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未成年人網絡教育初探

未成年人網絡教育初探

2024-07-31 閱讀 3561

關于未成年人網絡教育初探

摘要:在數字化、信息化為突出特征的知識經濟新時代,人類的學習方式隨著現代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日益普及,正發生著巨大變化。作為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最為重要的教育事業,信息技術大潮對傳統教育的觀念、途徑、形式和內容了提出了自教育事業誕生以來最具有強大沖擊力的挑戰。而作為祖國未來的未成年人,針對于他們的網絡教育無論從哪個角度、社會的哪個層面上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話題。就未成年人而言,現今的網絡環境是否健康、他們的網絡使用狀況到底如何、網絡吸引他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及到底什么樣的網絡教育對于他們才是最適合的如此等等的問題一次次地擺在政府、社會和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面前,引發全民的關注和探討。本文將就這些問題和相關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未成年人、網絡監管,網絡育人、網絡德育環境、網絡教育

正文: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已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網絡使用重要群體的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等方面正受到強烈的沖擊和影響。十八歲以下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因此,加強網絡環境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已經成為新時期未成年人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狀況分析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承擔著繼承和發揚一個國家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任,承接著建設和發展民族事業的重要使命。今年從一個調查顯示上可以看到,中學生上網,60.7%是玩游戲,34.1%是找朋友,聊天,29.1%是關注影視文藝動態,27.9%是關注體壇動態,27.5%是看新聞,24.3%是發E-Mail,18.6%是選擇軟件,5.7%是關注衛生保健信息.不難看出,排在前兩位的是聊天和游戲,目前在北京有近22萬中學生在玩網絡游戲,其中上網成癮者的比例達14.8%,遠遠高出了成年人.具一項關于青少年犯罪的調查顯示:網絡游戲引發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8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網絡游戲成為他們違法犯罪的直接或間接誘因。未成年人上網者一般認為,上機實踐是他們掌握網絡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同學朋友間的交流與學習也是未成年人網絡知識的重要來源。但是,認為網絡知識的來源主要是“家庭成員所教”、“老師傳授”和“書本自學”的未成年人并不占多數。可以說,未成年人掌握網絡知識主要靠自主學習和實踐,而非被動灌輸和教授,這充分體現出了其獲取網絡知識的自主性。有報道稱,每年約有100萬到150萬中學生因游戲自毀前程.更不用說因沉迷網絡而導致的心理甚至精神狀態的不正常發展,對學生整個生命質量造成的損害。面對這些,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覺到網絡德育迫在眉睫呢。

二、網絡吸引未成年人的根本原因

(一)虛擬網絡可以滿足青少年想象力。網絡的虛擬性表現在網民身份“隱形”、網絡空間“虛擬”、網絡實際運行“無序”。網絡通過其互聯關系構成了一個社會,創設了一個虛擬空間。人的世界在互聯網上發生了異化。這個空間豐富而刺激,你可以創造出一種與現實環境極為逼真的“虛擬實在”;你也可以盡情地嘗試扮演各種社會角色;還能為你圓現實生活中無法企及的夢想……這種虛擬互動的文化,在為青少年生活提供了更大范圍的社會實踐基地,使他們有了自由選擇、主動參與、自我實現的廣闊舞臺的同時,也促使一部分青少年人際情感疏遠,甚至上網成癮。

(二)網絡為青少年提供與成人世界平等對話的平臺。平等是互聯網的一大特點,網絡上流行一句話:“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網上的等級、性別、職業等差別都盡可能小地隱去,不管是誰,大家都以符號的形式出現,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地位的平等帶來了交流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聯網上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對青少年來說具有很大誘惑力。

篇2:網絡教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在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根據我校實際開展各種形式的網絡道德教育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網絡虛擬世界,合理使用互聯網,增強對不良信息的識別能力并拒絕不良信息。

二、活動組織

組長:湯正和

副組長:徐慶華、段韜

組員:黎鵬程、皮慶軍、彭超、陳太平、黃生林、滕宇宙、龔敏

周群、鐘鳴、徐科、周鄧龍、鄧發利、楊嘯、彭博

劉宇民、陸文、胡燁

三、活動安排

(一)宣傳發動階段(20**年3月28日―20**年5月15日)

1、各部德育辦根據本部實際制定網絡道德教育活動方案;確定本部開展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措施、方法等;

2、各部、各班利用思品課、黑板報、櫥窗、校園廣播站、校園電視臺、班會、團隊活動等形式廣泛進行宣傳、發動;

3、團委、技術中心、心理咨詢室、電視臺、廣播站根據部門實際,結合網絡道德教育內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活動;

4、各部利用家校聯系網平臺,發布致家長一封信,宣傳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5、舉行網絡道德教育講座。

(二)實施階段(20**年5月16日―20**年11月30日)

1、加強網絡法制教育。

(1)各班利用班隊會,組織學習《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樹立網絡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自覺抵制網絡不法行為;并結合班級實際舉行網絡道德教育主題班隊會;

(2)學校電視臺、校園廣播站制作網絡法制教育專題片,團委、德育辦組織專題座談會、撰寫觀后感等;

(3)組織學生觀看網絡道德教育系列影片《網絡媽媽》、《網絡少年》等。讓學生深刻認識沉迷網絡的危害,自覺遠離網絡垃圾,抵制不良的用網行為;

2、加強綠色網絡建設。

(1)學校技術中心進一步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監管,及時發現并處理網絡不良信息;

(2)團委可利用學生社團的優勢,組織開展各種有意義的網絡教育活動;

(3)信息技術

老師可以組織開展相關的競賽活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

3、加強重點關注。

(1)各班主任通過信息老師、家長、學生,了解學生上網的情況,確定重點對象;

(2)心理咨詢室的老師根據各班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對網癮重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三)總結提高階段。(20**年12月1日―20**年12月31日)

1、各部定期收集網絡道德教育活動信息及資料,對每個階段活動進行小結。總結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

2、學校、各部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布置網絡道德教育活動的具體工作;

3、評選學校網絡道德教育活動的先進班級、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教師)、活動中的優秀學生、進步學生。(按10%比例評獎)

4、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征文活動,并評獎。

5、根據活動情況,制定后續教育的活動計劃。

四、活動準備

1、制作宣傳橫幅“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構建文明和諧校園”;

2、制作《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宣傳畫;

3、購買獎狀、獎品(筆記本)約600份;

【范例】--

為充分發揮網絡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市中小學推廣網絡教育,提高學校網絡建設水平和網絡教育水平,推進全市教育系統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化進程,搶占教育現代化的“制高點”。增強中小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意識和網絡意識,普及計算機知識,弘揚網絡教育文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辦良好的信息教育環境,提高素質教育水平,吉林市科委、吉林市教委將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中小學校園網絡教育文化節”系列活動,活動的具體方案如下:

一.活動組織:

本次文化節系列活動將吉林市科委和吉林市教委共同組織,本著普及網絡知識,增強信息意識,弘揚網絡文化,提高網絡建設水平,推進信息化教育的目的,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一系列網絡教育活動。活動將以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校為依托,充分借用其優越的網絡教育優勢和先進的網絡教育環境,發揮資源共享、典型引路的作用,帶動全市中小學校的網絡建設,提高全市中小學生的信

息素養。

二.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將歷時一個學期,開展以下各項活動:

1.網絡教育文化節開幕式暨全市中小學校園網絡建設工作會。

2.全市中小學生計算機應用大獎賽。

3.網絡建設、網絡教育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活動。

4.中小學生網絡教育參觀訪問活動。

5.網絡教育征文活動。

6.網絡教育文化節閉幕式暨“全市中小學生霧凇it冬令營”活動。

三.具體安排:

(一)網絡教育文化節開幕式(中小學校園網絡建設工作會)

時間:*年10月14日。

地點: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校

內容:

1.文化節開幕式。

2.吉林市基礎教育網絡技術研究中心、吉林市初等教育電子開放教室、吉林市教育信息網絡中心、吉林省興華計算機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儀式。

3.吉林市教育信息網開通剪彩。

4.吉林市中小學校園網絡建設工作會。

5.校園網絡教育活動家長開放日活動。

(二)全市中小學生計算機應用大獎賽

時間:*年10月~12月

內容:

1.中小學生網頁制作評比。要求自選專題進行現場制作,總頁數不少于5頁,形成一個小的專題網頁,開發和制作的工具不限。

2.中小學生電腦繪畫評比。創作的工具不限,如畫筆、金山畫王、photshop等,畫面尺寸不限,內容不限。

3.中小學生電子小報制作評比。要求使用word進行創作,a3紙樣,要求文字和圖片比例為3:2,自選內容進行現場創作。

4.中小學生網絡知識大獎賽(電視公開賽)。其中包括網絡知識、計算機知識等。由主辦單位下發大賽的內容。

具體要求:

1.*年10月為各校選拔時間,由主辦單位下發參賽內容、范圍及規則。

2.*年11月為各區選拔時間,根據主辦單位下發的參賽內容進行選擇,然后組成代表隊。

3.競賽分中學組和小學組,以縣(市)區為單位,即分吉林市九縣(市)區,外加吉鐵、吉化共十一個代表隊,每個代表隊要求30人,網頁制作10人,電子小報10人,電腦繪畫10人。

4.條件允許的中小學也可單獨組隊參賽。

5.綜合競賽安排在1月份進行。網頁制作、電子小報、電腦繪畫為上機操作,網絡知識大賽為現場比賽。

獎勵辦法:

1.本次活動中學組和小學組分評,評出中學組團體前3

名,小學組團體前5名,頒發證書和獎品。

2.本次活動還將評比個人單項獎。

網頁制作: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鼓勵獎若干名,頒發證書和獎品。

電子小報: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鼓勵獎若干名,頒發證書和獎品。

電腦繪畫: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鼓勵獎若干名,頒發證書和獎品。

網絡知識大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

本次活動還將評出優秀組織獎和優秀輔導教師獎若干名。

(三)網絡建設、網絡教育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活動

時間:*年10月28日

內容:以電腦公司和學校為基地,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活動,組織學生家長及學生參與活動,提供計算機及網絡硬件、軟件技術咨詢、免費服務活動,提供免費上網活動,增強家長和學生的網絡意識,充分認識計算機和網絡,認識現代化手段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重要作用。

地點: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門前及電腦公司。

(四)中小學生網絡教育參觀訪問活動。

時間:11月18日

內容:以吉林市科貿商城、吉林市物華電腦城、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校為基地,在上述三個地點開展參觀訪問活動,讓家長和學生們充分感受計算機文化,了解計算機及網絡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增強網絡教育意識,提高認識,提高我市家長及學生對現代化手段的認識水平。

(五)網絡教育征文活動

時間:10月28日至11月17日。

內容:以“網絡教育”為主題,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我與電腦”,“我與網絡”,“我看internet”等與之相關的系列征文活動,征文可以用文字形式參評,也可以直接在“吉林市教育信息網”和“吉林市霧凇網上學園”網站上參評。外省市的學生也可以在網上直接參評。征文將以全縣(市)區為單位進行統一上報評比,評出優秀組織獎和征文一、二、三等獎若干名,獲獎者將發給由吉林市科委和吉林市教委聯合下發的獲獎證書。獲獎征文還將在“吉林市教育信息網”“霧凇網上學園”上公布,并擇優刊登在《家庭教育指導》刊物上。

(六)文化節閉幕式暨“霧凇it冬令營”活動

時間:*年1月中旬。

內容:

1.文化節閉幕式。

2.中小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大獎賽頒獎

3.網絡教育征文活動頒獎

4.“霧凇it冬令營”

凡在各項評比中獲獎的學校、教師、學生均可獲得相應的獎勵,并參加本屆文化節組織的冬令營活動。在冬令營期間,將開展下列活動:

1.參觀訪問活動。

2.免費上網及網絡實踐活動。

3.游“江城”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將歷時半年,范圍包括學生家長及教師和中小學生在內。關于各項活動的具體通知另定,望各校能積極準備,屆時參加文化節系列活動,使我市的教育信息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本次活動的未盡事宜,將由吉林市科委、吉林市教委聯合下發的具體活動通知中安排。

篇3:現代網絡技術構建三位一體網絡教育平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現代網絡技術構建“三位一體”網絡教育平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安陽市殷都區安陽外國語小學郭增芹

【內容摘要】如今的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承載著幾代人的家庭夢想。因為享受的多,承受的也多,出現的問題也就多。新的時代對少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家庭、社會的配合和支持。校訊通,騰訊QQ等現代網絡技術以其省時、省力、省錢、方便等優勢,迅速為廣大教師、家長所接受,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合理高效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使之為實現家庭、學校、社會的“三位一體”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現代網絡技術低年級學生三位一體教育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組成的“三位一體”教育共同體,這三者互相支持、配合、聯系,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從教二十年來,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有不愛學習的,有不會勞動的,還有不善與同學相處的……。為了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愛學習,會做事,會共同生活,會生存”的孩子,我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并運用到實踐中去。本文就自己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對低年級學生實施“三位一體”教育的探索談幾點體會。

為了教育問題學生,在當教師的前幾年,還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家訪是主要形式,以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和家長溝通,尋找“對癥下藥”教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途徑。這樣下來,雖然效果不錯,但工作量巨大,有時甚至忙不過來。后來,為了節省時間,只對問題較大的學生進行家訪;對于較普遍存在的問題,采取開家長會的方式;對于個別一般問題的學生,我采用寫紙條,要求學生通知家長到校找老師交流。這種方式雖然提高了效率,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老實點兒的學生會把紙條交給家長,心眼多的學生不按要求去做,害的老師還得再給家長打電話,甚至有的學生找別人頂替家長,起不到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進入新世紀,校訊通的出現使我眼前一亮,馬上接受了這一新生事物。校訊通省時、省力、省錢(每月只需3元人民幣)、方便、高效,能及時把信息傳遞出去,在家校與家長聯系中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一、充分利用校訊通,學校教育及時溝通

1、及時發布當天家庭作業,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家庭作業是小學生課堂學習的延續,家庭作業完成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他的后續學習。通過校訊通布置作業,在一年級顯得尤為重要。一年級的學生入學時間短,識字量少,好多字不認識,不會寫。老師通過校訊通平臺及時發布作業,提出作業要求,有助于一年級的新生快速進入角色,在家長的監督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其他的年級,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孩子,家長問:“作業寫完了嗎?”孩子答:“寫完了。”其實就沒有完成。老師通過校訊通發布作業后,家長就可以利用短信對照作業,了解和掌握孩子每天完成家庭作業的真實情況。從而堵住了不愛學習、貪玩學生蒙騙家長的漏洞,使家長由對孩子學習的盲目管理變為了有目的的督促,逐步使孩子形成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最終成為愛學習、會學習,學習成績不斷進步的好學生,大大提高了教師和家庭對學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