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教改心得正確認識積極創造道德課堂

小學教改心得正確認識積極創造道德課堂

2024-07-31 閱讀 3815

道德課堂又掀起了“*x”,再次研讀道德課堂,讓我讀后深受啟發,感受頗深,同時更加感覺到身上的擔子的沉重,“道德課堂”這四個字,這更讓我堅信: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融合在這個道

德課堂大環境中,積極創造道德課堂。下面就談談我的拙見:

一、把握好自己的課堂角色,正確認識道德課堂。

一直以來,“教育關乎一生,教師是學生成長的貴人?!边@句話無時不刻的在鞭策著我,這一切無不說明了教師的重要性。道德課堂對師生關系的內涵解釋是:“在課堂教學結構諸要素中,師生關系是最重要、最靈動的一組關系。道德課堂強調教學是師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師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課堂上教師善教、學生樂學,氣氛活躍而緊張適度,不同層次和個性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道德的課堂有助于成就學生。作為教師應該站在道德的高度和育人的立場來審視課堂教學。依照道德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來分析和矯正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現象與問題;立足于學生現實學習和生活需求,著眼于學生后續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以構建道德課堂,提升師生生命質量為目標,這就是道德課堂的標準。每個教師都要據此審視自己的課堂,修正自己的課堂,達到道德的要求。打造道德課堂,還必須認清楚課堂中一些不道德的現象,如拖堂、滿堂灌、大量布置作業等,這些現象對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形成了制約。此外,一切圍繞考試,不重視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不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等等,都屬課堂的不道德行為,應該予以摒棄。我們必須立足實際,探索具有學校特色的“道德課堂”教學模式。用高品質的課堂形態,使學生在充滿尊重、關懷、和諧的環境中,在身心愉悅、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學業進步和身心全面發展,通過構建道德課堂,使全體教師樹立道德課堂教學觀,促進師生生命質量的提升。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為教師創造職業幸福!

二、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積極創造道德課堂。

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是我們對新課程最高的追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要樹立“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我們的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圣殿,它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是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必須讓學生的智慧、思維、猜測、想象、情感、喜怒、哀樂都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必須讓教學來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必須讓課堂與生活血肉相連?!霸谇榫持袑耄诨顒又姓J知,在探究中創新,在交流中互補,在反思中升華,在應用中提高”等一些新的教學理念以應用到教師的教學行為之中,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之上。立足與學生的發展,以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以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作為課堂教學的保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根本,以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才能真正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的發展性教學宗旨。教學與生活溝通、教學與情意相連、教學與創造同步,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讓學生既經歷學習探究的過程,更經歷對真、善、美的體驗與感悟,讓課堂成為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樂園,讓課堂成為學生最向往的地方。這樣的課堂充滿靈感、充滿激情、充滿了自信、充滿了關懷。在這種情景之下,老師們變了,變得和藹可親;學生也變了,變得敢于表達、善于交流、主動參與;課堂更變了,變得多了動感、多了歡笑、多了開放。就這樣,一個體現師生互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正在形成!這樣,我們的道德課堂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

篇2:教改心得微講臺:提高作業效率小舉措

最近,經常聽見老師們抱怨你們回家作業的質量。同學們,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冷靜回憶,你是否覺得在家做作業的注意力及效率沒有在校期間高?

這種現象發生的最大殺手就是邊做邊玩,想想題目,不時還聽聽音樂或者吃吃零食等等。很大原因,思想上沒有約束,時間上沒有控制,滑到哪里就哪里。

上周外出參觀了浙江長興龍山中學期間,洋思中學的一位校長特別提到他們學校是如何提高學生在家作業的效率。我覺得,蠻好的。今天,借微講談的時間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有這方面需要的同學們,可以借鑒借鑒。

因為大家都有感受,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所以建議同學們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

具體做法:

同學們可以將一天的回家作業一項一項紀錄下來,自己在每一項作業后面先預估一下完成時間,如:7點至7點半完成數學等等。

然后,認認真真的按照你的預估表進行,相信,有了預估時間,一般思想上就會有約束,做起作業來相對會認真點,速度快些。當然,若意志不堅定的同學剛開始可以借助爸爸媽媽的督促來達到要求。

完成后,在預估欄后面再標上實際完成時間。

最后,自己對找、對比,看看你的完成情況。

一直堅持,你會發現,你的預估時間越來越接近實際時間,說明你做作業的專注度、作業的效率在慢慢提高。你對自己的理解及對作業的熟悉度也在慢慢提升。

同學們,有興趣的可以嘗試嘗試!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篇3:教改心得教學中饅頭藝術

今天聽到又一個說法,老師是酵母。的確,課堂上老師的角色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廣度和寬度。我們做老師的在課堂上曾經是個傳道授業解惑者,可那樣的滿堂灌注定塑造了一個個不懂得思考,不懂得創新的“模型”。

新課改一次次“逼”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自課改改革之路以來,我們不斷給自己的定位調整,如今聽到老師是酵母比喻的確恰當之極。

我們知道,做饅頭時,用的最多的材料自然是面,而酵母不能加多,卻又不可或缺,正如我們課堂上的主角一定是學生一樣,老師一定要體現出主導地位,這樣才會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但老師又不可干預過多,那樣同樣會限制他們的思維,也讓他們的思維失去了更寶貴的創造力的培養。

今天下午聽了四位老師的優質課,說實在,各有瑕疵,前兩個老師在四十分鐘的時間里沒有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效果自然是差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呈現了將來學生可能會遇到的所有的問題,替學生做的太多了,比如在單項式和多項式時,所設計的每個例子都在預料之內,將來做題時不會跑出老師設計的題目圈,我們老師上課也經常這樣想,我有時候上課經常會用自己的思維幫學生進行概念剖析,生怕學生做題時做到的題目是我沒有提到的,肯定出錯,其實不然,我總結過了注意事項,學生也是繼續錯,其實原因很明顯,學生的體驗式學習不夠,那么所謂的印象深刻,所謂的一目了然都是我的自以為是。

今天突然從饅頭的道理上豁然開朗,我們老師不能怕學生出錯就攔截他們探索的渠道,甚至是扼殺他們出錯的權力。搞教學就像蒸饅頭,是門藝術,讓老師這酵母發揮出四兩撥千斤的智慧,是真的值得我們每一位一線老師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