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角色重塑教師角色視域下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
教師角色重塑教師角色視域下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
摘要:
學習適應性(即指克服種種困難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一種傾向)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保障。通過問卷調查和SPSS數據統計發現,天津市小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存在一定程度的適應不良,并通過SPSS教育技術軟件進行數據的相關分析,當下小學生學習適應性不良與教師角色定位不準確與相關,教師的觀念、能力等對小學生的學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從教師角色重塑的角度來分析小學生學習適應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適應性;教師角色重塑;學習適應不良
新時代呼喚教師角色的重塑。隨著時代發展,教師的角色也在不斷地更新和變化,申繼亮將新時期教師角色概括為以下方面: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心理教育者;教育教學實踐的行動研究者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新者。但從小學生的學習適應性的調查中發現,當下教師并未真正承擔起新時期的教師角色。
一、洞察現實中的問題---小學生學習適應性不良
小學是學生接受正規學習的初始階段,良好的學習適應性可以為兒童減輕學習負擔,增強學習熱情和提高兒童學習興趣,為適應終身學習和未來生活做好準備。為此筆者采用學習適應性問卷(周步成編寫)在天津市某所小學做調查,結果發現天津市小學生的學習適應水平令人擔憂:學習適應性處于較差水平(44分以下)的小學生比例有29%。從內容量表來看,在學習態度、身心健康、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獨立與毅力、聽課方法、學習技術七項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心理健康方面有34.2%較差;家庭環境有30%較差,所占比例都超過30%,占人數的1/3。同時說明兒童學習適應不良主要集中在學校環境、身心健康和家庭環境三個方面:
項目
等級學習態度聽課方法學習技術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獨立毅力心理健康
人數%人數%人數%人數%人數%人數%人數%
良好10739.810739.813349.45620.86524.210739.79435
一般7730.66433.87427.612043.69936.886328029.8
不良8529.69826.462239335.6105397628.39535.2
(一)學校環境的適應問題
學校是小學生進行學習的最重要的場所,老師和同學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伙伴。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是小學生能否快樂學習心態的關鍵。以下是筆者在課堂上見到的一幕:
師:于**,你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There___asofainthelivingroom.
生:(慢慢地站起來,低著頭):in,on……
(頓時下面其他學生發出一陣不耐煩的埋怨聲和嘲笑聲)
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大傻瓜!……
篇2:角色體驗活動方案
一、課題提出
目前,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其重心過分傾斜在孩子的智力培養與發展上,輕視對孩子社會角色的培養與教育,致使我們有些孩子對各種社會角色缺乏了解,對其所承擔的責任不夠明確,無法辨別各種社會角色對社會所做事情利弊影響,有些孩子生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環境中,缺乏自立精神和關心他人,與人合作的能力。如何讓孩子由一個生物體轉化為一個社會的人呢?社會角色體驗研究就是要幫助孩子在生長過程中促進其社會化進程,即學習知識技能,掌握行為規范,形成個性品質,具備履行一定社會角色的能力。因此,感知、體驗社會角色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目標,又是教育的手段。通過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社會角色的訓練,使孩子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孩子進入幼兒園,標志著他已經走出一家一戶的家庭小圈子,由倍受家長呵護的“寵兒”成為必須遵守園內活動常規的幼兒,遵循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來與其他小伙伴交往、游戲等,它使孩子的社會角色地位發生變化,促進孩子的心理得以迅速發展。開展“幼兒社會角色體驗研究”,讓教師更加明確對孩子社會角色的培養與教育的目標,為幼兒提供角色游戲的環境,通過孩子們在游戲中模仿各種社會角色的言行舉止,體驗各種社會角色的感受,對孩子將來承擔社會真正角色起奠基作用。讓正確、規范的體驗,給孩子以美好的啟迪,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播灑下健康的幼芽,幫助他們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走出堅實的步伐,帶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走向生活。
二、課題界定
“幼兒社會角色體驗研究”主要是指讓幼兒了解各種社會角色,知道各種社會角色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對幼兒進行自強自立、關心他人、與人合作的教育,讓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通過模仿、表現、扮演等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社會角色體驗活動讓幼兒大膽交往、增加信心,促進其社會性發展,同時讓他們體驗未來社會、人生的美好,培養其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從而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
三、研究目標
1、
調查分析幼兒對各種社會角色了解的現狀及成因,為研究對策提供依據。
2、探索解決幼兒社會角色教育存在的問題的方法。
3、探討幼兒社會角色體驗在幼兒社會化發展中的作用,從而為教師提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幼兒完成其社會化進程。
四、研究原則
1、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尊重身心發展規律的原則。
幼兒階段身體的發育和機能的健全發展是其它一切發展的基礎,幼兒社會角色體驗研究要根據其認知、思維特點,讓幼兒充分利用游戲情境獲得正確體驗。
2、發揮一日生活整體教育功能的原則。
一日生活都是教育,發揮一日生活整體教育功能,將體驗活動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兒在一日生活的各種環節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
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活動能力,能最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
4、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原則。
卓越的幼兒教育是要選擇和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只有找準其最近發展區,提出切合幼兒各自發展水平的教育要求,才能引起幼兒積極主動的活動,才能獲得最大發展。幼兒社會角色體驗也不盡如此。而每個幼兒各方面發展的特征必然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獲得所需的體驗。
五、研究方法。
1、選取研究對象的方法:確立現小一班、小二班、中二班、中三班、大一班、大五班為研究對象。
2、運用觀察法、調查法、測驗法、行動研究法、敘事研究法等方法收集資料。
3、收集起來的資料由專職人負責整理,課題組負責人進行歸納、分析,請專家進行指導、論證。
六、研究階段。
1、準備階段(*.9至*.10)
(1)確定課題、人員
(2)制定方案
(3)課題申報
2、研究階段(*.12至*.1)
(1)幼兒對社會角色了解的現狀調查。
(2)探索解決幼兒社會角色體驗存在的問題的方法。
(3)探討幼兒社會角色體驗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作用。
3、總結階段
(*.2至*.7)
撰寫實驗報告、結題、鑒定。
七、研究組織領導
1、顧問:荊門市教研室副主任唐士杰
2、領導小組
組長:朱正蘭
副組長:丁紅霞
組員:田運春王苗苗趙華軍
3、實驗小組
組長:王苗苗
組員:梅依陳竹玉趙華軍李冬平張衛霞田運
篇3:角色游戲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心理目標:愿意嘗試角色扮演,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2、技能目標:在游戲中學習簡單的對話。
3、生活目標:在角色扮演中初步感知最基本的生活常識――爸爸、媽媽、買菜、煮飯等。
二、開設活動區角:(4個)
(1)陽陽游樂場(2)欣欣的家
(3)軒軒的家(4)曉鳳配菜有限公司
三、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創設活動環境。
2、幼兒到自己熟悉的活動區域進行活動。
師:寶貝們,剛才我們在外面進行的小烏龜爬山坡活動,你們玩的開心嗎?(教孩子學說:開心)現在我們的游戲活動也要開始了,我們一起去玩玩吧!
要求:在活動的時候,娃娃家的寶貝們要把自己的家整理好,買菜等請打電話告訴配菜有限公司,讓他們送菜過來,你要記住了。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
3、活動評價:
老師以表揚為主,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游戲,大膽進行交往。
4、師幼共同整理收拾。
康復班游戲活動說課
王美英
孩子通過扮演各種角色,用言語、動作、表情來表現他們對周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體驗。角色游戲能夠演示各種不同的生活情境,通過角色的扮演,可以使孩子學習在不同生活情境中采取相應舉止的能力。像一般孩子一樣,特殊孩子也有自我表現的需要,(特別喜愛表演節目,裴欣怡)容易認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力求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會相當認真地對待要說的話和做的動作。利用角色游戲進行訓練,就容易取得預期效果。
本次游戲的目標是:
1、心理目標:愿意嘗試角色扮演,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2、技能目標:在游戲中學習簡單的對話。
3、生活目標:在角色扮演中初步感知最基本的生活常識――爸爸、媽媽、買菜、賣菜和煮飯。
制定這樣的目標一是考慮康復班孩子角色意識不強,往往會熱衷于玩具的擺弄而不知自己的角色身份,二是為了鼓勵孩子大膽交往,并習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經驗。
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中,考慮到
康復班孩子的特點(爭搶、不懂替代物),盡量提供一些比較逼真、牢固的玩具用品,這中間也得力于家長以及小1班老師的支持,提供了各色的布料等,使得我們能創設一個相對溫馨的環境。在間隔上,我們采用了一些比較高的牛奶盒制作的墻壁,由于我班孩子比較特殊,容易互串角色以及爭斗、搶奪,所以采用了高隔斷,免得他們相互斗毆而忘記自己的角色。但我們也不是隔斷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我們采用打電話的以及送菜等方式搭起孩子們之間交往的橋梁。
角色游戲應該做好準備。除了材料、玩具等的準備外,角色的言語和動作都需要做準備。實際上,游戲的整個準備過程就是很好的交往訓練過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漸漸認識不同的社會角色及其相互關系,掌握與各個角色相應的、符合社會規則的言談舉止。角色游戲的活動過程乃是對平時活動的檢驗,對其效果的提高和鞏固。所以,要在孩子對自己“角色”的言談和舉止有較好的了解后,再做訓練。教師先做講解、示范;對有的孩子,還要手把手地進行指導。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們老師的示范、講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分分秒秒都和孩子們在一起,使得活動能較像樣的開展。
角色游戲有一定的結構,主要包括:
(1)角色扮演。角色是游戲的中心,孩子通過扮演角色反映周圍的現實,首先要確定必要的角色。干曉鳳是配菜有限公司的經理兼送貨員,孩子知道自己的角色,忠于自己的角色,勤奮而又努力的工作著;沈琦軒是娃娃家的爸爸,擔任著家庭里買菜、燒飯,撫育孩子的任務。工作的也比較出色;裴欣怡在三個孩子中表現相對來說捎差一點,不懂得整理自己的家,不懂得喂孩子吃飯,但孩子比較喜歡、安靜的在娃娃家里活動;游樂場里的孩子能安靜的在那里工作著,安靜的玩已是相當的不錯了。
(2)創設游戲情景。虛擬出所需的環境和物品,如在娃娃家中擺放一張煤氣灶,一張桌子,幾只碗,一張小床,一個娃娃就是一個很好的娃娃家了。配菜有限公司里,準備了各色各樣的塑料青菜、魚、蝦以及我們用橡塑紙做的各中食品、水果等。即以游戲中的意義看待實物,慢慢的學習以表象代替實物。
(3)對游戲動作和言語的假想。虛擬出相應的動作和語言。作為一種訓練方法,這些都要圍繞著訓練的目標來考慮。雖然游戲法很適合于特殊兒童;但是在具體使用時,應該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游戲活動特點。游戲的具體性和趣味性很適合于他們的發展水平;但是游戲的象征性(即虛構性)和社會性往往難以讓他們理解和接受。在做角色游戲時,弱智孩子難以進入“角色”。對于這些孩子,游戲法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在設計和使用游戲時,注意到了這個情況,講究實效,不搞形式主義。既應考慮到目標要求,又估計到孩
子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創設的情境也比較簡單、明確,盡量真實些,能夠讓孩子理解。但是,活動中裴欣怡對自己處情境不能理解,她也就難以進入角色,因而就角色效果不是最好,孩子只是在那里胡亂的擺弄玩具。
最后的游戲評價,老師以表揚為主,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游戲,大膽進行交往。我也想讓孩子們講講活動中感興趣的事和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但是,目前,班級孩子還沒有這個能力。
反思:
對能力強的干曉鳳應交給她更多的任務如:兼任兩個角色,讓娃娃家中的孩子可有更多的直接或相互間的交往,提高孩子多角色的活動能力和交往能力。也讓孩子漸漸認識不同的社會角色及其相互關系,掌握與各個角色相應的、符合社會規則的言談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