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踩雨》音樂課后反思

《踩雨》音樂課后反思

2024-08-01 閱讀 1569

《踩雨》音樂課后反思

音樂,作為人類的第二語言,它與人的心理,情感活動具有形態上的一致性,它撥動著人們的心弦,觸及著人們的靈魂,對人的心靈有著積極的陶冶作用。現時,音樂又是一種表現藝術,音樂課上,學生或唱或跳或演或奏,通過對音樂的表現,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展示自我,獲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悅。新課標、新理念、新教材告訴我,現在的音樂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用音樂的方式表現和交流情感,并獲得創造、表現、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組合、運用、創新的能力。

本堂課的教學環節的設計,是逐步遞近,從猜雨、聽雨、唱雨到演雨,環環相扣。從導入部分開始,聽雨聲,感受雨中的節奏美,再到跟著節奏身體的律動,從夏天的雨景中孩子們的歡快過渡到這節課要唱的歌曲,熟悉歌曲后的器樂伴奏,以及《雨中即景》的創編,整個過程既流暢又嚴謹,又能層層遞進。

在教學中,學生始終在愉快合作、友愛、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我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出發,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做到既能促進學生智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又不加重學生負擔,特別是在情感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讓每個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歡樂。

這節課的難點,我將它都溶入到教授的過程中,在教中融化難點,讓學生在美中學,在學中感受藝術美。整節課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有后半部分打擊樂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注意力一直都沒有離開過老師和對歌曲的學習,每一個步驟的設計,都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激發孩子們想學的心理,這樣,課堂效果自然是輕松、活躍的!

不足之處:后面打擊樂的部分,我先讓孩子們自由打擊,讓他們琢磨怎樣打擊更加好聽,孩子們在玩上打擊樂器后,一發不可收拾,很難再將心思投入到歌唱上來,在表演唱環節中都是幾乎沒歌聲,雖然小組都合作的不錯,但是我總覺得有所欠缺,而且影響了后面的創編環節。

一堂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老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課堂中對學生的收放自如,從容應對各種現象的發生,每個知識點的落實到位,以及自己的教學儀態等,都能反映一個老師的素質問題,新課程的理念之新,更讓我們做老師的從“里”到“外”的煥然一新!

篇2:新課改中學音樂課深化與反思

新課改中學音樂課的深化與反思

臨高縣臨城中學音樂教師:羅堅

我是一名剛剛從校園畢業,踏入教師崗位的新教師。在大學里面,我們學校了音樂課程改革的理念與思想,學習了如何進行教育改革,如果把音樂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堂,同時也是實施美譽的首選課堂。步入崗位之后我才明白,其實要實施新課程,在縣級中學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有下面幾個原因:一是課堂紀律問題,二是教師心態問題,三是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問題,第四就是學校的學習條件問題,第五學生實踐活動問題。在這些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對于一位外地新老師來說,在新的環境下,語言的差別,地域的差別等等都是一個外地新教師要去適應,去摸索去改變的過程。三個月來,環境適應了,語言根本無法適應,這邊學生普遍都是說自己家鄉話,從小沒有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所以這是教育教學的一個大問題,聽不懂普通話,我們教學主要是通過我們的語言來傳達我們所要教學的內容,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我想改革只是空談沒有實際意義。所以我想想從下面幾點談談我對于縣級中學音樂的課改的實施及其自己教學中的深化與反思。

一、地方語言與普通話的轉換

中國是一個文字大國,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不只有五十六種語言,針對海南來說,海南就有很多種,其中基本相似的有海南話,他包含很多地方,語調有些不一樣,但基本都能聽懂,但是臨高和儋州兩個地方,是和海南話完全不一樣的,其次還有黎族語言,黎族也分了很多種。所以說中國的語言豐富多彩。在對于一個比較落后的臨高來說,從小就使用自己地方語言表達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想知道,難道他在小學的時候也用地方語言嗎?難道小學里面的老師都是用地方語言來上課嗎?開學的時候,我發現我教的很多班,連我說普通話他們都不知道我在說什么,一愣一愣的在那傻看著我。我當時就在想,難道他聽不懂,后來得知,他確實聽不懂!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怎么去實施課程改革,簡單的普通話聽不懂,教學如何進行,如果我認為,如果要實施課程改革語言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對于地方學生。

二、音樂教師本身的綜合水平有待提高

前面的那個問題是基本問題,但是對于一些學習比較認真的學生來說,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問題,因為他們基本都能聽懂老師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對于音樂教師本身的綜合水平要求提高,在新課程里面,內容越來越豐富,覆蓋的面也越來越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有更寬廣的知識,不光只有音樂方面的,我想還有天文地理都要有所了解,不然在上課的時候你的課堂就會枯燥無味,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也會沒精打采,因為他們對于專業音樂教育學習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我們主要目的是培養他們對于美的一種欣賞和基本素質的提高,更高的要求培養他們愛國情懷,培養他們創新精神等等。所以說,對于簡單的音樂教學是完全不夠的,學生需求的東西不完全只有書本上的幾個音符,他們還包括舞蹈、戲劇美術影視等等及其音樂之外的學科知識。在對于新課程學生的學習觀念改變了,學生通過各種手段對于課本已經熟知,所以照本宣科已經不可能滿足現在的學生,網絡的發達,更讓學生要求與世界接軌,了解中國以外的更多知識。所以這對于一個老師來說,知識的增加,主動從別的學科入手引入到音樂學科,讓各種學科都與音樂學科綜合,加深音樂內涵,創造新的音樂內涵,豐富課堂,從而引導學生更加興趣的學生與思考。

篇3:從就業現狀反思音樂學專業辦學思路以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為例

從就業現狀反思音樂學專業辦學思路以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為例

摘要:近幾年來,音樂學本科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立足于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實際情況,對該校音樂學專業1989屆至**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進行統計分析,總結了近20年來音樂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去向、提煉出期間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予了一定的解讀,文章從實際調研統計的數據出發,總結了辦學多年的困惑,嘗試著提出了改進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拓展音樂學就業渠道的幾點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學;就業去向;人才培養

1.引言

目前,全國有700余所高等院校開辦了音樂學本科教學,碩士、博士點也形成一定規模,數以萬計的音樂學專業本科畢業生陸續走向社會,并在相應的音樂學專業崗位任職工作。本研究立足于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實際情況,從專業培養方向入手,對畢業生就業走向進行分析。

2.培養目標和研究方法

音樂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要的素質較高、基礎扎實、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并有發展潛力,具有現代教育觀念,掌握現代音樂學和教學基本技能,既有系統的音樂專業知識和一定的音樂表演技能,又能夠適應基礎音樂教育教學要求的音樂教育專門人才[1]。

面對各高校音樂學本科專業培養目標實施的多樣性,為了尋找音樂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源,根據國家的培養方向和學校的培養方案,現實的就業是否體現了辦學的初衷?為此,筆者試圖從真實的就業數據出發,來反思我們的辦學是否實現了初衷?

2.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所采用的材料為一手文獻,是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89屆到0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表,分析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從89屆到09屆本科畢業生從業方向,中間除01屆資料不全,其余各屆數據統計完整。筆者首先根據培養方向、時間對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從89屆到0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進行統計歸類。設計數據量表,對統計數據進行研究,最后進行數據的匯總和分析。通過分析歸納出就業走向,總結出近20年來音樂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去向、提煉出期間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為改進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拓展音樂學專業就業渠道提供一個可參考的建議。

2.2研究內容的分類框架

筆者根據畢業生從事業務的不同領域的實際情況,將其大致分為八個不同方向,分別為政府機構、大中專院校、基礎教育、音樂培訓機構、媒體、繼續深造、企業、出國和不詳八個方向[2]。分析數據發現畢業生主要去向為政府機構、大中專院校、基礎教育、音樂培訓機構、媒體、繼續深造、企業六個方向。如圖:

圖1江西師大音樂學專業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