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高年級隨筆作文教學初探

小學高年級隨筆作文教學初探

2024-07-31 閱讀 3768

小學高年級“隨筆作文”教學初探

鄧之富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體現。現在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甚至逃避寫作文,提筆就抓耳撓腮,筆桿似有千斤重,像擠牙膏似的半天擠不出一點東西,老師在課堂上左引用右引導,學生仍然是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其實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方法上都很明確,也就是都知道怎樣寫,而關鍵是不知道寫什么,沒有內容寫。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生的作文內容普遍存在假話、大話、空話的現象,作文教學長期與生活脫節,每次作文學生不是抄襲就是胡編亂造,內容空洞乏味,毫無真情實感。學生寫得痛苦,老師批得憔悴。許多學生面對作文不知寫什么,老虎吃天無從下手。久而久之,惡性循環,作文成了老師、學生、家長的心病。

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現狀,雖有許多從事語文教學的同仁們和不少專家作了長期不懈的努力,進行了諸多成功的嘗試,總結了一些成功經驗和方法,但總體來說,這些經驗和方法仍是零零碎碎的,沒有得到更大的推廣和實踐應用。隨筆作文教學起源于山東,后在天津、北京等省市也陸續展開了實驗教學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特色的作文教學體系,為小學生作文教學打開了新的思路。但隨筆作文教學在我們海南依然是一個空白,鮮有語文教師開展研究和實驗。因此,為了更好地解決我們小學生作文教學的難題,借鑒全國隨筆作文教學的一些經驗和方法,來開展適合我們本土特色的隨筆作文教學實驗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隨筆作文是一種以隨筆為主要寫作方式的寫作教學方式。它以激發寫作興趣、養成良好寫作習慣、提高書面表達能力為目標,以隨時隨地、隨形隨意的隨筆寫作為基本寫作方式,在日常隨意寫作和課堂有序修改的有機結合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通過對學生隨筆寫作興趣的挖掘、培養,對學生的寫作表達技巧進行指導,讓學生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和技巧,不再從主觀上排斥作文。利用隨筆這種學生樂于表達的寫作方式進行作文素材的積累,避免學生作文素材選擇上的空洞無物、俗套陳舊,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課堂情境隨筆課讓學生有話可寫

實驗教師情境隨筆課,讓學生開始提高上隨筆課的興趣。每次的隨筆課一到,學生就歡呼雀躍,情緒高漲,而且每次寫作字數不知不覺的就超過了400字,有的甚至超過了500字,總之覺得有話可寫了。在學生進行隨筆教學的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感受:如果學生對生活、生命和生存沒有自己獨到的經歷與感受,學生是很難或者說是不可能寫出具有獨到感受的文章來的。學生的作文常常有一種很“高”的思想意識,但在寫作的過程中卻表現出較“低”的下筆水平。這種“眼高手低”的作文現實,與“新課標”中提出的“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有著一定的差距。為了縮小這個差距,我們實驗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的。

1、觀察生活,體驗他人之體驗。

比如上了一節作文課,題目是“給豬貼鼻子”,在課堂開始時,我先在黑板上畫四個豬的頭像,沒有鼻子,讓四個學生上講臺,背對黑板,用紅領巾蒙住眼睛,轉幾圈后給黑板上的豬貼上鼻子。當學生接到任務是積極性很高,都投入到了有趣的活動當中,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2、親身經歷,體驗心理之體驗。

學生的天性在于玩,而讓課堂動起來,就是讓學生活動起來。于是,我又做了一系列的活動探索。首先開場的就是“小石子的體驗”活動很簡單,第一、把一顆小石子塞進鞋里。第二、全體起立,并像跑操一樣做原地踏步。第三、請一組的同學走向講臺,繞班級前部一圈回到座位。其他同學觀察同學們的表情。第四、取出鞋中的小石子,再來原地踏步。四步體驗后,完成隨筆。當堂的作文,有的學生用文字情景再現;有的學生由石子想到壞習慣,有的學生將石子喻為前路上的坎坷……

3、營造氣氛,創設情境之體驗。

作文教學情境,是為誘發學生體驗,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學生的作文興趣的一種場合、一種背景,一種應急狀態。比如有一個談及理想的作文,我設計了一個主題“折飛機”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

多媒體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全方位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便捷的展示平臺,調動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嘗學習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

多媒體激趣素材觀察想象評改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增添了新的色彩,注入了新鮮血液。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彌補小學生知識面窄的不足,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讓學生作文鮮活、豐富起來。

一、激發興趣,打開思路。

作文本應是學生吐露心聲,表達真情實感的一種形式,可是有不少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關鍵是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積累離不開生活體驗。但現在的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局限,他們很少有空閑去體驗生活。偶爾有,也存在范圍少,內容單調的弊端。利用多媒體,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回家觀察一個小動物,準備寫一篇有關動物的作文,有一部分學生就喊,他們沒養過小動物,從他們的聲音表情可以斷定,他們對這篇習作沒興趣。的確,沒養過小動物,沒仔細觀察過,怎么能寫出好的作文呢?我當時決定暫時取消這項作業。我想,如何彌補學生生活的這一缺憾呢?利用多媒體。課余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小狗的生活錄像,把它時而嬉戲、時而吃食、時而睡覺的真實情景接成一個短片。還在網上搜到了小雞、小貓、小山羊、小兔子、鴨子、鵝、小鴿子、小麻雀等常見的小動物的活動短片。第二天,利用電腦先把小狗的生活錄像播放出來,學生特別興奮,個個瞪大雙眼,興趣盎然地觀察著,全體學生都格外投入。在觀察了小狗之后,叫幾位同學說說小狗的外形。他們個個神采飛揚、信心十足。就連平時作文特差的同學也舉手發言了,而且說的還比較有條理。這時我繼續點擊課件,十幾種常見的動物們躍然于屏幕上,鮮明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視線、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多媒體聲圖色光相融的特點,不僅使他們進入情境,還激發他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情景教學就把“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