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有哪六個方面?

(1).數學教學活動要注重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

(2).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3).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

(5).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6).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關系:“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關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點?如何評價估算?

①估算過程多樣

②估算方法多樣

③估算結果多樣

評價: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沒有對和錯之分,但有估算結果與精確計算結果的差異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種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③數對

④觀測點、方向、角度、距離

三、運用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

篇2:小學語文教師招聘教師考試試題

本試卷總分80分,本卷與教育學心理學卷考試時量共150分鐘

一、小學語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據現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并聯系教學實際填空(每空1分)

(1)語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閱讀教學是之間對話的過程。其中應當是對話的中心。

(3)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思考、、評價的能力。

(4)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中進行。

(5)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和實施的能力。

(6)語文課程評價應突出整體性與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

二、基礎知識與積累(22分)

⒉填空題(5分,每小題1分)

(1)“任”和“種”用于姓氏時,讀音分別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別是和。

(3)謎語“無角牛登上沒峰山(猜一字)”和“跳遠評分(猜一成語)”最合適的謎底分別是和。

(4)中國文學流派“三曹”指的是漢魏間詩人曹操與和的合稱。

(5)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歌分編為三大部分。其中,這個部分是各個地域的樂曲,也是《詩經》的精華;這個部分是貴族統治者祭祀神靈時的樂歌。

⒊辨析題(2分)

副詞“還”作狀語可以表示多種意義。下面句中的“還”字,

篇3:教師招聘考試案例分析題匯總

[案例1]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干燥”寫成“干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從此以后,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這些教法有何心理學依據?

[參考答案]這些教法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和借鑒作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凡是有意義的材料,必須讓學生學會積極開動腦筋,找出材料之間的聯系;對無意義的材料,應盡量賦予其人為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記憶效果就好。簡言之,教師應教學生進行意義識記。

[案例2]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學生小明的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請問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賞哪種回答?為什么?請根據思維的原理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小方回答磚頭的用途都是沿著用作“建筑材料”這一方向發散出來的,幾乎沒有變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僅想到了磚頭可作建筑材料,還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這樣的發散思維變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案例3]一位熱情而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了,他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內周圍的墻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臺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使課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么樣的效果?為什么?

[參考答案]這位熱情的教師出發點雖然很好,但事與愿違,反而產生分散學生注意,影響學生集中學習的效果。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有趣的圖畫,室內的花草、植物這些新異的刺激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尤其對低年級學生,他們容易把注意轉移到欣賞圖畫、花草植物上,而影響了專心聽課。

[案例4]“老師,我能不用書中的原話嗎?”

一位教師在教學《兩條小溪的對話》時,老師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我能不用書中的原話嗎?”老師和藹地問:“為什么呢?”“因為書中的原話太長,我背不下來,如拿著書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說出了原因。“你的意見很好,用自己的話來表演吧。”老師高興地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果然,這個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問題:請評價一下這位老師的做法。

[參考答案]師生平等關系的形成是課堂民主的具體體現,教師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權威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學習的伙伴。教師沒有了架子,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真正感到平等和親切,師生間實現零距離接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逐步形成

[案例5]教師在板書生字時,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與相異部分分別用白色和紅色的粉筆寫出來,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規律?

[參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區別,使學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覺選擇性規律:知覺對象與知覺背景差別越大,對象越容易被人知覺。(2)符合感覺的相互作用中同時性對比規律:紅白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容易區別形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