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2024-07-31 閱讀 1289

如何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今天,進行了英語寫作訓練:Myfavouriteanimal.感覺英語的寫作對于小學生真是一個難題。除了平時較優秀的十來個同學能及時的接受跟上老師的步伐外,其余大部分都是一知半解,甚而后面一部分是你怎樣也講明白的。究其原因,單詞量是寫作的一個瓶頸,而平時口語訓練的不到位更是重要原因之一。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匯,英語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

而目前在小學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匯,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說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于小學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匯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并成了小學生學英語的瓶頸。

我們應該多總結、多借鑒,盡快解決英語教學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現狀。如何實施?正在實踐與突破中。

篇2: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論文三通兩平臺探索與研究

關于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發展的論文三通兩平臺的探索與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新突破。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

一、三通兩平臺的意義

(一)寬帶網絡校校通

“寬帶網絡校校通”的實質內容有兩個,一是基本解決各級各類學校的寬帶接入條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級各類學校網絡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建設。所以“寬帶網絡校校通”從建設角度講是要完成兩項任務,為學校提供寬帶接入條件和在學校內部建成網絡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什么是網絡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一是為學校建設能上網的多媒體教室,二是為教師提供一套基本的軟件工具和教學資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師配有計算機并且經過培訓能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備課授課。

寬帶網絡接入條件的建設方式是“政府政策支持,企業投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很多省(區、市)已經這樣做了。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提出整體規劃、整體要求和政策指導,并和電信運營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電信運營企業為學校建設并提供優惠的寬帶網絡接入服務,學校按協議付費使用。校內的網絡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建設,應該由政府資助學校完成,中央財政重點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支持的手段是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里增加內容和投資。“寬帶網絡校校通”的建設目標是到**年基本覆蓋鄉鎮及鄉鎮以上的所有校舍條件允許的中小學校。

(二)優質資源班班通

“優質資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和教研活動中的普遍應用。不能把它理解成為每個班級安裝多媒體設備。所謂“優質資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的學校的大部分班級的課堂教學能夠使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能夠通過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要通過不同的應用模式,把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教研活動以及跨校教學中的應用變成一種常規行為。為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還應重點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的建設。“專遞課堂”是指利用網上同步上課的方式,使邊遠地區上不齊課、上不好課的農村學校與擁有相對豐富教育資源的城市中心學校同上一堂課,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名師課堂”是指組織特級教師、教學名師開設網絡課堂,形成更多更好的優質網絡教育資源,探索網上教研活動的組織形態,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范圍的共享。“名校網絡課堂”是指利用網絡課堂的形式,使名校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多更廣地擴散,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優質資源班班通”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個基本具備網絡條件的學校和教師自覺地運用信息技術,要使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教學、教研活動的常態。

(三)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要引起各地足夠的重視。不能把“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簡單理解成在資源網站開通實名注冊的個人空間。“網絡學習空間”首先應該是以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教師、學生、家長為服務對象的一個網絡化的社交平臺,為教師在網絡上開展教學和教研活動、為教師和學生、學生家長的網絡互動提供支撐。其次應該是一個具有匯聚優質資源能力“資源超市”,為各類資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資源交易服務,使教師和學生有更豐富的優質資源可用。再次還應該是一個使教師盡快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服務平臺,平臺主動推送資源的功能幫助教師依托空間快捷地獲取合適的資源,平臺容易使用的開發工具幫助教師提高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最后還應該是一個管理的平臺,平臺的機構空間幫助助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管理所有的教師空間和學生空間,統計教師利用網絡從事教學活動的頻率、效果和教師內生的、自己創造的課件資源的數量,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及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或區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網上教學活動提供技術條件支撐。這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是把教育信息化推進到第三階段的技術支撐和運行模式,所以我們要提高認識、主動設計。要把“網絡學習空間”建成網絡條件下從事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的基本平臺,建成一個實名制的、組織化的、可控可管的體系,為所有想在網上進行教學活動或教研活動的教師提供一個網絡陣地,逐步形成網絡條件下教學活動管理、組織和服務的基本體系。所以我們強調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要整校推進,資源服務和空間建設要統一到一個平臺上,優質資源服務和空間建設服務必須是一體化的。“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對教育部門來講,主要是一個組織應用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建設問題。平臺的建設一定要貫徹“政府規劃引導、企業建設運營、學校購買服務”的思路,必須依托電信運營商和企業的力量,建設好應用環境,提供并持續改進網絡空間服務。教育部門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組織、推動應用和相應的政策機制建立上,廣大師生真正應用起來,網絡學習空間就會越做越好,為教育質量的提升和促進教育公平發揮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大。

篇3: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如何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今天,進行了英語寫作訓練:Myfavouriteanimal.感覺英語的寫作對于小學生真是一個難題。除了平時較優秀的十來個同學能及時的接受跟上老師的步伐外,其余大部分都是一知半解,甚而后面一部分是你怎樣也講明白的。究其原因,單詞量是寫作的一個瓶頸,而平時口語訓練的不到位更是重要原因之一。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匯,英語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

而目前在小學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匯,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說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于小學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匯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并成了小學生學英語的瓶頸。

我們應該多總結、多借鑒,盡快解決英語教學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現狀。如何實施?正在實踐與突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