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心理健康輔導優秀案例

小學心理健康輔導優秀案例

2024-07-31 閱讀 7902

某班有位同學,愛偷看別人的日記,打聽別人的隱私,還與其他同學議論別人的隱私等等,如何處理、以及治療的措施?

聽聽下面的故事(摘自參考消息報):

有個女孩,今年剛上初二,從小到大都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沒有如何隱私,日記每周都得交給父母,每封信必須經父母過目后才決定是否自己看。就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她度過了十四年,不少朋友遠離了她。初二剛開學一個轉學的男同學給她寫封信,由于是寄到學校,算過了父母這一關,信的開頭用英語寫了一句開玩笑的話:Iloveyou!再也沒有什么,只不過給她介紹幾個朋友。這封信被她的一個同學給偷看了,立刻給她父母告了密,說她在學校談戀愛了!(此時她還不知道)放學回家后,她母親瘋狂地從她的書包內找到,歇斯底里的把她訓斥了一番說:“這種流氓交不得……”并關了她五個小時。她再也忍受不了這種待遇了,在當天就跳樓自殺了。一句英文留下了千古的遺憾。不知這個悲劇被那些愛偷看別人隱私的同學看了有什么想法?請尊重別人的隱私吧!

對于這位愛看別人隱私和打小報告、議論別人是非的同學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整治。

第一,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告訴同學們要防患于未然,不要在日記上寫一些特別秘密的事情;同時還可以在日記上寫到:同學,偷看別人的日記是犯法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你應該尊重別人的隱私權。

第二,找這個同學(患者)談談,首先問問他,知不知道什么是隱私?所謂隱私是埋藏在心里的一顆星只有自己知道。一旦被別人偷看并且還在議論你的隱私,在一旁的你聽到這件事后,你的心情又將如何?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的。既使你不小心看到了別人的日記,也不應該四處宣傳,為人家守護這個秘密,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否則你就是一個品德低劣的人,你會慢慢的被同學們疏遠的,沒有人會喜歡與品德低劣的人交朋友的。

最后,為了不在讓悲劇重演,為別人保守別人的秘密,更不應該偷看別人的隱私、討論別人的秘密。我相信,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記住:

將你的一份快樂與我分享,就會變成兩份快樂;將你的一份煩惱和悲傷于我分擔,就會變成一半的煩惱和悲傷!

篇2:職教中心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方案

學校心理健康輔導是指通過學校心理輔導者與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具有咨詢功能的融洽關系,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并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現實的過程。作為一名心理輔導工作者,建立和健全學校心理保健體系,維護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針對我校實際,特制定輔導方案如下:

一、咨詢形式

(一)、門診咨詢

即在心理咨詢室坐等來訪者上門咨詢,一周集中兩天進行,具體

安排如下:

每周二、三中午1:00――2:00下午5:00――7:00(冬令時)

中午1:00――2:30下午5:30――6:30(夏令時)

若在咨詢時間外有來仿者,也接受咨詢。

(二)、書信咨詢

即通過書信交流形式進行心理輔導。操作簡單,運用方便,非常適合對自己的心理障礙有顧慮,比較膽小、怯懦的學生,這種咨詢方式隨時進行,及時回復。

(三)、電話咨詢

公布辦公室電話、小靈通與學生通過電話進行交談。

(四)、專欄咨詢

專欄咨詢是結合我校實際,通過廣播、校報等形式對群體的典型心理輔導進行解答。這可充分調動學生會、廣播站學生共同完成。每期辦板報一次,廣播則可根據實際隨時進行。

(五)、開展團體心理講座

即針對團體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當面集中指導和咨詢。結合我校實際,本期最主要的團體咨詢對象是高三參加高考的學生及即將就業的學生,解決他們升學壓力及就業壓力問題。

二、考核方式

1、門診咨詢接受行政考核

2、對來訪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隨時記錄并收集資料。

3、通過廣播隨時將學生普遍性的問題作出解答。

4、每期辦板報至少一次。

5、期末有針對解決心理問題的研究成果。

三、建議

1、在心理咨詢室掛上心理輔導工作職責,使學生充分產生信任感。

2、心理咨詢室力求讓學生感到舒適、放松、安靜。因此結合我校實際建議配制一副窗簾,使光線充分柔和,色調以蘭、綠、冷色調為主。

篇3:信息技術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方法初探

信息技術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方法初探

趙會敏李健內丘縣新西關小學

摘要: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不斷加快,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這是我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必然趨勢,由此農村留守兒童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龐大群體。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為留守兒童建立心理檔案,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經過一年多的調研,跟蹤個案分析,找到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的方法。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規模涌入城市,成為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由于經濟壓力和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學問題,他們的子女不得不留在農村,讓年邁的父母或其他親戚來照顧,形成留守兒童。隨著進城務工人員數量的增加,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并且留守兒童現象將會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

調查發現,與普通孩子相比,這些缺少了父母關愛和管束的孩子,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消極。長此以往,他們會變得自卑、沉默、悲觀、孤僻,或表現為任性、暴躁、極端的性格。

經過一線教師一年多時間對留守兒童的跟蹤調查、研究輔導,我們總結出幾點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的有效方法。

一、調查問卷建立檔案

召開班主任會,委托班主任統計各班留守兒童數量,了解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通過班主任反饋,我校高年級留守兒童總計141人,占學生總數的39.44%。然后,發放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調查問卷,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作專題調研。為確保此次調研的針對性和典型性,對象主要是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年齡分布在10-14歲之間。通過對141名留守兒童調查發現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111人,占79%,雙方外出打工的有24人,占17%,單親家庭6人,占4%。由數據分析本校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非常龐大,總體比例偏高。這些留守兒童中留父親在家看護的較少,可以看出,父母單方在外地務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父親為主。從留守兒童的性別統計中,我們發現,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兒童,男同學居多;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兒童,女同學居多;反應出父母在外地務工的心里:“把女孩子留給間接監護人照看父母比較放心”。

通過本次調研發現我校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有:性格內向、精神抑郁、情緒暴躁、認知偏差等。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安全的憂慮,從更深層次來看,反映了留守兒童內心的壓力。此外,留守兒童在應對挫折時“無處訴說”,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方法引導,而形成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旦形成畸形心理,進行矯正型教育要比教育更難。

二、團體輔導促進健康

由于留守兒童數量龐大,他們集體意識不高、自信心不強、大多性格比較內向。為此,我們組織形式多樣的團體輔導活動:

(一)舉辦了留守學生“情緒的出口”團體輔導

“情緒的出口”團體輔導活動以“初步體驗”“認識情緒”“穩定情緒”為主題已舉辦了三次活動,本次以“我的心情”為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認識并接納自我,認識每個人的獨特性,接納他人,培養積極理性的認知方式,樂觀看待生活,擁有好心情。本次活動以活動的方式幫助同學認識自我、了解內心想法,更加有效地發揮自我潛能。

整個活動中成員們積極參加,氣氛十分活躍,不斷傳出歡聲笑語。本次活動對于留守學生的情緒體驗有了更深層次的提高,引領留守學生健康成長。“情緒的出口”團體輔導也順利落下帷幕。

(二)書信為載體,加強交流溝通

為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推動留守孩子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在課題組組織下,我校開展了留守學生“給遠方父母寫封信”的互通書信活動。活動以書信為載體,讓留守兒童給外出務工的父母寄上一封書信,報告學習、生活情況,寄上兒女的一聲問候、一份思念,讓父母感受到子女的盼望和祝福,為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父母搭建親情溝通的橋梁,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社會環境。

本次活動也要求家長們盡量給孩子回信,真切的關懷自己的孩子。同時,課題組向家長發出倡議,倡導父母外出務工時,盡可能抽出時間,采取不同方式,關心關愛孩子;逢年過節時,盡可能回家看看,傾聽孩子心聲,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從而讓孩子時時感受到來自父母溫馨的關懷和無價的慈愛。本次活動經過精心組織和運轉,取得了極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