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現狀與管理策略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現狀與管理策略

2024-07-31 閱讀 6928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現狀與管理策略淺析

達州市通川區青寧鄉中心學校王軍曹合君王超

摘要:教育部20**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啟動會,將在兩年內,為全國6萬多個教學點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利用信息技術讓農村邊遠地區師生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這也是我國為促進農村教育跨越式發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公平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其主要目的是解決農村小學教學點教育教學資源短缺、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教學效益不高、教育理念滯后等問題的重要途徑。基于以上思考,并結合教育部《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的工作要求,及國家、省、市、縣教育局有關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部署。農村小學教學點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教育公平、落實教育均衡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指出:對保留和恢復的村小學和教學點,要采取多種措施改善辦學條件,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加快推進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為村小學和教學點配置數字化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實施意見》也要求:加快推進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為村小學和教學點配置數字化優質課程教學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在我縣安裝設備近一年來,通過觀察與調研,發現大部分學校設備沒能或者不能正常使用,沒有充分發揮“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的作用,如何管理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設備,發揮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最大效益,提高教師課堂效率。結合我校的一些做法,淺析“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的管理、應用方面的經驗。

關鍵詞:教學點、資源、現狀、管理、運用。

創新點:介紹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在教學點的現狀、資源運用管理、資源運用、開拓性使用“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設備、教師培訓、資源與課程相整合等方面的經驗與做法。

一、農村教學點客觀存在的必然性。

1、政策因素和城市化因素。教學點的存在是農村學齡人口持續減少的畸形學校,農村學齡人口為何持續減少呢?我國長期執行的人口政策有效地控制了農村人口的增加,導致了學齡人口急劇減少。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增多,且以家庭形式舉家搬遷的增多,多數學齡人口流入了城鎮地區,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十分迅速,在我國整體人口數量遞減的趨勢下,城市化進程中的關鍵因素---城市人口必然是由農村向城市的遷移來完成,其結果必然帶來農村教學點的生成。

2、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實施意見》:農村小學1至3年級學生原則上不寄宿,就近走讀上學。為保障農村適齡兒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權利、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及農村社會穩定各地都保留村小(教學點)。人口相對集中的村要設置和辦好村小學或教學點。也就意味著我國村小學或教學點辦學的基本原則是便于百姓子女入學,應盡量離居民居住地近。現在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了,獨生子女家庭居多,為了孩子的安全,誰也不愿自己的小孩到較遠的地方就讀,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小孩子。教學點的就讀學生人數約占學校總人數的20%,僅我校現有村級小學教學點4個,12個教學班,教師12人,學生200余人,占全校學生總數的六分之一。距離中心校最近的約3公里,最遠的約11公里。學校管理的重點、難點和薄弱點都在村小。

篇2: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摘要】: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由于條件限制,缺乏必備的教學設備和專業的師資力量,致使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形同虛設,嚴重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就是國家為全國的農村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農村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在這個項目的推動下,農村教學點的孩子將享受到了更多的音樂熏陶,音樂課教學將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旨在為全國農村義務教育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地區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啟動實施這一項目的啟動實施,將徹底改變全國六萬多個教學點邊遠校信息閉塞,教學手段落后,國家規定課程開不齊,教育教學設施落后短缺的局面,可大大的提高全民族受教育的水平,真正做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

由于我校地處偏遠的農村點校,信息閉塞,教學資源數字信息化只是一個夢想,再加上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老教師比較多,每位老師要承擔好幾門學科的教學,教師專業化配備較差,缺乏專職的藝體學科教師,致使我校教學點的藝體學科教學難以很好的開展,孩子們很難像城里的孩子那樣從小接受優質的藝術熏陶。本人沒進過專業的音樂教學培訓,對音樂知之甚少。國家安裝了“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這個項目后,我這個音樂門外漢就可以利用這個項目的數字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了。

《詠鵝》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材中的一首歌曲,這是一首根據唐朝詩人駱賓王的著名詩篇創作的歌曲,描述了鵝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態。歌曲為五聲宮調式,旋律流暢,為規整的四句式結構。.通過學習這首歌曲,讓學生體會音樂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會中國古詩詞的韻味,熱愛中國文化。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意識和想象力。

這首歌曲調簡單、清新、優美,瑯瑯上口,讓學生在聽覺、視覺的欣賞中加以朗誦、吟唱,使之感受到《詠鵝》這首歌中那特有的華夏情韻、栩栩如畫的美境、天真活潑的童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導入歌曲

1、出示美麗的鵝圖畫。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動物,你們見過嗎?說一說你看到它的樣子吧。同學看了圖你們還會想起哪一首古詩來呢?誰能來告訴老師?

2、齊背誦古詩《詠鵝》。《詠鵝》是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描寫鵝的外形特征以及游水時輕盈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3、出示歌譜,播放詠鵝背景音樂。

二、歌曲學習

1、播放音樂視頻,學生聽歌曲,談感受。

2、再聽:注意歌詞與古詩是完全一樣的嗎?

3、師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演唱順序

4、教師簡單地講解歌曲中出現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復記號,讓學生了解它們在歌曲中的作用。

5、學生隨音樂分段學唱:

(1)學唱第一段

篇3:數字教育資源建設應用與共享實踐問題

淺析數字教育資源建設應用與共享的實踐問題

【摘要】

數字教育教學資源是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是構建數字化學習新環境、探索數字化教學新模式的重要保障。教育資源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新的教育理念與終身學習思想的指導下,教育資源不僅可以促進學與教,而且是自我學習的重要輔助工具與知識來源。隨著教育資金投入的增大,教育資源的形式和種類不斷地增多,教育資源普遍存在應用較少的現象,從而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通過調查了解中小學教師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的態度、意見和建議,分析了中小學教師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探究資源建設、應用和共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

數字教育資源調查現狀現狀和需求數據分析

數字教育資源是指為教學目的而專門設計的或者能服務于教育的各種以數字形態存在和被使用的資源,如媒體素材、題庫、試卷素材、課件與網絡課件、案例、文獻資料等。

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基于支撐平臺以免費或適當收費的方式提供給大家共同使用,是實現教育資源社會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將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看作一個系統,從共建共享系統的內部看,它是一個系統動力機制問題,即系統中各要素和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從共建共享系統的外部看,它是一個市場經濟機制的問題,即把數字教學資源共享過程看作是一個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

數字教育教學資源是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是構建數字化學習新環境、探索數字化教學新模式的重要保障。隨著教育資金投入的增大,教育資源的形式和種類不斷地增多,教育資源普遍存在應用較少的現象,從而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通過調查了解中小學教師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的態度、意見和建議,分析了中小學教師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現狀和需求,探究資源建設、應用和共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行動作為新一輪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工程,已成為當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實踐熱點。

一、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

當前國家對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關注度及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度日益提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第十一章中明確提出“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年3月份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