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好區域活動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淺談如何開展好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最常見的一種活動形式,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區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向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依靠自身的能力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能力按規則自行選擇各區域的活動,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促進兒童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在日常工作中我對班里孩子們的區域活動進行了觀察與記錄,現將實踐中獲得的點滴經驗小結如下:
一、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區域活動能否有成效的發展,首先取決于區域環境的創設,因此每位教師都想方設法的為幼兒提供活動場所,例如美工區、益智區、表演區、建構區等等??墒怯性诙嗟脜^域,孩子們喜歡的總是那么幾個,有的區域人滿為患、有的區域人寥寥無幾,即使教師經常調整,結果不盡人意。《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針對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首先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按照主題的開展投放材料,例如在剛剛過去的《神通廣大美猴王》這一主題中,在主題開展前,我們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西游記》圖書以及動畫片,并且與幼兒共同觀賞,給幼兒講解相關故事內容,讓孩子有初步的了解;主題開展中,我們請家長幫孩子們制作《西游記》中人物的面具與他們使用的兵器,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孩子在家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歌曲,欣賞孩子表演。在家長的積極配合下,我們在閱讀區投放了關于《西游記》的圖書,供幼兒閱讀、觀看、討論;美工區,讓幼兒自己創編連環畫《西游記》,提供橡皮泥,讓孩子們用橡皮泥制作豬八戒等《西游記》中的人物,給孩子提供皺紋紙、報紙等材料讓他們制作金箍棒與面具;角色區,張貼出自己制作的演出海報并讓孩子帶著面具表演《西游記》的故事;建構區,讓孩子用積木搭建花果山。多種材料的投放使得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表現的都很積極,能夠看著圖畫簡單的講出《西游記》其中的故事;能夠捏出豬八戒的大體形狀,做出像模像樣的金箍棒;在角色區孩子們也能夠投入進去,對話中帶有人物鮮明的語言特點,尤其對孫悟空、豬八戒的身體動作、聲音等模仿的特別像。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為幼兒提供使其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學習的區域材料,創設不同的情景、條件、場合,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幼兒運用他們發現關系,使幼兒不斷鞏固、加深擴展自己獲得的經驗。并了解幼兒在當前游戲的需要,及時調整和投放適宜的玩具材料。還要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自律能力。活動區是兒童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為所欲為,而應該是充分理解和掌握規則之后的一種自主,在創設活動起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我們規定每個活動區只能進5至6人,給每個活動區設計標志牌;材料的分放點也貼上標志圖,便于幼兒游戲和整理。
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綱要》中說,教師在幼兒區域游戲的過程中,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由此可見,區域活動開展時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他決定著幼兒游戲是否能夠順利開展、幼兒是否能在活動區域中得到較好發展的關鍵。
1、全面觀察,適時引導
在區域活動開展時,首先要做的是觀察,所以我園每位教師都配有《區域活動個案觀察記錄表》,在觀察中發現幼兒行為特點,了解幼兒對知識的掌握、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如在建構區,積木不夠用了怎么辦?孩子們自己動腦想辦法,當然教師在旁邊孩子們都會忍不住問你:“老師,積木沒有了?”但是我沒有對孩子說“來,老師幫你”之類的話,只是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自己動腦筋試一試別的方法,又如在美工區的折紙中,我看到洋洋反復操作幾次都無法對折整齊,他用詢問的眼神望著我,我沒有動手幫他折好,而是適時地為他準備另一張畫有對稱線的紙張,給他一個視覺上的提示,間接地幫助他成功地把紙對折起來。伴隨著孩子自信的笑臉,幫助他們找回了差一點被挫傷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2、尊重幼兒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實現自己富有特色的發展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庇變褐g存在著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能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后導致對整個游戲失去興趣。對于這種孩子,老師一方面對他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進步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另外可請能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游戲,讓他也體驗游戲的成功在區域活動中。如在益智區《五子棋》過程中,鑫鑫跟琪琪是一組,而琪琪對這個沒有接觸過,對此鑫鑫產生了抱怨,去我那告狀:“老師,琪琪不會下,老拿著棋子在那亂擺,弄得到處都是,我不愿意跟她玩了。”“五子棋你會下嗎?”我問,“會”“那你想不想當個小老師來教教她呢?”“咦!這是個好主意呢,我怎么沒想到呢!”鑫鑫帶著微笑回到琪琪身邊,并給他認真講解五子棋的玩法。教師的鼓勵和贊揚不僅能調動幼兒積極性,并且還能讓能力弱的孩子增強信心讓他們體驗游戲成功的喜悅,讓幼兒以更積極態度投入以后的活動。
三、區域活動后教師的評價
《綱要》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活動后教師的總結與評價也越來越多地被教育工作者重視,它是區域游戲活動后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評價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評價活動,成為評價的主人。幼兒本身是游戲的主人,在活動結束后,他們往往還沒有從游戲中走出來,還在興奮的講解、談論游戲的內容,所以在評價活動中應盡可能地讓幼兒想說就說,多說,表達他們的各種想法,這樣教師可以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需求和想幫助幼兒整理獲得的零散經驗,引導幼兒修正錯誤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一次區域活動的開展作好材料、經驗等方面的準備。
教師在組織區角活動時,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教師多觀察,少干涉;多尊重幼兒的活動,少包辦代替;多鼓勵,少指責;多包容,少急躁;把活動目的轉化為幼兒能理解,能接受的語言和行為,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成長的主人,使新理念得以落實,教學體現出最優化。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有效開展區域活動》研討學習有感
《如何有效的開展區域活動》研討學習有感
研討內容:如何有效的開展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主、自選的活動,在這兒幼兒有了更多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的機會,滿足了個體的需要,有助于促進幼兒認知、個性、情感和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那么如何有效的來開展區域活動呢?是我們今天研討的主題。
研討之前,林園長先讓我們說說目前進行區域活動的困惑,老師們紛紛談了自己的困惑,我總結如下:
1、孩子喜歡建構區,不喜歡其他區域。
2、區域要限定人數嗎?如果不限制人數,那么其他區域都沒有人了。
3、個別孩子進行區域活動串頻繁,材料擺弄幾下就不玩了,活動不吸引孩子。
4、怎么樣讓孩子喜歡上美工區和閱讀區?
5、孩子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該如何指導孩子?
針對老師們提出的困惑,大家相互交流,一起研討解決問題,這次研討學習,我收獲頗多,下面我具體說說:
一、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區域環境。
通過學習我發現原來我在班級區域位置的劃分不科學,動靜區域放在一起不科學。因此,我班在區域位置的安排上做了合理的調整,每一個區域活動都有了自己獨立的空間,比如建構區需要較為開放的空間,讓幼兒有較大的發揮余地;益智區、閱讀區就需要較為封閉的空間,讓幼兒能靜下心來操作、閱讀;而在科學活動中,因為有的活動易受干擾需要較為封閉的空間進行,有的活動則需要較寬敞、靈活、通透的空間,甚至需要到室外進行;還有的就是關系密切的區域要求放在一起,主動和主靜的區域要求分隔開來。除此之外,在環境的創設上要具有美感和教育作用。比如:閱讀區創設要舒適溫馨,建構區要有建構技巧示意圖和建筑圖形,表演區要生活化等。
二、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區域材料。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孩子串區頻繁和只喜歡建構區就是因為材料不夠吸引孩子。為了更好地開展區域活動,我班在材料的取材上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作為主要的區域材料,在材料的收集上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收集材料。區域材料作為幼兒活動的操作對象,使幼兒建構、學習、發展的媒介。區域活動的材料越豐富、形式更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變得更聰明、自信、大膽。所以投放的材料要豐富、可變;要蘊涵教育目標與內容;要依計劃投放與變更;同時材料還要有層次性、系統性、探索性。因此,教師要適時添加材料、組合材料,使材料引發幼兒新的探索活動。富于變化的材料為幼兒的探索,為幼兒創造性的學習帶來了更大的空間與挑戰。
三、在活動中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
在區域活動時,教師的觀察也是很重要的,教師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全面了解與把握幼兒區域活動的情況;幼兒是否喜愛活動,對活動充滿熱情;在活動中是否富有挑戰而獨立;態度是否專注,情緒是否愉悅;是否關心自己的活動結果;是否遵守活動規則。只有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客觀、全面地了解幼兒的經驗背景與認知發展水平,了解幼兒建構學習的過程與結果,了解幼兒學習的個體風格與態度,了解幼兒的情感及社會性發展的品質,從而為下一個環節的分享交流評價提供支持;同時也為有針對性的開展集體活動、以及與社區或家庭的互動提供鍥機,推動區域活動的發展。
四、在活動中教師應適時地指導幼兒。
陳鶴琴曾經說過:“凡事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事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在區域活動時,教師不要急于直接指導,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應給予幼兒充分的操作時間,讓他們在探索中體驗成功和失敗,有機會自己糾正錯誤,培養克服困難的堅持性,提高探索能力。在區域活動中,當幼兒對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與技能時,或對某一區域表現出猶豫不決的情形時,教師就在幼兒附近用同樣的材料進行活動,不直接介入幼兒的活動而是利用自身的行為進行榜樣示范,對幼兒的活動進行暗示引導;當幼兒的活動需要教師參與指導時,就以活動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兒邀請,或自主扮演角色進入活動情境。在此過程中,仍然有幼兒自主掌握活動的進程,教師只是扮演其中一個角色,根據區域情境的需要,對幼兒的行為做出語言或動作上的反饋,以游戲中角色之間關系隱蔽而又自然地引導游戲的發展。
五、區域活動結束有分享
區域活動結束前,分享很重要,通過幾分鐘的分享交流,會讓區域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享就是把你在觀察孩子區域活動時是發現孩子好的方面或不好的方面跟孩子交流、總結。比如:孩子在操作材料的時候探索出了新玩法;孩子在區域活動中的良好品質;孩子的合作行為;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在活動中不良的行為;展示孩子的成果,分享交流等。在班上,區域活動的分享環節,我請展示孩子展示他的新玩法、作品,孩子很高興很自豪,分享的過程就是相互學習的過程,其他孩子會學著他的好方法玩,又或者激勵孩子,我下次會玩得更好。經過幾天的活動分享,孩子們比以前更加喜歡區域活動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要繼續探索區域活動的創新,為幼兒創設更好的物質環境,提供更加豐富的區域活動材料,來促進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點燃幼兒創新的火花,激勵幼兒動手的愿望,養成動手的習慣,掌握動手的技能,體驗動手的收獲,力求讓每項活動成為幼兒發展的鍥機,讓每一個區域活動成為幼兒游戲的樂園。
社會性,主題,情感,個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