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小學生小練筆教學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小學生的小練筆教學
摘要: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進程,學校教學設施也不斷更新,多媒體已經應用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了。如果在習作教學中,尤其是小學生的習作基礎訓練----小練筆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手段,集聲音、圖象、文字、動畫等功能為一體,把它們同時安排在同一屏幕上,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將教學內容真實化、生活化,讓教學內容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活化習作指導。這樣,有利于創設生動有趣的習作情境,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習作欲望,他們的思維閘門被打開了,小練筆時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為習作奠定了基礎,就能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小練筆提供素材指導方法能力提高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進程,學校教學設施也不斷更新,多媒體已經應用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了。如果在習作教學中,尤其是小學生的習作基礎訓練----小練筆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手段,集聲音、圖象、文字、動畫等功能為一體,把它們同時安排在同一屏幕上,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將教學內容真實化、生活化,讓教學內容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活化習作指導。這樣,有利于創設生動有趣的習作情境,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習作欲望,他們的思維閘門被打開了,小練筆時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為習作奠定了基礎,就能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如何運用它,才能幫助老師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調動學生的口、耳、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到小練筆的訓練活動中,使小練筆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在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小練筆的生活素材。
古人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河水來”。在學校的作文課上,小學生由于受到其生活范圍、感知水平和表象積累的影響,面對習作題目即使是天天看,時時想,也常常因熟視無睹而感到提筆忘字無話可說,難以下筆習作。教師在習作教學時運用多媒體遠程信息技術,按作文寫作目的要求,給學生提供豐富而形象逼真的習作練筆資料,讓學生主動觀察和思維,其作文時“無米下鍋”的問題就解決了。
如在教學“寫你(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時,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及遠程資源相結合,為小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小練筆資源。有從其書刊中找到各種小動物。如:“小狗、小貓、鴿子,鵝……”的圖片和文字簡介,又的直接從遠程資源中選擇下載,并復制或掃描進計算機(電腦)中;有用攝像機拍下的家庭小動物生活片段及錄下一些小動物生活習性的鏡頭,并匯集制成多媒體作文素材課件。引導學生依據這些活生生的畫面、對白、文字簡介進行寫作訓練,并讓學生依據自己所喜歡的選擇直接感興趣的一種來仔細觀察后,再下筆行文小練筆,在習作時再也不會無話可說了,文章內容也豐富充實了。這樣不僅讓學生在愉悅中喜獲寫作素材,還打開作文源泉的閘門。可以從現實生活中這樣攝取小練筆的素材:
(一)是攝下活動場面。學校開展各項活動是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最直接的素材,但小學生受知識水平和觀察能力的限制,對活動場面難以細致的追憶和詳細描述。那么,就用攝像機、錄音機等記錄下活動中的有關場景、音響等,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再現活動的場面。例如,在學生運動會上,錄下比賽時的場景、加油聲、運動員的歡呼聲,通過放錄像或錄音,學生憑借再現比賽時的場景和氣氛,在習作時很快幻化出當時的情景。在老師的點撥下,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一場精彩的活動便躍然紙上。
(二)是留住生活中的趣事。小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不可能廣泛接觸社會,到學生生活的情境中去,那兒有他們最熟悉的東西!最熟悉的生活才會在小學生的心中激起波瀾。《課程標準》就要求習作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使他們易于表達,樂于接受。我們要幫助學生從平凡的生活發現寫作素材,拍下一些珍貴的鏡頭:燒飯炒菜、洗衣玩泡、拔河比賽、“六一”活動……這樣,學生小練筆時,放一放這些生活中有趣的鏡頭,學生就會看著鏡頭,聯系生活,寫作內容就會越來越豐富,練筆也就“言之有物”了。
(三)是再現自然景物。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不僅是美麗,還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穿河流……無一不是寫作的好材料。花紅柳綠的春天,枝繁葉茂的夏季,碩果累累的秋天,粉妝玉砌的冬日,一年四季,皆有文章。拍攝下“她們”,課堂上放一放這些美麗的風景圖片,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的懷抱:麥浪翻滾的田野、微波粼粼的河面、追逐嬉戲的鵝群,好一幅美妙的春景圖!有了美景,還愁小練筆難寫嗎?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運用多媒體互動教學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運用多媒體“互動教學”,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摘要:教學方式是當代教學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調查表明目前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征,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本文以自身多年一線教育的經驗,將情境學習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將多媒體教育技術融合與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互動教學,形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新型互動學習方式,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關鍵詞:多媒體;互動教學;有效性;合理性;最優化
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是與傳統意義下的數學教育有著本質區別的發展新階段。強調實踐、操作和探究行為,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重視合作交流與情感體驗的新型教學結構將在多媒體教育環境中得到實現。如今,多媒體手段也在發生質的變化,由投影→白板→ipad,長期的一線教學工作,讓筆者有了一個深刻的體會:無論運用哪一種多媒體手段,都要為課堂服務,尤其要為學生服務。將情境學習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將多媒體技術融合與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互動教學,形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新型互動學習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所謂互動教學,是通過互動程序為學生提供學習活動的支架,使學生能夠進行比較復雜的學習活動,并投入到高級的思維和問題解決活動中去,突破了傳統教學中一些很難講懂講透或操作上的難點,不僅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實現了本質的拓展和超越,同時也豐富了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互動教學更大程度上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情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的動手、動口、動眼、動腦,提高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在生動的情境中構建互動學習環境
數學教學,應十分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能力。用恰當的媒介,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來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合乎邏輯地聯系起來,呈現學習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變難為易,發展思維能力。如教學一年級的“同樣多”一課,在課上通過“認識同樣多”“找同樣多”和“變同樣多”三個層次進行教學。在認識同樣多時,利用游戲課件演示:一年級一班和二班舉行拔河比賽,但老師的哨聲一直不肯吹響,請同學們觀察出了什么問題?學生會發現一班16人參加,二班15人參加,不能開始比賽,教師問其原因,學生回答:“兩班參加的人數同樣多時,比賽才公平。”簡短的語言,卻極有力地說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同樣多的概念,并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接著由學生自己討論問題,一班下去1人或二班增加1人,兩班的人數同樣多,可以參加比賽。學生的點子越出越多,思維也活躍起來。本節課進行到第二層次難度較大,通過動手操作和計算機演示學生已初步掌握在不同樣多的兩種事物中找出同樣多的部分。于是我設計了“比水果”的游戲,請學生找出“同樣多”。這一練習要求學生找出個數同樣多的,也可找出同樣多的部分,打破了兩兩對比的形式,給學生的思維敞開了一扇寬廣的大門。當學生看到電腦屏幕上那鮮艷誘人的圖畫時,更是興奮,開始積極地討論。學生們有的找出橘子和蘋果都是3個,所以同樣多;有的找出5個桃子中3個這部分和橘子的個數同樣多;最可喜的是學生把四種水果放在一起比較,得出3個橘子、3個水果、4個香蕉和5個桃子里3個這一部分是同樣多的!孩子們活躍的思維肯定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學生每次發現同樣多時,教師都通過動畫閃爍加以強調,有利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幾次將水果分解、一一對應排列,重新組合,學生們不但拓展了思路,而且發現了兩個規律:即同樣多是以少的標準找;從多的里面找出同樣多的部分。而這兩點正是本節課要使學生理解的重難點。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提高,由此外化的語言在發展,駛上了一條認識和發展的高速公路。這一切,多媒體課件閃動,感觀沖擊和靈感提示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