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2024-07-31 閱讀 5196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摘要】: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由于條件限制,缺乏必備的教學設備和專業的師資力量,致使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形同虛設,嚴重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就是國家為全國的農村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農村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在這個項目的推動下,農村教學點的孩子將享受到了更多的音樂熏陶,音樂課教學將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旨在為全國農村義務教育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地區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啟動實施這一項目的啟動實施,將徹底改變全國六萬多個教學點邊遠校信息閉塞,教學手段落后,國家規定課程開不齊,教育教學設施落后短缺的局面,可大大的提高全民族受教育的水平,真正做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

由于我校地處偏遠的農村點校,信息閉塞,教學資源數字信息化只是一個夢想,再加上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老教師比較多,每位老師要承擔好幾門學科的教學,教師專業化配備較差,缺乏專職的藝體學科教師,致使我校教學點的藝體學科教學難以很好的開展,孩子們很難像城里的孩子那樣從小接受優質的藝術熏陶。本人沒進過專業的音樂教學培訓,對音樂知之甚少。國家安裝了“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這個項目后,我這個音樂門外漢就可以利用這個項目的數字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了。

《詠鵝》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材中的一首歌曲,這是一首根據唐朝詩人駱賓王的著名詩篇創作的歌曲,描述了鵝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態。歌曲為五聲宮調式,旋律流暢,為規整的四句式結構。.通過學習這首歌曲,讓學生體會音樂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會中國古詩詞的韻味,熱愛中國文化。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意識和想象力。

這首歌曲調簡單、清新、優美,瑯瑯上口,讓學生在聽覺、視覺的欣賞中加以朗誦、吟唱,使之感受到《詠鵝》這首歌中那特有的華夏情韻、栩栩如畫的美境、天真活潑的童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導入歌曲

1、出示美麗的鵝圖畫。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動物,你們見過嗎?說一說你看到它的樣子吧。同學看了圖你們還會想起哪一首古詩來呢?誰能來告訴老師?

2、齊背誦古詩《詠鵝》。《詠鵝》是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描寫鵝的外形特征以及游水時輕盈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3、出示歌譜,播放詠鵝背景音樂。

二、歌曲學習

1、播放音樂視頻,學生聽歌曲,談感受。

2、再聽:注意歌詞與古詩是完全一樣的嗎?

3、師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演唱順序

4、教師簡單地講解歌曲中出現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復記號,讓學生了解它們在歌曲中的作用。

5、學生隨音樂分段學唱:

(1)學唱第一段

篇2:探究教學點在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環境下教學優勢和方法變革

探究教學點在“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環境下的教學優勢和方法變革

摘要:“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旨在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中確需保留的教學點配備優質的數字教育資源,讓教學點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好數字資源來教學,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教材、學生和數字教育資源的關系,樹立新型教師角色整合的新理念,實現教師角色的現代轉換,數字教育資源的這一功能才能得以圓滿地體現。

關鍵詞: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信息技術優勢變革

教學點是我國基礎教育最為薄弱的環節,多數分布在大山深處、邊陲海島、戈壁草原,且交通不便,地理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師資力量薄弱,卻又是保證農村邊遠地區適齡兒童就近入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隨著廣大農村辦學環境的逐步改善和“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實施,使得教師利用數字教育資源輔助教學在農村教學點也成為可能。這一新鮮事物的出現,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形成了較大的沖擊,同時對廣大教學點教師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文[1]明確提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以教材為核心,充分整合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而形成的課堂,必將成為教學點學科教學的一種新模式。

目前,正是許多教學點教師通過自己親身的教學實踐和體驗,對數字教育資源輔助教學能顯著地提高教學效率達成了共識。但是,由于他們長期生活在農村,大多數年齡偏大,交通和信息的相對閉塞,使得他們對如何把教材與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認識觀念還相對滯后,因此,要讓數字教育資源真正走進日常教學,等待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一、數字教育資源輔助課堂教學的優勢

1.數字教育資源是現代教育信息化的體現。

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采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它用計算機把各種電子媒體(數字化的文字、圖形、動畫、圖像、音頻和視頻)集成和控制起來,并在這些媒體之間建立邏輯連接,協同表示更豐富和復雜的信息。數字教育資源融入到小學課堂教學中,其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會、視聽并用的方式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逼真、感染力強,有利于學生理解與記憶,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其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課堂教學使得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得到加強,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識得到更深層次的滲透,從而使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得到主動發展。

2.數字教育資源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在當今高效快速的信息時代,傳統的“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方法的要求了。新課程改革要求“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數字教育資源極大地改善了我國農村教學點師資缺乏的現狀,以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多層次、多角度、生動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使教材的原有文本從深度和廣度上得到充實、拓展和完善,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立體的學習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

3.數字教育資源是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的需要。

教育家贊可夫曾指出:“只懂得傳授知識,不懂得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師是不完全的教師。”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階段,依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看,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初步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思維。而數字教育資源的超文本信息結構,克服了傳統教材的線型結構的缺陷,它交互式綜合處理文本、圖像、圖形、聲音的多媒體信息,使多種信息之間建立連接,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了人們對抽象事物和抽象過程的理解與感受,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激活狀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方式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篇3: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摘要】: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由于條件限制,缺乏必備的教學設備和專業的師資力量,致使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形同虛設,嚴重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就是國家為全國的農村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農村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在這個項目的推動下,農村教學點的孩子將享受到了更多的音樂熏陶,音樂課教學將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旨在為全國農村義務教育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地區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啟動實施這一項目的啟動實施,將徹底改變全國六萬多個教學點邊遠校信息閉塞,教學手段落后,國家規定課程開不齊,教育教學設施落后短缺的局面,可大大的提高全民族受教育的水平,真正做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

由于我校地處偏遠的農村點校,信息閉塞,教學資源數字信息化只是一個夢想,再加上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老教師比較多,每位老師要承擔好幾門學科的教學,教師專業化配備較差,缺乏專職的藝體學科教師,致使我校教學點的藝體學科教學難以很好的開展,孩子們很難像城里的孩子那樣從小接受優質的藝術熏陶。本人沒進過專業的音樂教學培訓,對音樂知之甚少。國家安裝了“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這個項目后,我這個音樂門外漢就可以利用這個項目的數字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了。

《詠鵝》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材中的一首歌曲,這是一首根據唐朝詩人駱賓王的著名詩篇創作的歌曲,描述了鵝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態。歌曲為五聲宮調式,旋律流暢,為規整的四句式結構。.通過學習這首歌曲,讓學生體會音樂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會中國古詩詞的韻味,熱愛中國文化。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意識和想象力。

這首歌曲調簡單、清新、優美,瑯瑯上口,讓學生在聽覺、視覺的欣賞中加以朗誦、吟唱,使之感受到《詠鵝》這首歌中那特有的華夏情韻、栩栩如畫的美境、天真活潑的童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導入歌曲

1、出示美麗的鵝圖畫。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動物,你們見過嗎?說一說你看到它的樣子吧。同學看了圖你們還會想起哪一首古詩來呢?誰能來告訴老師?

2、齊背誦古詩《詠鵝》。《詠鵝》是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描寫鵝的外形特征以及游水時輕盈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3、出示歌譜,播放詠鵝背景音樂。

二、歌曲學習

1、播放音樂視頻,學生聽歌曲,談感受。

2、再聽:注意歌詞與古詩是完全一樣的嗎?

3、師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演唱順序

4、教師簡單地講解歌曲中出現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復記號,讓學生了解它們在歌曲中的作用。

5、學生隨音樂分段學唱:

(1)學唱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