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課后反思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課后反思

2024-08-01 閱讀 9363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課后反思

一、為學生而設計

“以生為本”的理念大家都懂,備課“三備”之一“備學生”也知道,但往往在具體的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只是想當然地去憑感覺設計課堂,起點過低或起點過高,造成課堂低效。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備教材重要,備學生更重要。

①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

我第一次的教案設計只是看了看課本和教參就想當然地將目標定位在明確算理和探討算法上,拿到課堂上試講,問題來了,還沒講,學生已經會了。試講了一半,停下來,去各班調查。到各個班直接出10道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測試題,結果正確率80%以上。雖然是新內容,但學生對這種類型的計算并不陌生,大部分學生已經會口算了,再按照未知的路子去探究算法顯然是不合適的。調整教案,將目標定位在提高口算速度和探究算理上。起點找準了,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收獲。

②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算理是這節課的難點,也是以后學習加減法運算的基礎。在此之前,學生只學過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要讓孩子抽象出相同數位相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動手操作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為此設計了三個層次:擺小棒具體直觀地感知單根和單根的相加,整捆和整捆的相加;撥計數器抽象到數位;不用計數器你會計算嗎?脫離計算工具領悟出相同數位相加。整個過程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

由此看出:不要埋怨學生不配合,是教師做的飯不合學生的口味,這不是學生的錯,是做飯者的問題。正如吳正憲老師所說的“要給學生好吃的有營養的數學”,是對我們數學教師的要求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二、表揚激勵要有度

我有七、八年的時間不教低年級的學生,對低年級的孩子的課堂調控尤其是課堂紀律感到很頭痛。一年級孩子自制力差,如果單純地用語言要求規范孩子,孩子不吃這一套。絞盡腦汁,語言加實質性的物質獎勵。想到我侄子上幼兒園大班,每每得到貼到臉上的貼花,舍不得摘下來,當做一項炫耀帶到家里。貼到臉上好,避免了貼到手上,只顧欣賞貼花影響學習,同時還把榮譽寫到臉上,讓所有的人知道我得獎了。但獎勵要掌控好一個“度”,過多的表揚,孩子覺著含金量不高;太吝嗇,孩子又覺著不易得到,失去信心。把握好時機,把握好度,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在什么情況下激勵,大有學問。

在本節課中,有這么幾處用的比較好:第一個得獎的是:課前談話第一個發言的同學,不管發言對錯,只要發言就有獎,暗示孩子積極發言;第二個得獎的同學是課前談話中,回答“2狗1人”的同學,最有智慧獎,雖說不是老師的答案,但他最會思考,學生明白了回答問題不光積極,還要會動腦;第三處是學生擺小棒時發的“最佳合作獎”,此處操作學生容易亂,各人擺各人,獎勵一組教育孩子要學會合作;撥計數器,全對的同學,用自己喜歡的同學表揚表揚自己;“速算冠軍”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每當孩子懈怠時,來個獎勵,就像給孩子注入了*,立時精神抖擻,我要為獎品努力;當需要規范、引起孩子注意時,樹立一個榜樣,就像是一根神奇的指揮棒,引導孩子去這樣做。真是細節決定成敗,每一個小小的環節都要細細預設,考慮周全,每一點滴都要講究。

三、教學設計不可太滿

南京師范附小的閆勤校長提到:一節課的內容不要設計的太滿,一節課40分鐘,只能設計35分鐘。給老師,也給學生留一點空白,這樣才能從容地將每一個環節處理到位,用不著為趕時間草草走過場。本節課還有一個練習中的一個問題沒處理完,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可能內容安排得太滿,二是課中間某些環節的調控有些拖拉,有低效的成分。

四、急需專家的引領

于科長的課后點評及總結,高屋建瓴一語中的,原來一些模模糊糊的東西,經于科長一點化,豁然開朗,頗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我們需要這樣的引領。“課例引出問題”的教研形式,就具體案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體、真實、好理解、可操作,實效性強。

感謝領導給了我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本次展示課,可以說有收獲,更發現自己的不足,找準方向,不懈努力,不求目標,樂在過程。

篇2:小學語文夜鶯歌聲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屑、擰”等8個生字;會寫“削、喂”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宛轉”等詞語。

2、能力目標

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③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3、情感目標

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夜鶯”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德國兵的。

難點:體會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①布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②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自主預習:

⒈學生匯報搜集有關夜鶯和杜鵑的資料。(出示幻燈片)

⒉導入新課。(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講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一個小故事。(板書課題)“夜鶯”指誰?夜鶯為什么要唱歌?唱的是什么樣的歌?讀了課文大家就會清楚了。

提練主線

:自學理解課文,結合“閱讀提示”,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⒈出示自學步驟方法:⑴初讀,學字詞;⑵再讀,知結構;⑶細讀,明中心;⑷精讀,表情感。

⒉默讀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幻燈片)

⑴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分幾部分寫的?你是怎么分的?課文的重點部分寫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國兵的話,想想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⑶在給敵人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⑷游擊隊員是怎么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了什么?

⑸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寫了夜鶯的歌聲,說說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

⒊各小組討論。(逐題出示)

教學過程:

⑴這篇課文寫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小男孩幫助游擊隊消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可以按起因、經過、結果分為三部分。課文的重點部分寫小男孩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德國兵的。

⑵小孩對德國兵說:“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用這些話來戲弄敵人,說明他是個沉著機智的孩子。

另外還有,“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

篇3:城沙三小體育后滾翻課后反思

城沙三小體育后滾翻課后反思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后滾翻”是人教版體育與健康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特點、學生心理、年齡特點以及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安排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通過有效的方法、手段和組織措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使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動發展得到充分發揮。并搭配團隊拓展游戲“爬行游戲”為副教材,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突破慣性、學習逆向思維的素質,在游戲合作中、游戲競爭中培養學生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團隊精神。

教學新苗評比之前,我對課的環節是精心設計的,從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主課的后滾翻,非常的流暢和自然。而課的開始部分也按照自己預期設計的路線展開,做自編動物模仿操的時候學生玩的很開心,我發現聽課的同事和評委們都在笑,我想平時上課評委一般都是比較嚴肅的,不是嗎?這個時候我感覺不管這堂課最后效果如何,至少在這個環節給大家帶來了快樂,打動了大家的心,我告訴自己可以更放開點,更嗨一點,及時的克制了緊張的情緒調整好心態!在這里要表揚一下自己。

進入基本部分時對前滾翻進行了復習我認為非常的合理,而且這是必要的復習。而課的開始部分也按照自己預期設計的路線展開。當進行到分組練習時,因為學生掌握程度不同導致課堂一度有點混亂的感覺,而且課后感覺自己在課中示范過多,沒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聯系致使后滾翻動作的練習負荷和密度沒能達到預期值,學生真正掌握后滾翻動作的方法也有所欠缺,整堂課下來,我對自己的表現是不滿意的。因為我覺得自己能夠上好,但是卻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優點我就不多說了,總結出了一下幾個缺點,還望大家都給更多的意見。

1.組織教學不夠嚴謹。對課中出現混亂的情況,靈活的應變能力有待加強。

2.游戲和放松設置更應該貼近課的主要內容,之前設計環節的時候只考慮到可以好好的利用墊子,確沒想到更好的通過游戲做一些和后滾翻有關聯的動作,認識到自己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不夠全面,看問題不夠遠。

3.學生掌握技術的反饋評價的及時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4.雖然有精心設計,卻沒花更多的時間去磨課。

第一屆教學新苗評比已經落幕,留給我的是老師們誠懇客觀的評價和自己心中難以平靜的心緒,雖然課沒能達到理想的情況,但是體育人有顆強大的小心臟,重要的是我找到了不足,找到了應該努力完善課堂的方向。很感謝學校能給我們一次這樣接受磨礪的機會,也謝謝那些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們,這種歷練將是我成功路上的印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