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閱讀小論文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略談

小學閱讀小論文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略談

2024-07-31 閱讀 5156

小學閱讀小論文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略談

周青玲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方法指導

[內容摘要]:

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時候,激發興趣非常關鍵,巧借課本資源,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推薦閱讀材料,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產生對讀物的興趣,近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正文]: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作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由此可見,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互相促進。這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語文教學本身的要求。

語文的許多能力不是靠直接傳播和簡單模仿獲得的,而是在長年累月的語文實踐中,慢慢領悟,逐漸積累而成的。因此,學習語文光靠課堂教學已遠遠不能滿足求知的需要,學生不讀課外書籍,閱讀面太窄,語文素質肯定難以提高,有鑒于此,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新增了背誦優秀詩文的篇數和課外閱讀的數量,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可見,開展課外閱讀,勢在必行。

而從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現代媒體搶占了學生大量的文本閱讀時間,電視劇、動畫片對學生的影響遠比經典文學作品的影響大,小學生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也沒有興趣進行課外閱讀。偶爾有一點時間興趣來閱讀,也是隨意的,盲目的,沒有人給予必要的指導,收效甚微。現在市面上的課外書,可以說浩如煙海,但魚龍混雜,如果不加選擇地盲目閱讀,造成的后果也不堪設想。而小學生正處于閱讀的最佳時期,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急于想開拓自己的視野。因此,如何指導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也是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由此,我也不由得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學,因為應試教育,依然存在著只注重課本知識的掌握,而忽略課外知識的積累現象。或者,已經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卻不知如何指導,只是機械地要求學生多讀多讀,只重視學生讀的量而忽略了讀的效果,學生的興趣遲遲提不起來,造成閱讀短文、習作練習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學生語言的積累較少和知識面的狹窄。試想,沒有平時的厚積又怎能要求學生薄發呢?

鑒于以上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為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課外閱讀指導方面談一點粗略的看法。

一、利用語文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探究,在了解和探究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1、利用語文課堂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要介紹與課文的背景、人物、故事等相關的文章內容,或創設懸念,或巧設問題,激勵學生下去尋找,閱讀,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篇2: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淺談如何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欲望。

首先是客觀自然環境: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墻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優秀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一面墻壁,都浸潤著文化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閱讀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其次,我們著手優化閱讀教學的人文環境,即“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認為應只要采取以下三項措施: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和興趣的措施,如創設情境、由已知引入、由故事引入、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等等。2.以充分的時間、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縱情閱讀;教師相機提出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體驗和探究。3.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提供條件。

再次,著手創設閱讀教學所需要的信息技術環境。學校內設有計算機教室,大部分學生在家里也能上網;校內配備多媒體課件。一個由人文環境與網絡環境有機構成的新教育環境正在這里日趨形成。這種新教育環境既要為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探索性閱讀、創造性閱讀以及閱讀中的感悟、體驗、積累和運用提供充分的條件,又要為師生交流、生生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圍,還要為師生獲取更多的課程資源、溝通課內外及校內外學習開辟道路。顯然,這種新教育環境是構建閱讀教學新模式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新模式”不同于“舊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征。

二、明確閱讀教學的教學主張

任何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教學主張。閱讀教學模式的教學主張是: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讀為本,用問題引路,引導學生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人物情感的體驗、重要詞句的理解以及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實施大閱讀策略;這一切,是要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

這一教學主張有四個要點。

第一,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這是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目的。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感情、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這集中體現了我們的閱讀教學價值觀。它以育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取代了傳統閱讀教學以知識為本的價值取向。按照育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來衡量一節或一單元閱讀教學的價值時,其根本尺度在于衡量學生主動提高語文素養的程度,而不是只看學生學了多少語文知識。學生當然需要學習一些語文知識,但語文知識只是語文素養的一種要素,其作用只能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第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同時發揮學生、教師、教材、媒體等要素的作用;但這些要素在閱讀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各不相同,故它們所起的作用有明顯的區別。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因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增強、語言的積累、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的提升、思維品質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語文知識的習得和學習方法的改進均需通過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地感悟、體驗、運用和內化,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課本的基本作用是為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服務的,教師的指導也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徹底改變學生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所采取的被動應付的學習方式,必須實行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及要求得當的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

篇3:興趣是最好老師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

馬秀云

提起閱讀,人們通常把它理解為看文章。這是對的,但還是不夠。看信、看廣告、看地圖等,也都是閱讀。閱讀包括讀所有用文字、符號構成的書面讀物。凡是從書面讀物中提取信息或者說了解內容的,不論是出聲地讀,還是不出聲地看,都是閱讀。

閱讀對于人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自從有了文字,人們把實踐中獲取的知識記閱讀也就成了人們獲取間接知識的重要手段。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實驗稿“課標”相比基本理念和整體設計框架不變。針對課改中出現的偏向,**年版的“課標”力糾時弊對一些熱點問題作了明確的解釋,提醒。在閱讀的地位方面,繼續強調閱讀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行重要途徑。”句中增加“運用語言文字”強調了閱讀功能的實現方式,呼應了“前言”中提出的“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閱讀的目標方面,強調了閱讀素養,閱讀方法的重要性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各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的理解能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伴隨著我們全過程,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的重要任務。

人們在朗讀時,要把讀物中的文字轉化為頭腦里的意義,一般需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感知字形;二是把字形轉換成語言;三是通過語音理解其意義,也就是說要經歷“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