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談評價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有效性

談評價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有效性

2024-07-31 閱讀 9532

談評價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性

豐滿區江南鄉中心校李艷玲

進入二十一世紀,便是進入科技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對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帶來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深刻變革。

是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應用信息技術,是不是所有應用信息技術的課都是好課?引起了我的深思,經反復研究,我認為:評價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有效性有以下幾個標準。

(1)、是否為教學目標服務

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其根本目的是為教學目標服務,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由鑒于此,首要的是符合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其次要與教學內容相適應,做到兩者有機融合,絲絲入扣,不留痕跡;再次要考慮學生的接受水平,選擇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的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過于深奧和冷僻的材料的使用,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最后要做到主次分明,不可使多媒體喧賓奪主,而有悖于初衷。

記得我校王老師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以課后“思考練習”提供的“收集有關資料,了解我國資源狀況,然后合作填寫表格”題目為依托,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設計了一個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環節。首先組織學生收集信息。教學前,為學生事先在網絡中搭建一個資源庫的平臺,激勵學生自己上網查詢,展開“網上追蹤”,搜集與地球有關數據,并做好資料記載;其次幫助學生整理信息。精心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網絡上收集的信息資料按表格內容(森林、煤、水、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幾位,人均占有量等)分類填寫;第三,指導學生探究發現。新課標要求學生“能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因此,在學生合作填表之后,讓學生嘗試從搜集的數據分析中得出初步結論,并以小記者的身份共同完成一則“追蹤報道”。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探索、發現中創造性地建構知識的意義。

(2)、是否有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教師在在一節課的設計中,首先必須明確這節課的重難點是什么,如何通過課件的演示去突出重點和難點,有所取舍。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重點句段出示課件中,引導學生理解品讀,能有效地突出教學的重點。再如《林海》中有“云橫秦嶺”一句,這一“橫”的的確確“言近旨豐”,是教學的難點。此時學生腦海里有關“云”的圖式,“橫”的圖式,都無法對之進行合理的解釋。計算機即時提供錄象資料:遠景白云繚繞秦嶺山腰,形態如“一”,分斷山嶺;近景白茫茫的云,又濃又厚,起伏翻滾。課件的播放過程,使學生憑借感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繼而領會到“橫”字既寫了云的姿態,又寫了云的濃厚,恰如其分地表現了秦嶺直插云霄的“險象”。

(3)、是否有利于師生的交流互動

教師要時刻對課堂進行宏觀調控,同時應該根據教材的實際內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強大的交互功能,創設一些情景引導自學、思考和分析,使教師能按自己的需要組織教學,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而不是受課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應該處于主體地位,多媒體的采用必須以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原則,而且不能滿足于單向展示,應努力實現“教師

篇2: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校本培訓方案

一、培訓計劃

*年9月21---23全縣進行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培訓,為了學校全體教師實現更好的運用多媒體進行備課授課,我校將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二次培訓學習,我們將創新培訓方式,優化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培訓宗旨

我校對本校的全體教師信息素養現狀進行調查后,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擬定開展“融技術于課程”、“以課題研究帶動培訓、以培訓促進課題研究”的“研訓一體化”培訓活動,在我校培養一批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的科研型探索者,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的個性化實踐者。

三、培訓對象與目標要求

(一)培訓對象:學校所有的教師

(二)培訓目標要求:

總體目標:

了解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特別是教育領域中的地位與作用,樹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的意識;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備將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用于教育教學中的能力;建立科學的、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初步掌握繼續學習信息技術新知識的能力。

具體目標要求:

1、掌握flash的使用,能編排和演示教學內容,能獨立制作flash課件。

2、能夠應用photoshop軟件進行各類圖片的綜合處理,為flash課件的制作準備素材。

四、培訓內容

1、flash軟件的基本操作。

2、ps圖片處理技術。

五、培訓措施

1、堅持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培訓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從實際出發,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實施培訓,確保培訓的質量和實效。

2、在做好周密培訓計劃的基礎上,認真引導教師自學自練,利用多種渠道完成全員培訓任務。

3、在培訓過程中,堅持按需施教的原則,根據不同對象組織培訓活動,采取講授、上機操作與研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般應以上機操作為主、講授為輔,原則上上機操作時間應不少于信息技術培訓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4、信息技術培訓還應結合教育教學活動,注重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加強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使教師能學以致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各自的學科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六、培訓具體安排

(一)組織領導:朗義德

(二)培訓時間和地點

時間:

培訓時間

培訓內容

培訓教師

9.26―9.28

flash軟件的基本操作

唐彬

10.11―10.14

ps圖片處理技術

地點:微機室

臨朐縣九山鎮青楊峪小學

*.9

篇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案

現在的學生很多從幼年時期就開始接觸計算機,但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們對于計算機的自發式學習更多的是使用計算機玩游戲和聊天,并不了解計算機到底可以做些什么。為此,我們在計算機與語文教學課程整合方面的探討核心是:如何把計算機當作日常學習中的一種工具,提高其使用效率,使其發揮作用,使其能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課程整合應立足于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

1.課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學科交*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養。課程整合要求,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進行驅動教學,這些任務是語文教學中具體的學科任務或以真實的社會問題形式反映的學科任務,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學習。通過一個或幾個任務,把相關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必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課程整合強調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在于設計任務,即教師的主要精力應放在教學研究上,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師生交流不能被計算機與學生的交流而取代。使用計算機于課堂是以提高學科的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計算機只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要避免為使用計算機而使用計算機的現象。

3.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且通過這種“任務驅動式”的不斷訓練,學生不但掌握了所需要掌握的小學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使用各種資源和工具去主動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可以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

互聯網技術條件下語文教學新的模式實驗

為實驗在互聯網技術條件下語文教學新的模式,組織了不同年齡的多個學習小組進行了多個自立課題的研究,包括在識字、閱讀、作文等多個方面。現以一個作文的案例加以說明:

1.課前老師確定任務:以“奮斗”這句詞展開,圍繞主題分類,讓學生選取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廣泛的資料收集和信息整理;幾個人共同組織材料,合作寫一篇作文。僅提示學生可以使用“百度”、“google”搜索引擎。

目的是讓學生對即將進行的主題活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方向,為活動課的開展作好鋪墊。

2.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能緊密圍繞主題開展更深入的自主學習、信息搜索活動,從而獲取真正屬于自己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學生對搜索到的相關資料和信息會產生很多的疑問,這進一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拓展學生的信息來源,為學生的后期創作活動提供素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讓學生基于這些疑問通過互聯網繼續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網絡優勢,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相宜地進行幫助和個別輔導;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輔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進行解疑或引導其利用網絡資源自主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的活動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同學之間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對活動主題有更深刻的、更全面的了解,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快速閱讀能力也得到培養。發現平時對計算機操作較為熟悉的學生在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明顯優于其平時在群體中的表現。

3.老師引導學生,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幫助學生把握各類信息內容的要素,形成觀點或突出某一個主題。然后讓學生利用信息資料與伙伴合作,在電腦上進行相關的創作活動,在學生創作活動過程中,老師只起著引導的作用。老師要放手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思想和展示、發揮自己的特長。

這種互聯網技術條件下語文教學新的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息收集能力,同時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幫助、相互協作能力。協同創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提高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同時,通過本模式的研究和實踐,授課教師也獲益良多,促使教師們主動研究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