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雷雨》課后教學反思

《雷雨》課后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5462

《雷雨》課后教學反思

《雷雨》是選自人教社課標版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作者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日月星辰、風云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雷雨》向讀者展示了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

我上的是《雷雨》的第一課時。總體上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學目標,起到了發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創新的目的。課堂上,師生共創了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

這節課在設計上,我采用了先上”雷雨中”,再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這種方法,并結合我們年級的教研課題《在情境中有趣地識字、寫字》,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識字寫字教學。

本學期學生要認的生字是400個,要寫的生字是300個,學習任務重,但如果每節課將學習生字和閱讀教學分開,這樣讓學生學得枯燥,老師教得無趣.怎么辦呢?我也一直把“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不能單純的朗讀感悟,必須體現寫字認字這個難點”這個指導思想牢記在心,那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巧妙穿插識字寫字而不顯得唐突呢?

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1、在教學雷雨前景象時,我說:“同學們,看看這幅圖,讀讀這句話,看看有什么感受?是啊,烏云密布,烏云很多。黑沉沉是說烏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你能將這種感受讀出來嗎?在學生讀的時候,老師相機指導學生讀準“壓”字,理解“壓”下來的感覺,從而指導書寫”壓”字:老師先范寫,學生書空。

2、指導學習第二段(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時,我問:蜘蛛為什么要逃走?(說明風很大,蜘蛛特別害怕,都從網上滑下來,逃跑了。)你能不能把風的劇烈、蜘蛛的害怕讀出來?

在指導學生朗讀完后,點擊“亂”字,指導讀準,說說識字方法;出示“逃”字,指導讀準,組詞。點擊出示“垂”字,指導讀。

接著,我問:同學們,如果我說蜘蛛從網上掉下來,逃走了。行嗎?為什么?看圖片,了解蜘蛛怎樣從網上垂下來:“垂”是說蜘蛛順著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所以“垂”比“掉”更好。然后我又故意出示一個空出“垂”字的句子,故作驚訝地問學生:“蜘蛛逃走了,看,‘垂’字也逃到哪里去了?蜘蛛逃到課本去了,我們趕快把它捉回來。”這時很自然地讓學生翻開課本找到“蜘蛛”兩字,觀察字形,老師再范寫,學生書寫。

3、教授”雷雨后”景象時,指導學生讀完該段后,我說:同學們讀得這么美,老師要將這條彩虹送給你們,(出示彩虹圖片和詞語)學生齊讀”彩虹”2遍后,我接著引導:寫這兩個字有什么要提醒的嗎?彩虹這么美,你們能不能將它也寫得很美?生書寫。

總之,在這節《雷雨》中,我做了一次大膽嘗試,那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有趣地高效地識字寫字.一節課下來,感覺課堂較為流暢,學生學習生字不再那么枯燥,學生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理解字/詞的用法,識記生字,甚至運用生字詞,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在教授這一課時,也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這三個景象的教學處理單調,都是先出景象,再指導學生朗讀感悟;在個人素質上,我的教學基本功不扎實,仍需要多加強朗讀訓練;關注教案多,關注學生較少,這也是我上公開課常犯的毛病。

篇2:小學語文夜鶯歌聲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屑、擰”等8個生字;會寫“削、喂”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宛轉”等詞語。

2、能力目標

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③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3、情感目標

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夜鶯”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德國兵的。

難點:體會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①布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②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自主預習:

⒈學生匯報搜集有關夜鶯和杜鵑的資料。(出示幻燈片)

⒉導入新課。(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講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一個小故事。(板書課題)“夜鶯”指誰?夜鶯為什么要唱歌?唱的是什么樣的歌?讀了課文大家就會清楚了。

提練主線

:自學理解課文,結合“閱讀提示”,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⒈出示自學步驟方法:⑴初讀,學字詞;⑵再讀,知結構;⑶細讀,明中心;⑷精讀,表情感。

⒉默讀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幻燈片)

⑴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分幾部分寫的?你是怎么分的?課文的重點部分寫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國兵的話,想想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⑶在給敵人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⑷游擊隊員是怎么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了什么?

⑸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寫了夜鶯的歌聲,說說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

⒊各小組討論。(逐題出示)

教學過程:

⑴這篇課文寫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小男孩幫助游擊隊消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可以按起因、經過、結果分為三部分。課文的重點部分寫小男孩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德國兵的。

⑵小孩對德國兵說:“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用這些話來戲弄敵人,說明他是個沉著機智的孩子。

另外還有,“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

篇3:城沙三小體育后滾翻課后反思

城沙三小體育后滾翻課后反思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后滾翻”是人教版體育與健康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特點、學生心理、年齡特點以及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安排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通過有效的方法、手段和組織措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使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動發展得到充分發揮。并搭配團隊拓展游戲“爬行游戲”為副教材,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突破慣性、學習逆向思維的素質,在游戲合作中、游戲競爭中培養學生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團隊精神。

教學新苗評比之前,我對課的環節是精心設計的,從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主課的后滾翻,非常的流暢和自然。而課的開始部分也按照自己預期設計的路線展開,做自編動物模仿操的時候學生玩的很開心,我發現聽課的同事和評委們都在笑,我想平時上課評委一般都是比較嚴肅的,不是嗎?這個時候我感覺不管這堂課最后效果如何,至少在這個環節給大家帶來了快樂,打動了大家的心,我告訴自己可以更放開點,更嗨一點,及時的克制了緊張的情緒調整好心態!在這里要表揚一下自己。

進入基本部分時對前滾翻進行了復習我認為非常的合理,而且這是必要的復習。而課的開始部分也按照自己預期設計的路線展開。當進行到分組練習時,因為學生掌握程度不同導致課堂一度有點混亂的感覺,而且課后感覺自己在課中示范過多,沒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聯系致使后滾翻動作的練習負荷和密度沒能達到預期值,學生真正掌握后滾翻動作的方法也有所欠缺,整堂課下來,我對自己的表現是不滿意的。因為我覺得自己能夠上好,但是卻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優點我就不多說了,總結出了一下幾個缺點,還望大家都給更多的意見。

1.組織教學不夠嚴謹。對課中出現混亂的情況,靈活的應變能力有待加強。

2.游戲和放松設置更應該貼近課的主要內容,之前設計環節的時候只考慮到可以好好的利用墊子,確沒想到更好的通過游戲做一些和后滾翻有關聯的動作,認識到自己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不夠全面,看問題不夠遠。

3.學生掌握技術的反饋評價的及時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4.雖然有精心設計,卻沒花更多的時間去磨課。

第一屆教學新苗評比已經落幕,留給我的是老師們誠懇客觀的評價和自己心中難以平靜的心緒,雖然課沒能達到理想的情況,但是體育人有顆強大的小心臟,重要的是我找到了不足,找到了應該努力完善課堂的方向。很感謝學校能給我們一次這樣接受磨礪的機會,也謝謝那些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們,這種歷練將是我成功路上的印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