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內容摘要】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占有的時空不斷擴大。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在跨越時空的限制中進行互相交流,實現自由討論式的協同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益。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媒體教學資源教學效益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集聲、文、圖、像于一體,使知識信息來源豐富,且能加大教學的容量,內容充實,形象生動而更具吸引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寬闊的時域空間,既可以超越現實時間,生動地展示歷史或未來的認知對象,又能夠拓寬活動范圍,將巨大空間與微觀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學生面前加以認知。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下面就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科學《反沖》一課中的運用,談幾點體會。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濃厚的探究氛圍,培養探究新知的興趣
認知是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產生的,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圖、文、聲、像等具有豐富的再現功能,課堂中如果我們能利用它創設一種新穎別致的娛樂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發現疑點,引起他們渴求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繼續學習動機,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如在教學《反沖》一課時,可先讓學生觀看媒體畫面
篇2:信息技術在幼兒科學活動中實效性
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科學活動中的實效性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校重要的教學工具。投影、電視、電子白板、一體機等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在幼兒教學領域中,恰當的應用信息技術這種現代教學手段,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探討信息技術在幼兒科學領域活動應用中的實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科學活動實效性
幼兒科學教育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過程,是支持幼兒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科學精神和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是使幼兒獲得周圍物質世界的感性認識的過程,是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有趣的過程。
幼兒科學領域教育探究性極強,而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能夠提供最理想的教學活動環境。因此,將兩者有機地整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融于幼兒科學領域探究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幼兒科學領域探究活動的實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有效活動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在這個動態建構的過程中,學習興趣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它既是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開端,又是保障幼兒主動參與的動力源泉。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動畫、聲音、圖片、視頻等資源有機結合,創設一些生動的問題情境,把多種現代教學媒體運用到教育活動中,讓幼兒“觸景生情”,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心理需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如《鐘表的認識》這一活動課。活動前,我們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搜集了許多鐘表圖片,還自制了表盤模型,立刻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演示“認識鐘表”的課件,時鐘響起“滴答、滴答”的聲音,然后出示一組畫面,從幼兒早晨來園、早操、吃飯、活動等一日生活不同時間的畫面為切入點,結合教師語言引導,教師介紹了一分鐘的準確刻度時,幼兒點擊一分鐘刻度,時針按順時針方向準確走過一分鐘。這種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不但讓幼兒自主學習,還讓幼兒更加自信,樂于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形成“學中玩、玩中學”的氛圍。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對沒見過的事物是很難產生聯想的,這樣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進而就無法完成預期的學習目標。而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進行情境再現的教學方式,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行之有效地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在引導幼兒認識“竹筍”的活動中,我們的幼兒生活在北方,沒有見過竹筍,無法想象它是如何生長的,而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再現竹筍生長的整個過程,并通過快鏡頭和慢鏡頭的重復播放,不僅讓幼兒認識了竹筍,更體驗到了大自然生命的氣息。
二、利用信息技術,消除幼兒的思維障礙,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對于幼兒來說,科學領域的知識是深奧而又抽象的,他們還不能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去深刻理解。那么,如何讓他們理解深奧的科學知識呢?這是幼兒科學領域活動組織的重難點,而信息技術可以將科學活動的知識點制作成聲情并茂的動畫故事,使幼兒對動畫中五彩繽紛、生動有趣的畫面充滿好奇和興趣,使知識變得形象化、直觀化、簡潔化,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篇3:分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現狀及成因
分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現狀及成因
摘要:文章闡述了當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欠缺的具體表現,并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滯后性、高校思政隊伍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內容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范圍五大方面分析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不高的原因。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措施
一項活動的實效性,通常是指活動預設目標的實現程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要素的作用,通過科學的工作方法,達到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精神、物質成果的教育效果的程度。①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現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據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和我國的現行政策,代寫畢業論文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和客觀要求,為幫助學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的健康成長而進行的經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動”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設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觀和健全的個性心理,幫助學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健康成長。但是,學生事實上的表現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設目標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的存在反映了當前我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尚待進一步提高。
1.價值觀上的差距。杭州團市委曾就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作過一項調查。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的調查中,被訪者中27.9%的學生選擇了“事業成功”,27.2%的學生選擇了“建立美滿和諧的家庭”,23.9%的學生選擇了“為社會作貢獻”,17.4%、15.3%、11.5%的被訪者分別選擇了“生活寧靜,平淡一生”、“有知心朋友”和“受人尊敬”。在回答“你努力工作是為了什么”時,有63.5%的受訪者選擇“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承認”,22.8%的受訪者選擇“使個人的生活水平有明顯改觀”,15.6%的受訪者選擇為“國家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③可見,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大學生立足抽象的人的價值,以個體自我的價值實現作為其社會行為的核心,注重個人需要和利益的優先滿足,強調個體本位,社會、集體次之,把個人當作目的,把社會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在物質與精神關系上,更多的注重物質的追求。部分青年學生的道德天平在“求利”的引導下傾向自身利益、期望和需求的滿足,物質或者說金錢成為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在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上,大部分學生認為“人們努力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④,強調索取是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向外界謀取必要條件的行為,認為個人貢獻與索取相應等價。
2.行為上的差距。在個人文明舉止方面,有些學生過分強調個體行為的隨意性,隨意、庸俗被少數學生認為是一種瀟灑,而對道德、紀律的蔑視與叛逆竟被視為個性突出的表現。受這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在校園內與大學生文化修養格格不如的不文明舉止時有發生。在人際交往中和處理人際關系中應遵循的如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原則常被一些學生忽視。在組織紀律性方面,考試舞弊、曠課、逃學等現象在各地高校中均有發生。在尊重與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學生對其并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學術上,一些學生也表現出了道德上的缺失,對于他人的勞動成果肆意進行剽竊等等。
另外,大學生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不高這一情況。上海地區高校的學工部門聯合做過一次調查,據調查,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評價,認為“很有意義”的占26.6%,認為是“形式化的需要”的占57.4%,認為“可有可無”的占8.2%,認為“沒有意義”的占7.9%;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專職隊伍工作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