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班班通資源技術在學科整合中應注意問題

班班通資源技術在學科整合中應注意問題

2024-07-31 閱讀 1932

淺談“班班通”資源技術在學科整合中應注意的問題

【摘要】“班班通”資源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途徑在于變革現有“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結構,構建易于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班班通”設備資源與學科的整合旨在利用信息化的現代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信息加工處理和表達交流能力,以及利用現代教育資源的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班班通”資源變革信息加工解決問題的能力

“班班通”資源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通過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效地應用“班班通”設備資源,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1筆者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經驗認為:“班班通”資源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途徑在于變革現有“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結構,構建易于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班班通”設備資源與學科的整合旨在利用信息化的現代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信息加工處理和表達交流能力,和利用資源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改革當下的“以教學為中心”的結構模式觀。

韓愈在師說里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以往的教師只把“授業(yè)”作為自己的天職,學生學業(yè)外的一切不聞不問,這是狹隘的。殊不知師者,“傳道“也,”解惑“也!按照當今的學術界觀點,“道”可以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和法則,也就是我們現在一般意義上的書本知識。當同樣可以理解為“帶領人來通向幸福彼岸”的門路,即要求老師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這是超越教育本身的“大道”。“解惑”,即解除學生的疑惑,不僅要解除學生知識層面上的疑惑,還要解決人生歷程中的困惑。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人生不如意十有*x,如果老師能夠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困惑,恐怕教育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解惑”,重在教授學生一種思維方法,一種面對困難淡然的心態(tài),一種寵物不驚的人生法則。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韓愈是身體力行的,筆者認為這種教育觀念至今仍不過時。

“班班通”資源技術和教育環(huán)境相比一千多年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內核并沒有變,特別是當今現代教育資源無孔不入的今天更加受用。“班班通”設備資源與學科間整合的案例耳熟能詳,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多樣化的學習動機,多角度的認知過程使得“師者”的內涵變得更加圓潤飽滿,豐富多彩。我們的老師應該抓住契機,變革現有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導,以“學”為主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這樣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結構以問題為驅動,驅使學生超越現有的學習經驗和知識能力,獲得更豐富的知識欲求和思維能力。只有變革現有的教學結構,才能讓師者真正做到“傳道“也,”解惑“也,既把“授業(yè)”作為終生興趣,也能更好掌握教書育人,學的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學的還是為人處世的思維模式,這才是教書育人的終極目的和意義。

篇2: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校本培訓方案

一、培訓計劃

*年9月21---23全縣進行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培訓,為了學校全體教師實現更好的運用多媒體進行備課授課,我校將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二次培訓學習,我們將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優(yōu)化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培訓宗旨

我校對本校的全體教師信息素養(yǎng)現狀進行調查后,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擬定開展“融技術于課程”、“以課題研究帶動培訓、以培訓促進課題研究”的“研訓一體化”培訓活動,在我校培養(yǎng)一批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的科研型探索者,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的個性化實踐者。

三、培訓對象與目標要求

(一)培訓對象:學校所有的教師

(二)培訓目標要求:

總體目標:

了解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特別是教育領域中的地位與作用,樹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的意識;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備將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用于教育教學中的能力;建立科學的、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初步掌握繼續(xù)學習信息技術新知識的能力。

具體目標要求:

1、掌握flash的使用,能編排和演示教學內容,能獨立制作flash課件。

2、能夠應用photoshop軟件進行各類圖片的綜合處理,為flash課件的制作準備素材。

四、培訓內容

1、flash軟件的基本操作。

2、ps圖片處理技術。

五、培訓措施

1、堅持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培訓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從實際出發(fā),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實施培訓,確保培訓的質量和實效。

2、在做好周密培訓計劃的基礎上,認真引導教師自學自練,利用多種渠道完成全員培訓任務。

3、在培訓過程中,堅持按需施教的原則,根據不同對象組織培訓活動,采取講授、上機操作與研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般應以上機操作為主、講授為輔,原則上上機操作時間應不少于信息技術培訓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4、信息技術培訓還應結合教育教學活動,注重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加強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使教師能學以致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各自的學科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六、培訓具體安排

(一)組織領導:朗義德

(二)培訓時間和地點

時間:

培訓時間

培訓內容

培訓教師

9.26―9.28

flash軟件的基本操作

唐彬

10.11―10.14

ps圖片處理技術

地點:微機室

臨朐縣九山鎮(zhèn)青楊峪小學

*.9

篇3: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摘要:素質教育的飛速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使得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成為必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疊加。它不是將不同學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將課程看成了一個整體,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有機地掌握不同的知識,從而提高綜合素質。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課程和其他學科互利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就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含義,信息技術在課程整合中扮演的角色,課程整合的基本模式,以及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應與教學因子相匹配等作一些再認識論述。

關鍵詞:課程整合;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教學因子匹配

21世紀的今天,我們已邁進信息化的時代。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中,材料、能量、信息是構成現實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而信息是構成現實世界三大要素之一。“信息處理能力”將是社會中所有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如同“讀、寫、算”一班。當今,國際競爭分為激烈,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育。鑒于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擬將信息技術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相繼,全國各地都非常重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有的還作為必修課。面向21世紀國際競爭,提高全民素質,培養(yǎng)具有信息素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新型人才就顯得分為重要了,否則,就趕不上世界發(fā)展的步伐,乃至造成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動局面。

為了適應這個發(fā)展形勢,我們不僅要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還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眾所周知,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視點,新亮點,新視覺便是“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它雖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并存性、繼承性,但它具有相對獨立的特點,其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條件與基礎,使學校課程教學的發(fā)展頗具新的特色,育人功能更佳。

那么,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中,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呢?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呢?就此,筆者談談如下管見。

一、明其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整合之含義

國外一些教育家指出:課程整合是指“使學習計劃中分化出來的各個部分比較緊密的聯系起來的專門努力”。所謂“整合”,并非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疊加。其廣義而言,課程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學校教學系統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形成有機的聯系,成為整合的科學過程。狹義而言,它是指各學科之間,還包括各學科內部各分支之間的整合,也就是各學科相互聯系,而不是相互脫節(jié)的學習。在此整合過程中,課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機的聯系和有機的統一。它不是將不同學科簡單地相加在一起,而是將課程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將不同學科的知識科學地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不同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程整合特別強調各個學科領域之間的聯系性、一致性與統一性,避免過早地,或過分強調各個學科領域的區(qū)別與界限,從而防止各領域之間彼此孤立、相互重復或脫節(jié)的隔離狀態(tài)。

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正是基于課程整合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基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基于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來的一種新的解決方法。它將其他學科,以及其他知識作為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或多個要素,把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各學科的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他不按照固有的順序將信息技術分為不同的章節(jié),而是讓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入信息技術課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