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全國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展示與研討會觀摩學習體會

全國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展示與研討會觀摩學習體會

2024-08-01 閱讀 3669

“全國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展示與研討會”觀摩學習體會

20**年11月24日,全國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展示與研討會在沈陽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省、市、縣音樂教研員、骨干教師代表等1000余人齊聚沈陽,參加了此次盛會。。我有幸與本溪市30余位中小學音樂教師一同來到沈陽,參加了觀摩學習。

開幕式中,遼寧省教育廳基礎教育研究培訓中心主任關松林致歡迎辭,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秘書長吳斌老師致開幕辭對大會作了介紹,并提出了“唱會歌,唱好歌,會唱歌”的九字目標要求。此次研討會的召開,以課堂唱歌教學為抓手,將基礎教育中的音樂課教學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研討會推出了來自全國25節中小學課堂教學優秀展課,開展了兩次專家專題講座和研討活動。這些全國各省市脫穎而出的唱歌課,異彩紛呈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起到了一個良好的導向作用。對我們參會者來說是提升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專業素養,開闊自己視野的佳機。

北京苗鈾琳老師執教的四年級《春天舉行音樂會》一課中,教師運用了“電子交互式白板”輔助教學,提升了教學實效性。教師使用了白板中的熒光筆的標記功能,把再現的樂譜標記下來,這種直觀的做法省去了語言的贅述,讓學生從視聽聯覺上理解領悟了二段曲式結構中的再現部分,從而使教學活動更為簡潔高效。

黑龍江張洪宇老師執教的二年級《勇敢的鄂倫春》一課,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巧妙地將知識與技能滲透在教學環節和音樂情境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騎著馬”、唱著歌、聽著音樂、“看著”興安嶺的風景,愉快地學習音樂“走進鄂倫春”。拓展部分教師用鄂倫春語_inaye隨歌曲為音樂配上伴奏,使枯燥的訓練鮮活起來,讓孩子愿意學,同時也豐富了歌曲教學。

遼寧付瑩瑩老師執教的四年級《東北風》一課,教師從學生最熟悉、最喜歡的家鄉風土人情入手,導入歌曲教學,簡潔精練、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家鄉的感情更加深厚了。環節設計新穎獨特,使學生能主動自覺地參與教學,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內在的學習動力。

比賽中,教師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樂素材,將基本的音樂技能教給學生,交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深刻體會,積極參與。形成立體式的、多層次的表現形式,歌曲學習在輕松自然的體驗中扎實有效的進行。使聽課老師能夠在觀摩中有感悟,受益匪淺。

大會邀請了上海音樂特級教師劉德昌老師進行課例的綜合點評,幽默、風趣、富有實踐經驗且具備理論支撐。他從關注唱歌教學中的聆聽,關注教師的范唱、范奏,關注教師用貼近學生的方式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關注學生唱歌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把大家在唱歌教學中未被發現或者已經發現但是苦于無法解決或者解決好的問題,以肢體語言進行輔助,點出問題存在的關鍵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教給了大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比如:我們要求學生“唱會歌,唱好歌,會唱歌”,我們的教師首先要率先垂范,教師要能準確地唱歌,準確地表達歌曲的情感內涵;比如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地唱好歌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比如良好習慣的養成問題等,讓大家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現場的點評與糾錯,起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研討的作用,讓人茅塞頓開。

此次活動,我們現場觀摩了精彩紛呈的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展示課,聆聽了專家就中小學課堂教學方面精辟的專題理論講座,既有實踐方面的研討又有了理論方面的升華,實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學成果展示與學習的絕佳機會。給到會的老師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篇2:寓教于樂與時俱進課間活動:中學老師參觀學習體會

課間活動對學校來說是一項平常學生活動,但對學生來說意義不同,將來學生離開校園,走向社會,能給他留下較深印象的除了老師、同學,課堂外,愉快歡樂的課間活動時光必然是其中的一項,其實課間活動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學生不是機器,學習也是一張一弛,會玩才會學,課堂上緊張高效,課下輕松活潑,適當的調節,才會以利于學生更好成長,此外,學習不是學生校園生活的全部,課堂也不是學生成長的唯一場所,因此課間活動對學生有重要意義。

其次課間活動的不同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理念與思路,也體現了是否真正以生為本的理念,很多學校課間活動傳統、陳舊,不是跑步、就是做操,當然這些也是課間活動的一種形式,不能否認其價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與興趣愛好,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喜歡開放、自由的氛圍,若課間活動幾十年一成不變,就會導致學生煩,不喜歡,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組織累,并且浪費時間沒有效果,因此很多學校都在搞課間活動創新,特色課間活動項目。我校也進行了一些嘗試,例如冬季陽光長跑活動跟著音樂節奏跑操,改變與以往單調、枯燥的跑步模式,夏季學生課間操改變學生規規矩矩做兩遍廣播操的單一模式,加入一分鐘軍姿展示、一分鐘原地踏步展示,并融入班級文化展示環節。讓課間活動更易為學生接受,但還是存在問題例如日復一日的課間活動重復不變的課間操還是會讓學生厭煩,不能認真、專注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對培養學生認真做事、專注做事的習慣與精神沒有任何幫助,此外許多學校的課間操包括我校,中學生體育活動鍛煉的多少,注重身體放松的多,但僅僅把體育作為課間活動的內容無論如何變化時間長了都顯得單調乏味,缺乏吸引力,那么在課間操把體育、美育(音樂)、德育融合成一體,形成學生喜聞樂見全方位參與體驗的課間活動就是必然要求。廣文中學之行給我很大啟示之一的就是它們課間操,廣文中學的課間操形式是學生跟隨音樂做手語操和舞蹈,三首歌曲分別是《感恩的心》《兔子舞》《相信自己》,融合了感恩、勵志和身心放松,既有音樂、也有舞蹈,既有體育、也有美育還融入了德育教育,

體現出了幾個特點,第一個是與時俱進,現在的學生興趣廣,喜歡自由,不喜歡被約束、被限制,廣文中學的課間模式就是與時俱進,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學生喜歡的,學生樂于參與的才是重要的,從課間活動的組織上也可以看出廣文中學是以開放、包容、與時俱進的態度和理念來辦學的。

第二個就是用心,廣文的課間活動通過三首歌曲的學生手語操和舞蹈活動貫穿起來,音樂設置上先靜(舒緩愉悅),再動(動感激昂),然后再靜(舒緩優美愉悅),讓學生心理上很放松,也符合人性的需求,其次內容設置上先是(感恩的心)手語操,音樂既優美舒緩,同時富含感恩教育意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用心體會和感受,并在這種氛圍中全身心投入。《兔子舞》簡單、活潑、明快,這個年紀的學生都喜歡,也樂于參與,《相信自己》作為一首勵志歌曲,學生通過聆聽音樂,專注動作,在這種氛圍中有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這個課間操真正做到了體育、美育(音樂教育欣賞)、德育教育的融合,既鍛煉了身體也陶冶了情操,更促進學生心靈的成長。

課間活動應該越來越脫離原來的整齊、規范、幾百人、幾千人整齊劃一的做幾遍廣播操,跑幾圈步,這是課間活動的形式之一,但不是全部,像廣文中學這樣的課間操也是一種不錯的形式,更進步、更科學、更人文一些,所有的活動更易于學生參與、更吸引學生參與,所有的教育和活動的目的很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認真、專注做事的態度。學生喜歡參會認真參與,才會有收獲。廣文中學的課間操做到了這一點,

篇3:高效課堂:教學七步最新解讀》學習體會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要想實現高效課堂,必須做好以下七步:

一、檢測導入

1、預習檢測。

依照上節課的檢測情況和學習組長的反饋情況決定本節課的預測,預測要注意層次性,多關注潛能生。

2、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形式多樣,可根據教學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揭示目標。

1、制定目標。

要通過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制定能體現本節課重難點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要科學合理。

2、明確目標。

目標的敘述在教案上一定要按照規范的格式,在導學案上可簡潔呈現。

3、出示目標。

可在課前或教學過程中出示學習目標,可教師讀或學生讀等,旨在學生清楚自己上本節課的任務。

三、自主學習(獨學)。

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自學要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達成部分簡單目標,并逐步培養學生自學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合作交流(對學、群學)。

群學是大家共同完成獨學時無法完成的問題,群學時要注意:合作時間要充分;教師指導要及時;評價方式要優化,既關注對個人的評價,還要關注對小組的評價。

五、展示匯報(班組展示)。

要求:小展示是由小組長組織的在組內進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對學、群學的學習成果,暴露對學、群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并由學習組長將學習成果或暴露問題匯報給老師,便于教師把握學情,進行大展示。小展示即展對,大展示是展錯。

六、歸納提升。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突破的難點,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及注意事項,教師也可做適當的知識延伸。

七、當堂檢測。

教師在進行當堂訓練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訓練形式要多樣;訓練時機要靈活;訓練時間要充分;題目要分層;題目要應標;做題要限時;信息要反饋。

八、一個提示:問題設計。

教學環節的問題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設計的趣味性(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2、“問題”設計的啟發性(利于思考,富于啟迪)。

3、“問題”設計的導向性(強化“雙基”,突出重難點)。

4、“問題”設計的層次性(鋪設“階梯”,逐步深入)。

5、“問題”設計的創新性(強化思維,求異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