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信息技術環境下提高教學實效性策略

信息技術環境下提高教學實效性策略

2024-07-31 閱讀 6311

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提高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摘要]要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上課前,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教學資源精心備課,多準備一些學生喜歡的相關圖片、音像、文字資料;上課過程中,注意利用信息技術設備開展各種形式的互動活動,對各個環節進行必要的監控,并通過網絡技術及時反饋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后,及時利用中國移動家校通平臺、飛信或者騰訊QQ等交流工具做好課后輔導以及與家長的溝通工作。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多媒體互動電腦教室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的應用、網絡的普及為學生打開了浩瀚的知識信息海洋,通過電腦網絡,他們可以從一個問題鏈接到另一個問題,從一個網站瀏覽到另一個網站,極其方便地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信息,學習感興趣的內容,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即使是在課外、在家里,學生也能通過QQ、飛信等交流軟件與老師交流,這大大擴展了師生學習、交往的時空。在這種背景下,教師不再是某種知識的唯一擁有者和傳播者,而轉變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協商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或者說是教學中的首席代表。教師作為最終實施教學改革的實踐者,在教學中能否準確地把握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的特征,能否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關系到能否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筆者在如何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進行了積極、大膽的嘗試,本文將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重點談談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上課前,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教學資源精心備課。

這可以說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師的備課和教研活動提供了無限豐富的資料和各種交流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登錄“教學新時空”(由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和江蘇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聯合推出的一款集資源共享、備課集成、教學測評三大系統于一體的網絡軟件系統)、美拓銘銳網絡辦公與教研平臺系統(由美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等專門的教學研討網絡平臺系統,下載自己備課需要的資料,或與本校、外校甚至外地的同學科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或者下載觀摩一些名師對該課文的教學實況錄相,借鑒他們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處理藝術;也可以利用騰訊QQ群或中國移動的飛信、微信等交流軟件與接識的教師朋友共同探討有關問題,集思廣益。另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備課時,利用網絡多搜集一些學生可能喜歡的相關圖片、視頻或文字(可以是時文、美文,用來對照閱讀)做成課件,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課前這種精心的準備會為上好課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備課條件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

二、上課過程中,注意利用信息技術設備開展各種形式的互動活動,對各個環節進行必要的監控,并通過網絡技術及時反饋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篇2:信息技術在幼兒科學活動中實效性

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科學活動中的實效性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校重要的教學工具。投影、電視、電子白板、一體機等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在幼兒教學領域中,恰當的應用信息技術這種現代教學手段,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探討信息技術在幼兒科學領域活動應用中的實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科學活動實效性

幼兒科學教育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過程,是支持幼兒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科學精神和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是使幼兒獲得周圍物質世界的感性認識的過程,是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有趣的過程。

幼兒科學領域教育探究性極強,而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能夠提供最理想的教學活動環境。因此,將兩者有機地整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融于幼兒科學領域探究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幼兒科學領域探究活動的實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有效活動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在這個動態建構的過程中,學習興趣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它既是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開端,又是保障幼兒主動參與的動力源泉。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動畫、聲音、圖片、視頻等資源有機結合,創設一些生動的問題情境,把多種現代教學媒體運用到教育活動中,讓幼兒“觸景生情”,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心理需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如《鐘表的認識》這一活動課。活動前,我們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搜集了許多鐘表圖片,還自制了表盤模型,立刻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演示“認識鐘表”的課件,時鐘響起“滴答、滴答”的聲音,然后出示一組畫面,從幼兒早晨來園、早操、吃飯、活動等一日生活不同時間的畫面為切入點,結合教師語言引導,教師介紹了一分鐘的準確刻度時,幼兒點擊一分鐘刻度,時針按順時針方向準確走過一分鐘。這種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不但讓幼兒自主學習,還讓幼兒更加自信,樂于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形成“學中玩、玩中學”的氛圍。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對沒見過的事物是很難產生聯想的,這樣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進而就無法完成預期的學習目標。而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進行情境再現的教學方式,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行之有效地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在引導幼兒認識“竹筍”的活動中,我們的幼兒生活在北方,沒有見過竹筍,無法想象它是如何生長的,而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再現竹筍生長的整個過程,并通過快鏡頭和慢鏡頭的重復播放,不僅讓幼兒認識了竹筍,更體驗到了大自然生命的氣息。

二、利用信息技術,消除幼兒的思維障礙,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對于幼兒來說,科學領域的知識是深奧而又抽象的,他們還不能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去深刻理解。那么,如何讓他們理解深奧的科學知識呢?這是幼兒科學領域活動組織的重難點,而信息技術可以將科學活動的知識點制作成聲情并茂的動畫故事,使幼兒對動畫中五彩繽紛、生動有趣的畫面充滿好奇和興趣,使知識變得形象化、直觀化、簡潔化,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篇3:分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現狀及成因

分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現狀及成因

摘要:文章闡述了當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欠缺的具體表現,并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滯后性、高校思政隊伍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內容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范圍五大方面分析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不高的原因。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措施

一項活動的實效性,通常是指活動預設目標的實現程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要素的作用,通過科學的工作方法,達到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精神、物質成果的教育效果的程度。①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現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據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和我國的現行政策,代寫畢業論文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和客觀要求,為幫助學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的健康成長而進行的經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動”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設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觀和健全的個性心理,幫助學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健康成長。但是,學生事實上的表現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設目標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的存在反映了當前我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尚待進一步提高。

1.價值觀上的差距。杭州團市委曾就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作過一項調查。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的調查中,被訪者中27.9%的學生選擇了“事業成功”,27.2%的學生選擇了“建立美滿和諧的家庭”,23.9%的學生選擇了“為社會作貢獻”,17.4%、15.3%、11.5%的被訪者分別選擇了“生活寧靜,平淡一生”、“有知心朋友”和“受人尊敬”。在回答“你努力工作是為了什么”時,有63.5%的受訪者選擇“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承認”,22.8%的受訪者選擇“使個人的生活水平有明顯改觀”,15.6%的受訪者選擇為“國家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③可見,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大學生立足抽象的人的價值,以個體自我的價值實現作為其社會行為的核心,注重個人需要和利益的優先滿足,強調個體本位,社會、集體次之,把個人當作目的,把社會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在物質與精神關系上,更多的注重物質的追求。部分青年學生的道德天平在“求利”的引導下傾向自身利益、期望和需求的滿足,物質或者說金錢成為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在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上,大部分學生認為“人們努力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④,強調索取是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向外界謀取必要條件的行為,認為個人貢獻與索取相應等價。

2.行為上的差距。在個人文明舉止方面,有些學生過分強調個體行為的隨意性,隨意、庸俗被少數學生認為是一種瀟灑,而對道德、紀律的蔑視與叛逆竟被視為個性突出的表現。受這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在校園內與大學生文化修養格格不如的不文明舉止時有發生。在人際交往中和處理人際關系中應遵循的如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原則常被一些學生忽視。在組織紀律性方面,考試舞弊、曠課、逃學等現象在各地高校中均有發生。在尊重與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學生對其并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學術上,一些學生也表現出了道德上的缺失,對于他人的勞動成果肆意進行剽竊等等。

另外,大學生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不高這一情況。上海地區高校的學工部門聯合做過一次調查,據調查,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評價,認為“很有意義”的占26.6%,認為是“形式化的需要”的占57.4%,認為“可有可無”的占8.2%,認為“沒有意義”的占7.9%;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專職隊伍工作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