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新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轉換

新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轉換

2024-07-31 閱讀 1843

新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的轉換

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學蔡風華

美術課程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主渠道,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人格,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過近期的教學實踐與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

首先,要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處在兒童期的小學生,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是豐富、生動、多樣的。每當我走進教室,總是神采奕奕地出現在他們的面前,孩子們把我當成他們最親近的人。我除了注意自身的外表美之外,更注意表情要豐富,語言要親切,聲調要有高低變化,有時我還唱幾句。如講《我的太陽》一課時,我出示畫有太陽的投影片,一邊唱著、一邊跳著:我們一起搖呀搖太陽……讓學生充分感受熱烈、活潑的特點。講《水中的魚》時,我就為小學生們做頸、肩、胯、四肢的動作,并帶著他們一起活動,隨著舞曲跳幾步優美的華爾茲舞,使孩子們從動作中體會到:魚在水中輕快地游動著,它們在水中是那么歡快地唱著、跳著、搖擺著。講《有趣的游戲》時,我打破常規,讓學生走出課堂,在操場上做起他們喜愛的各種游戲,全體學生極其興奮,紛紛表演,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

在第二課堂中講《裝飾畫》時,還采用特殊技法制作了幾幅范畫,并且在課堂中演示制作方法。比如,用油、水分離法來處理背景,那神奇的畫面給學生們以神秘和新鮮感。我還經常用講故事、師生共同表演等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們的情緒。小學生們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環境中自然輕松地增長了知識、培養了他們的能力。

其次,我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著手,使學生的思維充分擴展開來。人們都認為美術教育是激發創造性和獲取創造性表現能力的手段之一。眾所周知,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創新。西方從文藝復興時期就有

藝術家搞創造性活動。“斯普托尼克打擊”曾震驚了美國,美國從1958年開始注重人的能力的培養與人才的開發教育。日本早在1952年就開始美術教育中創造力的培養。鐵的事實證明“科教興國”關鍵在于人才。我們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途徑,突破習慣的范圍,產生大量的變異見解,并有意識地促使學生從多位、多角度地思維操作。比如《幫小鳥找家》一課,先讓學生想象:假如我們生活的世界沒有樹會是什么樣子?學生們經過回憶、聯想后回答:沒有樹,小鳥就沒有家了,我們呼吸的空氣就不新鮮了,良田就會變成沙漠……然后,組織學生表演短劇

篇2:新課程改革中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中的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內容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說話能力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寫作的有力基礎。口語交際的訓練就是讓學生“想說、敢說、會說”,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逐步把學生培養成適應時代潮流的跨世紀人才。

[關鍵詞]新課程策略想說敢說會說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說話能力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寫作的有力基礎。我認為口語交際的教學訓練,就是想辦法讓學生話不離口,出口成章,逐漸從“不想說,不敢說,不會說”過渡到“我想說,我敢說,我會說”,為寫作和更好地學習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何讓學生“想說、敢說、會說”呢?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不斷改革探索,下面談談本人實行的幾種教學新策略。

一、拔動心弦,誘發“想說”欲望

在語言活動中,強烈的表達欲望是語言生成的精神動力。口語交際,顧名思義就是要讓學生開口說話,通過自由的發言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在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擔心學生敢不敢說,說得好不好,而是先要拔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有“想說”的欲望。只要學生產生了想說的欲望,他們的語言就像打開了閘門的溪流源源不斷。

教學中,我常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拔動學生的心弦,誘發其“想說”的欲望。按現有的生活經濟條件,小學生都有洋娃娃、機器人、汽車、飛機等各種各類的玩具,那些玩具往往使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只要老師問一問他們都有哪些玩具,他們為什么喜歡,學生就會如數家珍般滔滔不絕。因此,在進行《介紹物品》這一節口語課教學時,我就請學生先介紹一下自己有哪些玩具,最心愛的玩具是什么玩具,再向大家說說這個玩具叫什么,是什么樣的,怎樣玩的,最有趣的是什么。一旦拔動了學生的心弦,激起了學生表達的欲望,他們就敞開心扉,樂滋滋地富有童真地展開交流。

這樣,說者暢所欲言,聽者聚精會神,課堂氣氛活躍,有利于學生由課外自發地說轉化為課內自覺地說,養成想要表達的習慣。再延伸到課外,到不同的地方,見不同的人都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欲望和沖動。

二、營造氛圍,激發“敢說”勇氣

篇3: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模式嘗試

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模式的嘗試

丹巴縣城區第一小學校李娜

新課程改革要求每位教師積極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轉變與更新教育觀念,改進傳統的教學行為,增強課程改革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心態投入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能跟上新課程理念的思想,同時為了讓學生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能與老師一起完成多種教育活動,做到全體參與和全程參與,我在教學中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讓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領導者,或者說是引路人。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老師為他們創設自主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這樣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如:在教學《難忘的啟蒙》這堂公開課時,我精神飽滿地走進教室,發現學生都非常的緊張,如果按原計劃進入課題,效果一定不會很好。于是,我急中生智,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昨天,有一位同學來向我請教補充一個作文題目《難忘的----》,我告訴他對于這樣的題目,我們班的同學最拿手了,我讓他們幫你補充。所以,今天在上新課之前請大家先幫他補充一下,好嗎?”一下子,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緊張的氣氛沒有了。他們眾說紛紜,各抒己見。其中,有一位同學補充的是“難忘的童年生活”,我由此來引出了新課:對!同學們的童年生活是難忘的,而童年時的啟蒙老師更是讓大家難以忘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難忘的啟蒙》就是與童年生活、與啟蒙老師有關的。出示課題后,提出問題“啟蒙”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利用工具書自主學習理解,然后再自主學習課文內容之前,提出第二個問題:作者的啟蒙老師給他的一生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請大家自讀課文、自主學習弄懂:課文回憶了啟蒙老師的哪幾件事?其中,哪件事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什么?哪件事你最不容易理解?

在讓學生自主學習時,要求學生的學習一定要有質量。這樣,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才不至于因無話可說而保持沉默,而老師在學生自主學習時,對差生要進行指導。在給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后,進行全班交流,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老師肯定每位同學的優點,再提出自己的觀點,使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己與老師之間是平等的,是朋友關系,這樣才能有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

二、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可以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把學生按性格、能力及基礎等條件進行搭配,全班分成4人一組的學習小組。老師在分組前先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及自己所處的地位。然后,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請小組幫助解決,提出小組討論后未能解決的問題。在學生互助、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參與到討論中,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適時引導,讓他們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并注意鼓勵差生把自己的觀點、想法告訴其他同學,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可以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