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合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合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2024-07-31 閱讀 6598

合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梅河口市實驗中學張艷紅

[摘要]現代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解決廣大農村特別是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學校教育資源匱乏、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不高的一種有效措施。現代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推動了農村中小學教育的飛速發展,讓農村學校的教師和孩子們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為農村基礎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這一項目,為農村教師打開了面向全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一扇窗戶。然而,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應用方面,還存在著兩大障礙:一是學科教師對遠程教育資源不熟悉所導致的無從應用;二是學科教師信息技術的匱乏所帶來的種種困惑,個別教師干脆從不和遠程教育打交道。所以如何充分利用遠程資源是很關鍵的.

[關鍵詞]遠程教育資源利用課堂教學的應用

遠程教育為我校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開闊師生的視野,優化教師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為教師的教研、教改以及教學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更為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及提升現代教育教學架設了平臺。將遠程教育資源運用于教育教學已是必然。如何有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現實性問題,現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我談談自己的心得。

一、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有利于遠程資源的應用

我們教師必須要自覺提高自己計算機的操作水準,這是用好遠程教育資源的先決條件。遠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關鍵在我們教師,只有我們教師掌握了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才能把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得靈活自如。所以教師要自己制定學習計算機的計劃,平常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多多地接觸電腦,向書本學,向同行學和向網絡學習,勇于面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多學多問,活學活用,碰到問題先自己想一想,再看書、上網查找。

二、如何在課堂教學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當今社會,傳統的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應試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現代信息技術是現行的重要教學手段,它能把大量生動豐富多彩的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影片和錄像片等,在聲、光、色、圖的配合下,以電子化和形聲化的特點,圖文并茂,形象生動而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以豐富的圖文、形象逼真的動感畫面、惟妙惟肖的聲音等創設情景,使學生保持集中、持久、穩定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充滿活力,營造一種賞欣悅目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好遠程資源,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如虎添翼、如魚得水,讓課堂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與誘人的魅力。為此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只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才能有效地發揮現有的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符合教育發展的潮流,才能提高我們教學的質量。

所以,能利用好遠程教育資源,讓遠程資源充分地“走進課堂、面向學生,用于教學”是擺在我們面前最重要的一個實際問題。我在遠程資源運用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平時注意收集遠程教育資源。平時在教育教學空閑時間,我經常在教育資源網上查閱,平時進行篩選,保存有用的在自己電腦中,以備教學時選用。

2、用遠程教育資源作為備課參考。備課是講課的前提,以前備課時只有教材、教參等參考資料。現在有遠程教育工程,網上教育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我們能集網上資源的之精華,充公將有用信息用于我們的教學設計中,為我們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鑒的資料。如精選網上的例題和練習題等。

3、將遠程教育資源在媒體上使用。

(1)直接引用。(2)選擇性使用。(3)整合使用。

4、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課件。為了讓學生能在學習中培養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提高教學效果,體現授課靈活多變的方法和特點,我利用PowerPoint具有功能強大、簡單易用、修改方便等特點制作了多媒體課件。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制作了大量的幻燈片,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網上的資源,分年級建立了自己的課件素材庫。在制作課件過程中,首先,在透徹了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從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實際需要出發,突出重點和難點。其次,課件制作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素質和提高能力方面。第三,在制作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文檔,力求使每一張幻燈片的內容精練、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目了然,比如可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將每一張幻燈片制作成多個文本框,重點和難點處添加特殊顏色和符號;還可根據需要,將文本框的內容制作成動畫效果,同時設置對象出現的時間和順序。在多媒體教學中,我還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我經常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還經常征求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修改、補充和完善多媒體課堂教學內容,以滿足教學主體

篇2:利用在線教育資源促進高校學風建設思考

關于利用在線教育資源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

摘要:學風建設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學校、教師及學生是這一系統中的能動因素;順應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利用在線教育平臺為學風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學校可以通過硬件建設及制度保障推動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教師首先利用在線教育資源武裝自己從而實現教學方法優化;學生通過修讀在線教育平臺課程,培養勤奮、嚴謹、求真、創新的學風。

關鍵詞:學風建設;在線教育;教育信息化

一、前言

學風,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精神風貌,是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科學精神、學習方法、意識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反映。學風既是大學精神和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衡量和評價一所大學辦學品位、育人環境和社會聲譽的重要標志。因此學風建設應該是高校提升水平的重要建設內容之一⑴。

二、高校學生學風現狀及原因分析⑴

現在許多高校教師反映學生學風不好,主要表現在:在學習目的上,有的學生存在“混日子”的心理,滿足于現狀、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缺乏高遠的成才志向;在學習態度上,有的學生對所學課程專業不感興趣,存在厭學情緒;有的同學上課不認真,平時不抓緊,考試靠“突擊”;有的同學自制力差,沉溺于網絡世界,而荒廢了學業。在學習紀律上,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時有發生;個別同學缺乏科學精神,無視學術道德,存在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違規違紀行為。在學習能力上,有的同學不能主動參與學習探討和交流,缺乏自主學習與爭鳴的意識;缺乏創新精神,攀登學術高峰的毅力不夠等等。

上述問題的存在,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幾點: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包括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學習能力不足等。有教師方面的原因,包括少數教師職業意識淡薄,缺乏責任感,只“授課”不“傳道”,只“教書”不“育人”;投入教學的精力有限,教學手段單一,存在照本宣科現象;疏于對學生學習指導、督促與考查等。學校管理方面的原因,包括缺乏有效的引導和激勵制度;缺乏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教學改革、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教學設施的改善與學生規模的快速增長矛盾突出;網絡學習資源偏少,自主學習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三、利用在線教育資源加強學風建設

順應教育信息化發展大潮,為高校學風建設帶來了新機遇。由以上分析可見學風建設涉及學校、教師及學生三個能動的因素。

首先學校作為優良學風存在的載體,對學風建設起著主導作用。面對豐富的在線教育資源,學校首先應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硬件方面滿足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例如提高校園網絡覆蓋,提高網絡速度等;其次以教學方法改革為突破口,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在線教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優化講課方式,從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提升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自身認知水平與能力所限,大多數的教師并不能發生“主動”的教學理念的提升與改革,這個時候就不得不需要外界的推動,所以不僅優秀的教育家是必要的,有目光的管理者也是必要的,而且制度保障與推動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后改革現行的學分制,支持學生修讀國際知名的大型在線平臺課程,并給與成績和學分的認定。

一流的大學首先要有一流的大師,教師在學風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大潮的背景下,在線教育對傳統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沖擊,因此教師應認清形勢,更新觀念,適應學習方式變革的需要。其次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數字媒介素養,數字媒介素養不僅僅在于掌握數字化的工具,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養成一種思維方式。教師不僅要掌握數字化基本技能和工具,還應獲得思維方式的轉變。因為基于特定工具和平臺的技能與標準會不斷更新,獲得數字化思維能力比掌握特定工具技能更為重要和持久。雖然在教師教育中很少有相關技能的培訓,在教師的崗前培訓中更是少見,但豐富的在線資源為教師提高知識結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最近中國大學MOOC平臺,7月1日推出為期五周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報名人數超過24000人,足見老師們渴望學習新技能的熱情⑵。并且新一期《翻轉課堂教學法》在第一期內容基礎上增添了一些新內容,將于9月10上線。該平臺10月下旬還將推出《教你做MOOCs》,本課程基于有效教學的原則和最新MOOCs的研究發現,為學習者提供建設MOOCs的教學設計理論、策略和方法。在線教育的出現,使終身教育變為現實,任何行業從業者都要有終身學習的計劃,教師也不例外。不過,教師要用在線教育平臺優化自己的講課,前提是自己能使用在線平臺學到新的知識。通過這些在線課程的學習,教師可以學到新觀念、新手法,并最終實現使在線教育系統成為自己有效教學工具的目標。

篇3: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摘要】: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由于條件限制,缺乏必備的教學設備和專業的師資力量,致使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形同虛設,嚴重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就是國家為全國的農村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農村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在這個項目的推動下,農村教學點的孩子將享受到了更多的音樂熏陶,音樂課教學將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旨在為全國農村義務教育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地區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啟動實施這一項目的啟動實施,將徹底改變全國六萬多個教學點邊遠校信息閉塞,教學手段落后,國家規定課程開不齊,教育教學設施落后短缺的局面,可大大的提高全民族受教育的水平,真正做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

由于我校地處偏遠的農村點校,信息閉塞,教學資源數字信息化只是一個夢想,再加上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老教師比較多,每位老師要承擔好幾門學科的教學,教師專業化配備較差,缺乏專職的藝體學科教師,致使我校教學點的藝體學科教學難以很好的開展,孩子們很難像城里的孩子那樣從小接受優質的藝術熏陶。本人沒進過專業的音樂教學培訓,對音樂知之甚少。國家安裝了“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這個項目后,我這個音樂門外漢就可以利用這個項目的數字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了。

《詠鵝》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材中的一首歌曲,這是一首根據唐朝詩人駱賓王的著名詩篇創作的歌曲,描述了鵝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態。歌曲為五聲宮調式,旋律流暢,為規整的四句式結構。.通過學習這首歌曲,讓學生體會音樂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會中國古詩詞的韻味,熱愛中國文化。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意識和想象力。

這首歌曲調簡單、清新、優美,瑯瑯上口,讓學生在聽覺、視覺的欣賞中加以朗誦、吟唱,使之感受到《詠鵝》這首歌中那特有的華夏情韻、栩栩如畫的美境、天真活潑的童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導入歌曲

1、出示美麗的鵝圖畫。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動物,你們見過嗎?說一說你看到它的樣子吧。同學看了圖你們還會想起哪一首古詩來呢?誰能來告訴老師?

2、齊背誦古詩《詠鵝》。《詠鵝》是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描寫鵝的外形特征以及游水時輕盈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3、出示歌譜,播放詠鵝背景音樂。

二、歌曲學習

1、播放音樂視頻,學生聽歌曲,談感受。

2、再聽:注意歌詞與古詩是完全一樣的嗎?

3、師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演唱順序

4、教師簡單地講解歌曲中出現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復記號,讓學生了解它們在歌曲中的作用。

5、學生隨音樂分段學唱:

(1)學唱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