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空間圖與圖形》教學看法

《空間圖與圖形》教學看法

2024-07-31 閱讀 8682

關于《空間圖與圖形》的教學看法

拱教小學王山

空間與圖形主要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和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交換,它們是人們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學階段,其主要內容包括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和圖形與位置等.

1.三維世界就是由“空間圖形”組成。人們認識周圍世界的事物,常常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狀、大小,選擇恰當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間的關系。直觀圖形、幾何模型以及幾何圖形的性質是準確描述現實世界空間關系,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各種問題的必備工具。因而“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首先表現在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生存空間現出空見中的圖形真實性,2.幫助學生獲得必需的知識和必要的技能,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空間圖形”在幾何課程優勢的基礎上,在各個學段都增添了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操作與探索的內容,并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這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翱臻g與圖形”教學的內容、情境、方式等對于學生形成空間觀念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空間觀念是創新思維所需的基本要素,沒有空間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與數學其他分支相比,幾何圖形的直觀、形象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直觀表達、動手操作、大膽創新活動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作為一種直觀、形象的數學模型,它在誘發學生的直覺思維、增強學生的好奇心、發展學生創造想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對周圍環境、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測量,還是有關觀察、操作、猜想與設計,都需要學生親身參與、親手實踐,其實踐能力、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都將在自主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和發展。

篇2:多媒體教學讓畫竹教學錦上添花小學幾何圖形教學略談

多媒體教學讓“畫竹”教學錦上添花小學“幾何圖形”教學略談

清代畫家鄭板橋一生善畫蘭、竹、石,尤其善畫墨竹。在創作方法上,他總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個階段的創作思想。“眼中之竹”是觀察客觀事物所留下的印象,是素材積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而藝術構思階段則形成了“胸中之竹”;最后,運用藝術技巧與藝術手法將“胸中之竹”生動地表現出來,就達成了“手中之竹”。

綜觀新課程實施后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不正體現了鄭板橋畫竹的三段論創作思想嗎?新課程教材增加了位置和方向、平移和旋轉等教學內容,為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而多媒體教學則更讓這“畫竹”教學錦上添花。

一、“演示+觀察+操作”

篇3: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關鍵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的關鍵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木棠中心學校陳仁應

通過這次的培訓,聆聽了專家們對《“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的關鍵問題及其解決策略》的講解?,F在將我本次參加此門課程的感受簡單談一談:

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新教材首先提供了豐富的有關空間觀念的內容和素材。其次,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樣的經驗活動,注意到創作對發展空間思維能力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自主創造,相互欣賞,感受圖形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使空間觀念得到逐步的發展。

數學在涉及情感和表達方面與藝術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新教材里得到了重視。如讓學生通過找生活中見過的其他平行四邊形,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教育學生要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做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人。新教材“空間與圖形”中的很多素材都取自生活中的原型,力求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知方向與位置、旋轉與平移、圖形的認識等內容。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價值不僅在于訓練思維和它的實際應用,也在于它所蘊涵的文化因素揭示了其內在魅力,這也是教材吸引學生的實質。

依據“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的課程理念,新教材結合相關知識內容,把一些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方法采用逐步滲透的方式進行編排,使重要的數學原理和數學思想逐步讓學生認識。小學“空間與圖形”的學習應該建立在活動的基礎之上,讓各種感官參與。新教材空間與圖形部分的編排利用了這一規律,安排了“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量一量”、“說一說”等欄目,通過問題將活動與其背后的基本原理聯系起來,把學生引導到對其中的基本關系的理解上。

“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學時要注意加強學生理解性學習和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變換、推理、設計、欣賞、表達與交流等多種方式,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一維世界,并發展其空間觀念。

小學的空間觀念著眼的是空間,我想它主要是解決的是以下幾個問題。一個是怎么把握空間。第二,就是制作模型或者畫出來。有了圖形以后,怎么去把它表達出來,無論是制作模型還是畫出來。第三,就是分析。從復雜圖形中去分解基本圖形,在分析的過程中去體會圖形的特征。第四,就是想象。既包括描述和想象物體或圖形的運動變化,也包括描述或想象物體或圖形的位置關系。第五,特別重要的一條,就是圖形直觀的作用。

通過暑假一段時間的網絡培訓,我對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空間與圖形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參照新課程標準中對于空間圖形教學的建議,提升我的教學水平,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