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學做中教新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做中學、做中教”新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就是要通過“做”這一主線,把理論和實踐的距離縮短,把知識和技能聯結起來,培養學生真實、有效的操作技能。本文闡述了“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實施環節,展示了“做中學、做中教”新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成果,并就如何進一步完善這一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今后的設想。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做中學;做中教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重點要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職教育的教學不能只注重知識傳授,更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突出訓練和自學,實行“做中學、做中教”新課堂教學模式恰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思路。
一、“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總理在大連市輕工業學校調研時提出,職業教育就是把教學、求知和做事結合在一起,做中學,做中教。而在中職教育中運用“做中學、做中教”這一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活動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從而通過任務獲得知識并學會學習。
在我市的各中等職業學校中,各專業均開設有計算機基礎課程,計算機專業甚至會開設十余門專業課程。但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有些操作技能與他們的當前生活差距很大,有些專業知識更是讓他們感到枯燥和單調。如果按照“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進行教學,教學目標的確立直接指向知識的傳授,容易忽略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很難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我嘗試采用“做中學、做中教”這種教學模式,通過情境案例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使每一章節均有一個具體的任務,使學生在任務完成的同時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實施環節
在“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中,提出任務是基本,任務實施是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更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習慣來決定各個實施環節。通過教學研究以及在課堂中的實際應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實施“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可按以下5個環節進行。
篇2: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歷史課程教學中基本應用程序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歷史課程教學中的基本應用程序
1、導入、板書、示標。(3分鐘以內)
【目的】
讓學生總體上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要求。
【步驟】
(1)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2)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注意事項】
(1)指定目標要準確,例如,這節課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認識什么,會運用什么知識解決那些問題等。
(2)交代目標時,語速要慢,讓學生理解并能記住學習要求。
2、學生自學前的指導。(1分鐘左右)
【目的】
讓學生知道在多長時間內,自學什么,怎么自學,必須達到什么要求,屆時怎樣檢測自學效果等。
【步驟】
(1)布置自學任務;
(2)指導自學的方法;
(3)明確自學的要求
【注意事項】
(1)明確自學內容。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有的教材內容單一,安排一次自學。有的教材內容多,可視情況分幾次中學。每一次自學前都要交代清楚從哪里學到哪里。
(2)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例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與同桌討論,邊解決疑難。
(3)明確的提出自學要求。即用多長時間,達到什么要求,屆時如何檢測等。
3、先學。(10分鐘左右)
【目的】
(1)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自己卻閱讀、思考,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對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動眼、動口、動腦,品嘗獲得知道的愉悅,使學生成為學生的主題,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2)通過口答、筆答、板演等形式,檢查敘述自學的效果,充分暴露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歸類整理,確定教的內容、方式。
【步驟】
(1)學生自學
(2)完成檢測性練習
【注意事項】
(1)學生自學時,教師督察一定要認真,千萬不能走過場。有的學生可能沒有自學習慣,或不善于自學,或自覺性不高,但教師不能放任。對自學認真的學生要給予表揚。這樣,被表揚的會更認真,其他同學也會變的認真起來,自學的質量和效率就能不斷提高。
(2)學生自學時,教師應到學生中去,做過細的調查,調查的重點是中差生,了解他們自學中的困難,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抓到手,并整理歸類,個別問題隨時個別解決,典型問題在后教中再重點講評。
4、后教。(10分鐘左右)
【目的】
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歸難、補充、更正,學生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進一步條理化,為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步驟】
(1)交流,中上生評判、更正。
(2)教師點撥、補充、更正、歸納。
【注意事項】
(1)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組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師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并適當的滲透思想教育。
5、堂完成課堂作業。(6分鐘以上)
篇3:小班化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
淺談小班化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摘要:小班化已成為當今發達教育的一種共同趨勢。小班化的小組互動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通過學生親身實踐體驗,重視生生、師生之間的合作交往,促使學生外部活動逐漸內化,從而完成知識的“發現”與“獲取”過程。我們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在教學中嘗試互動式教學,讓互動合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充分發揮教學合一的優勢,讓學生在體驗習,交流中學習,在觀察中學習。
關鍵詞:小班化;自主;合作;探究
小班化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一個嶄新而又廣闊的空間,它能讓學生享受多種教育資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機會,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它是在小班配置的條件下,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以人的發展為本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觀支配下的教育活動體系,形成以師生發生多向、充分的課堂交往教學為特征的教育過程,體現出合作與交往、強調個性化學習的小班教學特征。
合作教學,不僅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起到促進作用。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全方位的。學習不僅指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是在學會共同探究知識獲得的過程中,培養合作能力。小組學習活動是合作教學的最基本形式,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使學生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學習*同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合作能力。小班化教學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了方便。現就“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來談談我自己的一點切身體會。
一、小班化教學中要強調自主學習
新課程的重體驗,重實踐,讓學生親自體驗,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都能促使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思考,進而學會創造。然而在小班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種種教學行為,更輕便的使學生成為發現者、探索者,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將學習轉化為一種心理需求,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潛能,喚醒他們的覺悟,發展他們的個性,啟迪他們主動思維、主動學習、主動想象、主動實踐,使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例如,口語交際《我會拼圖》這一課,我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圓或半圓的紙片拼出新的圖形,學生由先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