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隨筆:讓學生愛讀書會讀書
你喜歡吃肯德基嗎?我相信不只是孩子對那些香香脆脆的雞肉、漢堡、飲料感興趣,很多數的大人也和我一樣,即便是知道那些是快餐食品,對人體沒有好處,都是一些垃圾食品,但還是禁受不住他的感覺起來齒頰留香的美味誘惑,一次次的推開那扇干凈的兩重門,一次次的與那個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老頭相逢……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快餐生活已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樣的,文化也被相應的稱之為快餐文化。我們孩子的閱讀也加入了這個快的行列。漫畫書、電視、網絡這些媒介充斥的社會里,閱讀是不是跟不上讀圖時代的步伐,要退出這個舞臺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作為我們的閱讀,應該給孩子提供怎樣的營養?是五谷雜糧,還是美味快餐?是滿足于一時的,還是熱衷于?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實質上卻有著種種不簡單的答案。
閱讀,不應該只看作是一種語文的學習能力,更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生存能力。不應該只是語文這門學科中或是課堂上應該重視的教育任務,更應該成為家庭、社會所努力的教育目標。讓我們的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為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母親,我覺得,閱讀首先應該給孩子快樂,也就是閱讀的娛樂性。孩子如果在閱讀中感受不到快樂,那么,我們怎樣期待他會愛上閱讀呢?但是,孩子的這種愛如果僅僅停留在一時的高興上,那么,我們的閱讀指導的起點就太低了。首先應該引導我們的孩子進行高起點的、高品位的閱讀,指導我們的孩子進行有興趣地閱讀,而不是我們去指點一本書給他閱讀。其次,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閱讀,即所謂的親子閱讀,而不是讓孩子或學生自己在那里讀書。
篇2:對自主式教育探究農村語文教育現狀及應對措施
對自主式教育的探究淺談農村語文教育現狀及應對措施
摘要:社會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這使得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得不從填鴨式教育轉變到自主探究式教育。教師的教學方式也不得不從過去的照本宣科轉變到現在的指路引向答疑。但是我國現在的教育依然是應試教育而不是能力培養,依然是學生被動接受而不是學生主動選擇。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師太過“勤快”學生太過“笨拙”。教師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太少,使得大部分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層面的“保姆”,所以現在我們這一代教師應該給自己減減負給學生提提效。
關鍵詞:老師減負自主探究式教育學生增效
物理中有一種停不下來的運動叫做慣性,同樣在教育這塊也會有慣性。我國雖然很早就有人公開指出填鴨式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弊端,但是我國的教育側重點到現在依然是應試,教學方式依然是填鴨式。為什么我們知道填鴨式教育是錯誤的但還是仍然采用呢?為什么我們教師投入相當大的精力依然培養不起來學生的興趣?為什么我們教師依然是效率低下?
一、教師有多“累”,為什么“累”?
有資料顯示,目前教學的一線教師中有近五成教師認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師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86.7%的教師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備課、上課、應付檢查、對付考試。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憊使得教師難以在教學策略上進行創新,而學生對于缺乏創新和生命力的課堂的厭煩也使得教師的管理難度加大,而管理難度的加大導致越來越多的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感,我們的教育就是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惡化。所以就會有老師經常抱怨:“我做了那么多工作,學生的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而且厭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上課都是無精打采的。”其實癥結就是教師把自己強行塑造成了“保姆”,束縛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想法。為什么不改變這一現狀呢,讓老師回歸本職,找到有生命力的課堂,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呢?
二、以小見大,請從國語課堂起!
語文原本應該是生動有趣的,它可以帶領我們欣賞語言的魅力,穿越時空聆聽前人的諄諄教誨,可以感悟那不同心情的轉換。但現實卻是,大多數語文課堂上,死氣沉沉,絕大數學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從學校角度出發:部分教師自身能力不夠過硬,教學條理不清晰,講課聲音一成不變或者自己缺乏激情,這些都可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課堂評價缺乏針對性,學生一回答問題就夸獎:“你真勇敢,你真棒……”長此以往,這些鼓勵性語言也不能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得不到回應,也就慢慢自說自話,自導自演,生動的語文課也就變成了一個人的獨白。對于學生來說:語文是一個慢慢積累的學科,短時間內看不出什么明顯的效果。有學生就說:“語文有什么好學的,我又不能拿文言文去罵人吧,況且我學了也沒什么長進,不學也沒見成績下降,何不把學語文的時間拿去學其他的數學,英語……”而且作為母語的語文,天天都在說,都在用,即使上課不聽講,下課也能自己看懂。從社會角度來看,凡大富者,沒幾個是靠學語文出身的,而更多的文字工作者收入不高,這也給學生帶來了思想沖擊,認為學語文無用,反正以后不靠這吃飯。從現在市面上的培訓機構就可窺見一些問題,沒多少補習語文的。
(二)從社會角度出發: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富足,有些學生和家長對于教師的看法已經發生根本上的變化
篇3:語文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結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1、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同志高瞻遠矚地指出:“發展高科技,要始終突出自主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發明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必需轉變那種妨礙同學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下功夫造就一代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學技術前沿的學術帶頭人和尖子人才,以帶動和促進民族科技水平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也進一步明確,素質教育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倡議尊重同學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同學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2、實際背景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從總體上說,在觀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妨礙同學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問題。如在觀念上,總認為教師是教同學的,教師不教同學不會,教師少教是嚴重的失職,教師的作用、地位不恰當地被強化;在模式上,缺少同學的自學、自悟、自得、研討的教學現象,總能看到若隱若現的“牽著同學走”的教師的手;在方法上,總是習慣于沒有多少啟發性的“滿堂問”,總是習慣于沿用缺少語言訓練價值的純課文內容分析;在作文方面,不充沛給同學以自我表達的方式,而要求他們依照某個公共的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