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實踐研究》課題方案

《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實踐研究》課題方案

2024-07-31 閱讀 3058

《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實踐研究》課題方案

海口市玉沙實驗學校羅慧珍

一、課題界定與理論依據(jù)

1、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指提出的問題能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又驅使學生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里的“有效提問”主要研究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jù)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有無進步、有無發(fā)展是鑒別教師提問有無成效的核心指標。具體體現(xiàn)在學生個體獲益的深刻性、明顯性以及獲益學生的普遍性、廣泛性。這與以往灌輸式和強制式的“提問”有質的區(qū)別。

2、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帶來最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理論依據(jù):

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提問研究的特殊意義,新課程倡導“以學促教”,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調控教學過程、組織教學活動,教師的施教也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助產(chǎn)士”,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學會學習方法,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師生互教互學,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形成“學習共同體”。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切實落實素質教育進課堂,如何通過變革課堂提問,改善課堂文化和課堂環(huán)境,使得學生既獲得人類已有的知識,也在學習中獲得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實現(xiàn)自己交往的需要、成長的需要,進而逐步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這已經(jīng)成為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育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二、選題背景及研究現(xiàn)狀評述

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與大部分內容都表現(xiàn)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的各項任務主要通過師生互動來完成,而師生互動主要是由教師話語尤其是教師提問來引發(fā)與維持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鞏固所學的知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都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會不會問,問什么,怎么問,直接反映著教師教的藝術和學生學的質量。在常態(tài)課中,我感覺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內在課堂提問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具體表現(xiàn)為:提問隨意性強,有的問題缺乏思考價值,設計的問題缺乏層次性,不能做到激趣引思等等。所有這些,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使學生失去思考的欲望和學習的熱情。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把“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預設與課堂調控的研究”作為研究課題,希望通過研究和實踐找到預設課堂提問和課上調控的有效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課題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通過理論學習和總結反思,尋求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支撐;

2、通過研究,使全體課題組成員主動進行課堂反思,提高對課堂提問反思的自覺性;

3、通過課堂觀察和反思,分析教師提問行為的不足和優(yōu)點,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優(yōu)化提問行為;

4、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課堂提問問題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5、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能總結提煉出科學有效的提問策略并運用于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研究內容

1、我校小學部數(shù)學教師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現(xiàn)狀調查及其分析。

對我校小學部教師課堂教學中提問現(xiàn)狀的調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過調查我們才能針對課堂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也只有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才可以為我們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礎,不但有依有據(jù)也為研究提供明確的方向。

2、課堂提問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心臟,也是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課堂提問設計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一個經(jīng)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所以我們旨在通過教師課堂提問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師們的提問藝術。

四、本課題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實踐加反思”的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經(jīng)驗總結法等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在邊實踐邊反思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反思、總結。

2、調查研究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后期采用問卷、觀察等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為研究提供依據(jù)。

3、案例分析法:搜集課堂教學的典型案例,進行技術分析、比較、診斷等。

4、經(jīng)驗總結法:不斷總結經(jīng)驗得失,收集經(jīng)驗材料,整理歸納。

五、本課題主要觀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

結合對本課題的相關學習和對課堂提問的調查,每個課題組成員都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刻反思,并多次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就如何進行課堂問題的有效性設計進行了反復的討論、研究。通過探討,大家形成了兩點共識:1、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促進學生的認真思考,能夠開拓學生思維的廣度,能夠提升學生思維層次的問題才能夠算得上是有效的提問;2、認真鉆研教材、教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有效教學為目標才能精心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促進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提問。

六、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

研究階段及內容階段成果內容及形式:

課題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06

篇2:數(shù)學課堂探討在數(shù)學教學中提問

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提問

湖北省老河口市紀洪小學杜秀枝

提問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情趣、導思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問。教師何時何處問什么,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課堂提問更有效呢?

一、在無意處追問

日常教學中,常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順利地進行一些數(shù)學活動,教師很滿足這種“無疑”的狀態(tài),便很快進入下一個預設的環(huán)節(jié)。但在一次“有效教學”研討活動中,一位教師在講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她沒有照本宣科,作簡單的比較和推導,而是追問了兩個問題:①為什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有的在比劃,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許多教師認為將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對于學生來說雖然“無疑”,但操作后的追問更有意義。傳統(tǒng)的教法是目標直指公式的推導和應用,極少有人去想為什么這樣做,對圖形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膚淺。而這兩問促使學生將外在操作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更為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還滲透了一個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篇3:運用優(yōu)美實效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表達能力

運用優(yōu)美、實效的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的表達能力

臨澤四中賀正福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發(fā)展平臺,開展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實現(xiàn)課堂高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之一。高效課堂要實施有效提問,必須使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程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這其中教師要不斷研究和合理運用優(yōu)美、實效的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的表達能力,并恰當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增強高效課堂的語言藝術感染力。

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些教師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以課堂上學生“聽懂”為目標,課堂上的提問往往是“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淺層次判斷式的提問,或者是“對”還是“錯”的選擇性的提問。這樣的課堂提問往往隨意、無序,甚至不分主次,會使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tài),學生只是機械式的接受,毫無生氣,學生的學無效果,教師的教無效率,這樣的課堂根本談不上高效。

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就離不開有效的提問,有效的提問應注意以下幾個面:

一、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進行有效的提問。

課堂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即教師首先應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并以此作為設計問題的依據(jù),使設計的問題既明確易懂無歧義,又能突出知識的重難點。

二、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課堂提問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封閉式或簡單的提問,使學生回答時會不假思索或帶有猜測的成分。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使問題具有開放性,這里的開放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問題答案不要太唯一,二是問題答案不要太小,上述無論哪一種肯定情況,都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三、課堂提問要有會對性。課堂提問要針對不同學生,因人而宜有層次性。對于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提問時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而對于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提問時要稍有難度,有綜合性。這樣,就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四、課堂提問要難易適度。課堂提問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即不能太難或太易,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問題太難會使學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課堂提問的問題要有坡度。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引入求知的高度。

五、提問要注意提問的語言、態(tài)度。老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課堂提問、師生對話的鍛煉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會敢說愛說,真實獲取學生在語言方面的深層發(fā)展機遇。當面對心理素質差、課堂上不敢大膽表達,這時教師也不能著急,應該用商討的語氣輕松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課堂提問還要善于誘導,教師要運用輕松的鼓勵語言,“你再想一想,這個問題解決方法應該還有哪幾種”,“坐下來與你的同桌、小組成員再次交流一下,接著再發(fā)言好嗎”。教師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譽,營造出和諧、開放的課堂語言交流氛圍,使提出的問題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從而達到提問的有效性。

六、提問需要有效的評價。教師提問之后一定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適當?shù)脑u價。教師的評價極為重要,它能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去。對回答正確又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應該充分肯定,還應給予必要的贊揚。而對于回答不夠全面的同學,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全面考慮問題。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師在不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應明確指出其不正確,并進一步啟發(fā)這些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再一次站起來回答的勇氣,而不能摸棱兩可,一味地表揚和遷就學生,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不敢面對、不敢批評。教師應注意將激勵性評價和否定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注意方法和方式,以關心、愛護和理解學生為出發(fā)點,達到有效提問后的有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