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學藝術學習心得
學科教學藝術學習心得
教學藝術是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在深層次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材特點,創造性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精巧地安排教學內容,新穎地運用教學手段,精彩呈現的過程。它是教師學識和智慧的結晶,是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式方法的升華,是教學規律與教學獨創性的完美結合,是求美和求真的和諧統一。它是建立在科學性、教育性的基礎上的,即課堂教學藝術是科學性,教育性,藝術性的統一體。課堂教學藝術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語言藝術,教學節奏藝術,啟發藝術,幽默藝術,導入藝術,提問藝術,講授藝術,評價藝術等等。我們不能單獨地看待其中任何一種藝術,因為他們是相輔相成的,彼此依賴的,不能分割的。下面就教學藝術的其中幾個方面談一談個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導入藝術
在講課伊始教師巧設一個引人入勝的藝術開頭,吸引學生認識的興趣和情感,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以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這是實現教學整體藝術效應關鍵的一步。例如,在引入《基因工程》一節課時,可以圖片形式向學生展示一些有趣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轉基因生物實例,如轉基因超級小鼠、能散發綠色熒光的轉基因魚、可防癌的轉基因紫番茄、含乙肝疫苗的轉基因土豆等。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很感興趣,思維很快就興奮了起來,從而積極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提問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提問的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懸念設置巧妙得當,學生的心理活動指向就會自然而然地集中于你所講的知識對象上,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迷宮,接受知識要點。如在《伴性遺傳》一課中,人類的性染色體是什么?世界上有性別分化的生物它們的性別決定方式有哪幾種?[制度大全為您編輯]對于人類來說,除了色盲還有哪些遺傳病是與性別相關聯的?諸如此類的問題,使學生在不斷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生物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示。通過這種方法組織的課堂教學也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了學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教學節奏藝術
課堂教學要在有限時間內按時完成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學節奏要張弛有度,既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與接受能力,又要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使學生學有所得。在《基因工程》一課中,基因工程的誕生和發展這部分內容不是本節學習的重點,且學習難度相對較小,教學中便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行閱讀課文,再以全班討論交流的方式解決,加快教學節奏。在教授本課的重點及難點內容重組DNA分子的制備時,則將節奏放慢,先是教師講解,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個重組DNA分子,在活動中加深理解并掌握。在本課最后,以精選習題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通過練習達到對所學內容反饋和鞏固的目的。
篇2:學科教學系統設計學習心得
學科教學系統設計學習心得
做為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學科教學系統設計顯然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接觸它也已有三個星期,自己或多或少的對它產生了一定的了解。
學習一門理論性學科我個人認為最困難的是我們不了解這門理論是如何作用于實踐之上,知識是人腦對現實社會的一個反映,是根據一些環境而做出的一些信息反映。所以要把知識建構在人腦原有的知識結構和信息認知水平之上,必須學會這門理論是如何根據一定的目的作出實踐反應。當然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第一章我們學習到了教學系統設計的概念,發展過程,特點,意義,以及它的基礎理論和過程模式。也復習了以前學過的學習理論等抽象概念,同是也把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放置于一個大系統之中,環顧了他和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的關系以及相互之間的作用。
說實話學習理論性知識很容易讓人產生困惑,特別是這個理論和現實結合不起來。不知道它到底在說什么,面對那些肯普模式之類的流程圖總感覺可有可無,看不到這個模式的作用。我認為不管是什么理論都應該是對現實中一些常識類、規律類的一些知識進行的總結,
每一種理論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圍,關鍵是我們如何正確的認識他,運用他。在大學的課程上,基本上也沒有對一樣事物有很絕對正確的定義,都是給出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專家的看法,老師再給予分析,至于對錯,如何看待應該看學生自己本身的價值觀[制度大全為您編輯]。如果對這些專家的看法有自己的見解,又不確定的話,我們也可以通過網絡上的資源進行自我判斷和總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式各樣的理論也頗有百家爭鳴的味道,對待這些理論我們如何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主要還是靠自己積極的去學習去建構,只有自己心中有墨水了,才能根據外界的信息特征和抽象理論進行真正的加工,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個多星期的時間雖還不會應用這些理論,但至少是讓自己了解到了他的大概,相信自己付出努力了,這些理論終將如一盞孤鄧,慢慢點亮這個世界。
至于對于下章的學期期望僅以下一點:
能用所學的理論解決現實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