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利與弊幾點思考
關于多媒體教學利與弊的幾點思考
內容摘要:多媒體應用于教學中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在導入新課、講授課文、總結練習時恰當使用多媒體可改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世上沒有一種新生事物能夠完美無缺,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不會例外。為了讓它向正確的軌道呈良性發展,我們應及時發現它的缺憾,并能有效地運用。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利與弊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
1、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的灌輸,在教學手段上比較單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極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感,學習興趣自然會受到一定影響。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種狀況。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多媒體教學的顯著特點。在這種人機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產生的,所以課堂教學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使其獲得有效的認知。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畫面的不斷切換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學生的情緒一般說來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多媒體教學人機交互的特點為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2、多媒體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多媒體教學可以擴大信息容量,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有的學科知識很雜很泛,比如: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語文很多時候需要記住死的知識點,像一些名家名人名篇名作,用多媒體做出來可以省很多時間。多媒體由于其圖、文、聲并茂、形象直觀生動,使課堂教學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動態的傳播,學生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并保持廣泛的興奮點,“聲、圖、文,顏色、光彩、視聽”并舉,多渠道多方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學效率,這是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
4、多媒體教學可以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
有的抽象知識點或者是歷史時間跨度比較大的課文,若單靠教師一人在臺上講解,盡管使盡混身解數,由于受自身表演限制難以完全表達清楚,使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因而學生上課時會提不起精神。但如果運用多媒體,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體的直觀性,聲圖并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學《開國大典》一文,學生大多是九零后,又是農村學生,對開國大典的場面和人們急切參加大典的心情是難以理解的。如果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就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新鮮感和歷史接近感,就能使學生很好掌握知識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性
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既是時代的潮流,也是素質教育發展到今天的教學手段。它確實優化了課堂教學的結構。但隨著多媒體使用的日益盛行,它也存在著不少的弊端。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運用多媒體互動教學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運用多媒體“互動教學”,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摘要:教學方式是當代教學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調查表明目前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征,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本文以自身多年一線教育的經驗,將情境學習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將多媒體教育技術融合與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互動教學,形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新型互動學習方式,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關鍵詞:多媒體;互動教學;有效性;合理性;最優化
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是與傳統意義下的數學教育有著本質區別的發展新階段。強調實踐、操作和探究行為,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重視合作交流與情感體驗的新型教學結構將在多媒體教育環境中得到實現。如今,多媒體手段也在發生質的變化,由投影→白板→ipad,長期的一線教學工作,讓筆者有了一個深刻的體會:無論運用哪一種多媒體手段,都要為課堂服務,尤其要為學生服務。將情境學習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將多媒體技術融合與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互動教學,形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新型互動學習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所謂互動教學,是通過互動程序為學生提供學習活動的支架,使學生能夠進行比較復雜的學習活動,并投入到高級的思維和問題解決活動中去,突破了傳統教學中一些很難講懂講透或操作上的難點,不僅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實現了本質的拓展和超越,同時也豐富了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互動教學更大程度上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情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的動手、動口、動眼、動腦,提高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在生動的情境中構建互動學習環境
數學教學,應十分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能力。用恰當的媒介,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來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合乎邏輯地聯系起來,呈現學習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變難為易,發展思維能力。如教學一年級的“同樣多”一課,在課上通過“認識同樣多”“找同樣多”和“變同樣多”三個層次進行教學。在認識同樣多時,利用游戲課件演示:一年級一班和二班舉行拔河比賽,但老師的哨聲一直不肯吹響,請同學們觀察出了什么問題?學生會發現一班16人參加,二班15人參加,不能開始比賽,教師問其原因,學生回答:“兩班參加的人數同樣多時,比賽才公平。”簡短的語言,卻極有力地說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同樣多的概念,并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接著由學生自己討論問題,一班下去1人或二班增加1人,兩班的人數同樣多,可以參加比賽。學生的點子越出越多,思維也活躍起來。本節課進行到第二層次難度較大,通過動手操作和計算機演示學生已初步掌握在不同樣多的兩種事物中找出同樣多的部分。于是我設計了“比水果”的游戲,請學生找出“同樣多”。這一練習要求學生找出個數同樣多的,也可找出同樣多的部分,打破了兩兩對比的形式,給學生的思維敞開了一扇寬廣的大門。當學生看到電腦屏幕上那鮮艷誘人的圖畫時,更是興奮,開始積極地討論。學生們有的找出橘子和蘋果都是3個,所以同樣多;有的找出5個桃子中3個這部分和橘子的個數同樣多;最可喜的是學生把四種水果放在一起比較,得出3個橘子、3個水果、4個香蕉和5個桃子里3個這一部分是同樣多的!孩子們活躍的思維肯定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學生每次發現同樣多時,教師都通過動畫閃爍加以強調,有利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幾次將水果分解、一一對應排列,重新組合,學生們不但拓展了思路,而且發現了兩個規律:即同樣多是以少的標準找;從多的里面找出同樣多的部分。而這兩點正是本節課要使學生理解的重難點。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提高,由此外化的語言在發展,駛上了一條認識和發展的高速公路。這一切,多媒體課件閃動,感觀沖擊和靈感提示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