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準確理解地理過程與方法目標中過程與方法

準確理解地理過程與方法目標中過程與方法

2024-07-31 閱讀 7587

準確理解地理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

★袁孝亭/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30024)

國家地理課程標準構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體系。其中將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目標的一個重要維度是課程標準的一個亮點。但在地理課程實施過程中,一些地理教師對“過程與方法”的理解不夠科學準確,有的甚至存在較大偏差,直接影響了地理教學的成效。準確理解和把握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內涵,對于發揮該項目標的導向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準確理解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的過程

準確理解地理過程方面的目標,關鍵要明確過程的主要構成要素及其特征。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經九年研究、實驗教學及修訂而公布的《科學-活動過程教學》(Sience-aProcessApproach,簡稱SAPA)指出,科學家探究科學的行為雖然很復雜,然而這些活動可概括為觀察、分類、應用數字、應用時空關系、測量、推理、傳達、預測等8項基本過程以及形成假說、解釋數據、下操作型定義、控制變量、及設計實驗等5項統整的過程。顯然,“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所強調的“過程”,不是地理學意義上的“地理過程”,也不是教與學意義上的“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課程標準提出的過程是對科學研究的一種仿真,強調學生要像科學家那樣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但又不能與科學家的研究劃等號,它強調的是讓學生經歷類似于科學研究的過程,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其實質在于要使學生感知體驗科學家是如何把科學的過程,仔細恰當地應用到問題解決中來的地理科學的基本過程。可分解為地理觀察、地理分類、地理交流、地理推斷、地理預測和認識空間-時間關系等基本要素,其包含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活動例證可歸納為表1所示的內容。

表1地理科學的基本過程

綜合的地理過程可分解為地理問題的形成、研究地區的確定、形成假說、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說的驗證、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等要素。其整體有機地綜合為一體,則是學習科學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描述地理事物、提出地理問題、闡明解釋、驗證這些解釋并和別人交流其觀點。

表2地理科學的綜合過程

二、準確理解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的方法

科學方法是在學習和研究科學問題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做出解釋、論證解決問題等所遵循的途徑和使用的手段。由此可見,“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的方法是指科學方法而言,不能等同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

人們在探索和發現地理規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地理的科學方法,現代地理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地理現象的解釋由單純的類型歸納,過渡到理論演繹、實驗反饋和模式化的方法;采用定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紛紜復雜的地表機理進行確定性研究。從以上表述可以發現,地理科學方法主要涉及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地理比較、地理分析與綜合、地理歸納與演繹等方法。

1、地理觀察方法

觀察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了解觀察的目的任務。讀圖觀察,詳細描述地理位置地理空間分布格局地理事物的顯著征象和標志地理現象變化過程等內容;確定某地理現象得以發展的條件;科學地分析和說明所研究的對象,查明現象及其發展的條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和關系

第二,了解觀察的一般步驟。觀察的一般程序是:確定觀察的目的任務;制定觀察的方案;做好物質準備;進行實際觀察;翔實的記錄;初步描述解釋;觀察結果的核實。

第三,學會制訂野外觀察計劃。觀察計劃包括如下幾項內容:①觀察目的;②觀察重點和范圍,一般重點不能多,范圍不能太廣;③觀察提綱,列出需要通過觀察獲得材料的要目;④觀察過程,包括選擇觀察的途徑安排觀察的時間次數和位置選擇觀察的方法和掌握觀察的密度等;⑤觀察的注意事項,根據觀察的特點,列出為保持觀察對象常態的有關規定;⑥觀察的記錄表格、速記符號,規定有關的統一參照標準;⑦觀察儀器;⑧觀察人員的組織分工;⑨觀察的應變措施。

2、地理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研究對象的一種科學方法,由于地理事物和現象不易控制條件,因而地理中的實驗大多為演示性實驗和模擬性實驗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幾點:

第一,了解實驗方法的操作要點實驗方法的操作要點是:人為控制條件,操縱自變量,使其產生系統的改變;控制自變量以外的無關干擾因素,使其保持恒定;觀察因變量是否隨自變量的改變而改變;如果因變量項隨著自變量的改變而改變,才可以下結論說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第二,了解實驗的一般程序。一般說來,實驗程序為:提出問題、構想假說、實驗設計、實驗實施、觀測和記錄、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第三,了解實驗的基本要求。實驗的一般要求是:嚴肅認真;消除偏見;嚴格按照各實驗步驟和儀器進行實驗;準確記錄各種數據

3、地理調查方法

地理調查是地理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最有地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在地理教學中,要使學生了解野外調查的重要性,并盡可能進行實踐,其地理調查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了解調查方法的作用:描述狀況、解釋原因預測趨勢。

第二,了解調查的一般程序。調查一般包括選題階段-準備階段-調查階段-分析階段-總結階段。其中,各階段的主要內容有:選題階段。包括選擇可供調查研究的主題、陳述調查研究的問題、提出調查研究的假設、設計調查路線等;準備階段包括:確定調查內容、準備調查工具、選擇調查對象;調查階段包括收集資料實施調查;分析階段包括整理統計分析;總結階段為調查報告。

第三,會寫調查記錄。

4、地理比較方法

區域比較法是地理學一切研究方法的基礎通過區域間的自然人文要素的比較分析,能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區域特點,從而為學習其它地理知識打下基礎。

第一,了解比較的一般步驟:選擇比較的對象明確比較的標準解釋比較的內容得出比較的結論。

第二,了解比較的邏輯規則:事物之間必須有可比性;選擇與制定精確的比較標準;按一定的步驟進行比較;既比較外部特征,也要比較本質選擇比較的對象確定比較的標準按地理學科的邏輯進行解釋,是地理比較法訓練的重點所在。

5、地理分析與綜合方法

分析與綜合是把具體資料概括為理性認識,由事物到理性的思維形式區域中各要素的復雜性決定了地理學科必須采用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地理綜合分析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如下兩方面:

第一,了解分析的一般步驟:分解分別考察分解出來的各部分或層次比較各個部分或層次概括或抽象。

第二,學習怎樣把認識對象結合成一個整體加以認識。

6、地理歸納與演繹方法

歸納與演繹是暫時超脫具體資料,而以既有的理性認識為前提,進行由理論到理論的推理過程其中,歸納推理是以幾個個別理性認識為前提,推論出一般的共同理論認識,由個別到一般;而演繹是以一般共同原理為前提,推論和判斷對個別事物的認識,由一般到個別歸納和演繹兩者密切結合,是科研工作中重要的思維方法,在選題安排實驗研究設計等方面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地理歸納與演繹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了解歸納法的作用局限性及運用時所應遵循的基本邏輯規則。

第二,了解演繹法的作用局限性及運用時所應遵循的基本邏輯規則。

三、創造機會讓學生經歷地理科學研究的過程過程與方法

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過程與方法”的簡單拼湊。“過程”與“方法”相輔相成,“方法”在“過程”中獲得,“過程”因“方法”的運用而順利進行。“過程與方法”的基本要義是:要十分重視讓學生經歷地理科學研究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發現、總結和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方法。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地理科學研究過程的教學含義是,地理教學是一個活動過程,地理知識的獲取、地理學科能力的形成地理科學方法的掌握、地理觀點的培育等目標都必須以活動為載體去實現。對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不把現成科學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他們自己親歷科學知識的獲得過程,從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作出結論等活動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也就是說,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師要較多地考慮不直接講授或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而是要把重點放在啟發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思路途徑和方法上。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地理科學研究的過程,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經歷觀察地理現象的過程,描述所觀察地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提出地理問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它信息資源發現什么是已經知道的結論,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證據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利用各種途徑收集地理信息,用地圖圖表等工具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以及交流結果使學生獲得親身體會,在地理科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從事科學工作的過程技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篇2:準確理解地理過程與方法目標中過程與方法

準確理解地理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

★袁孝亭/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30024)

國家地理課程標準構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體系。其中將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目標的一個重要維度是課程標準的一個亮點。但在地理課程實施過程中,一些地理教師對“過程與方法”的理解不夠科學準確,有的甚至存在較大偏差,直接影響了地理教學的成效。準確理解和把握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內涵,對于發揮該項目標的導向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準確理解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的過程

準確理解地理過程方面的目標,關鍵要明確過程的主要構成要素及其特征。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經九年研究、實驗教學及修訂而公布的《科學-活動過程教學》(Sience-aProcessApproach,簡稱SAPA)指出,科學家探究科學的行為雖然很復雜,然而這些活動可概括為觀察、分類、應用數字、應用時空關系、測量、推理、傳達、預測等8項基本過程以及形成假說、解釋數據、下操作型定義、控制變量、及設計實驗等5項統整的過程。顯然,“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所強調的“過程”,不是地理學意義上的“地理過程”,也不是教與學意義上的“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課程標準提出的過程是對科學研究的一種仿真,強調學生要像科學家那樣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但又不能與科學家的研究劃等號,它強調的是讓學生經歷類似于科學研究的過程,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其實質在于要使學生感知體驗科學家是如何把科學的過程,仔細恰當地應用到問題解決中來的地理科學的基本過程。可分解為地理觀察、地理分類、地理交流、地理推斷、地理預測和認識空間-時間關系等基本要素,其包含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活動例證可歸納為表1所示的內容。

表1地理科學的基本過程

綜合的地理過程可分解為地理問題的形成、研究地區的確定、形成假說、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說的驗證、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等要素。其整體有機地綜合為一體,則是學習科學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描述地理事物、提出地理問題、闡明解釋、驗證這些解釋并和別人交流其觀點。

表2地理科學的綜合過程

二、準確理解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的方法

科學方法是在學習和研究科學問題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做出解釋、論證解決問題等所遵循的途徑和使用的手段。由此可見,“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的方法是指科學方法而言,不能等同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

人們在探索和發現地理規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地理的科學方法,現代地理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地理現象的解釋由單純的類型歸納,過渡到理論演繹、實驗反饋和模式化的方法;采用定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紛紜復雜的地表機理進行確定性研究。從以上表述可以發現,地理科學方法主要涉及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地理比較、地理分析與綜合、地理歸納與演繹等方法。

1、地理觀察方法

觀察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了解觀察的目的任務。讀圖觀察,詳細描述地理位置地理空間分布格局地理事物的顯著征象和標志地理現象變化過程等內容;確定某地理現象得以發展的條件;科學地分析和說明所研究的對象,查明現象及其發展的條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和關系

第二,了解觀察的一般步驟。觀察的一般程序是:確定觀察的目的任務;制定觀察的方案;做好物質準備;進行實際觀察;翔實的記錄;初步描述解釋;觀察結果的核實。

第三,學會制訂野外觀察計劃。觀察計劃包括如下幾項內容:①觀察目的;②觀察重點和范圍,一般重點不能多,范圍不能太廣;③觀察提綱,列出需要通過觀察獲得材料的要目;④觀察過程,包括選擇觀察的途徑安排觀察的時間次數和位置選擇觀察的方法和掌握觀察的密度等;⑤觀察的注意事項,根據觀察的特點,列出為保持觀察對象常態的有關規定;⑥觀察的記錄表格、速記符號,規定有關的統一參照標準;⑦觀察儀器;⑧觀察人員的組織分工;⑨觀察的應變措施。

2、地理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研究對象的一種科學方法,由于地理事物和現象不易控制條件,因而地理中的實驗大多為演示性實驗和模擬性實驗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幾點:

第一,了解實驗方法的操作要點實驗方法的操作要點是:人為控制條件,操縱自變量,使其產生系統的改變;控制自變量以外的無關干擾因素,使其保持恒定;觀察因變量是否隨自變量的改變而改變;如果因變量項隨著自變量的改變而改變,才可以下結論說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第二,了解實驗的一般程序。一般說來,實驗程序為:提出問題、構想假說、實驗設計、實驗實施、觀測和記錄、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第三,了解實驗的基本要求。實驗的一般要求是:嚴肅認真;消除偏見;嚴格按照各實驗步驟和儀器進行實驗;準確記錄各種數據

3、地理調查方法

地理調查是地理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最有地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在地理教學中,要使學生了解野外調查的重要性,并盡可能進行實踐,其地理調查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了解調查方法的作用:描述狀況、解釋原因預測趨勢。

第二,了解調查的一般程序。調查一般包括選題階段-準備階段-調查階段-分析階段-總結階段。其中,各階段的主要內容有:選題階段。包括選擇可供調查研究的主題、陳述調查研究的問題、提出調查研究的假設、設計調查路線等;準備階段包括:確定調查內容、準備調查工具、選擇調查對象;調查階段包括收集資料實施調查;分析階段包括整理統計分析;總結階段為調查報告。

第三,會寫調查記錄。

4、地理比較方法

區域比較法是地理學一切研究方法的基礎通過區域間的自然人文要素的比較分析,能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區域特點,從而為學習其它地理知識打下基礎。

第一,了解比較的一般步驟:選擇比較的對象明確比較的標準解釋比較的內容得出比較的結論。

第二,了解比較的邏輯規則:事物之間必須有可比性;選擇與制定精確的比較標準;按一定的步驟進行比較;既比較外部特征,也要比較本質選擇比較的對象確定比較的標準按地理學科的邏輯進行解釋,是地理比較法訓練的重點所在。

5、地理分析與綜合方法

分析與綜合是把具體資料概括為理性認識,由事物到理性的思維形式區域中各要素的復雜性決定了地理學科必須采用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地理綜合分析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如下兩方面:

第一,了解分析的一般步驟:分解分別考察分解出來的各部分或層次比較各個部分或層次概括或抽象。

第二,學習怎樣把認識對象結合成一個整體加以認識。

6、地理歸納與演繹方法

歸納與演繹是暫時超脫具體資料,而以既有的理性認識為前提,進行由理論到理論的推理過程其中,歸納推理是以幾個個別理性認識為前提,推論出一般的共同理論認識,由個別到一般;而演繹是以一般共同原理為前提,推論和判斷對個別事物的認識,由一般到個別歸納和演繹兩者密切結合,是科研工作中重要的思維方法,在選題安排實驗研究設計等方面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地理歸納與演繹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了解歸納法的作用局限性及運用時所應遵循的基本邏輯規則。

第二,了解演繹法的作用局限性及運用時所應遵循的基本邏輯規則。

三、創造機會讓學生經歷地理科學研究的過程過程與方法

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過程與方法”的簡單拼湊。“過程”與“方法”相輔相成,“方法”在“過程”中獲得,“過程”因“方法”的運用而順利進行。“過程與方法”的基本要義是:要十分重視讓學生經歷地理科學研究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發現、總結和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方法。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地理科學研究過程的教學含義是,地理教學是一個活動過程,地理知識的獲取、地理學科能力的形成地理科學方法的掌握、地理觀點的培育等目標都必須以活動為載體去實現。對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不把現成科學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他們自己親歷科學知識的獲得過程,從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作出結論等活動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也就是說,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師要較多地考慮不直接講授或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而是要把重點放在啟發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思路途徑和方法上。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地理科學研究的過程,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經歷觀察地理現象的過程,描述所觀察地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提出地理問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它信息資源發現什么是已經知道的結論,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證據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利用各種途徑收集地理信息,用地圖圖表等工具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以及交流結果使學生獲得親身體會,在地理科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從事科學工作的過程技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篇3:全過程造價咨詢的職責

全過程造價咨詢的職責

一、項目的施工階段:

1、該階段分為以下幾個職責:

明確投資控制人員的任務分工和管理職能分工,編制投資控制工作流程。

建立合同管理臺帳,實施對工程建設各項合同的全過程監控管理。

協助業主確定與控制市政配套和其他專業管線配套工程的造價或費用。

參與工程建設資金的計劃管理工作,協助業主加強建設資金的成本控制。

參與材料、設備采購等經濟合同的洽談、簽訂工作(主要是指甲供材料、設備),提供詢價服務,對合同中有關經濟條款進行專業的審核,并提供意見或建議。

審核施工單位每月的工程量,簽署支付工程款意見書(包括預付款),協助業主做好中間結算工作。

實施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設計變更事宜的造價確定與控制工作。

實施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現場簽證事宜的造價確定與控制工作。

實施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索賠事宜的造價確定與控制工作。

實施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價格調整的確定與控制工作。

建立投資上限(目標值)投資控制情況的動態分析和報告制度,及時報告已完工程的造價情況和偏差程度,并動態的預測未完工程造價數據,綜合分析整個工程建設投資支出的狀況,提供專業的意見或建議。

在造價咨詢全過程中為業主提供與工程建設相關的造價信息服務。

在項目的施工階段,造價咨詢機構的工作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有三方面,分別為“計算實際投資數據,了解投資的現狀”;“進行計劃值與實際值比較分析”;“發現偏差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議”。

2、重點需要關注:

2.1計算實際投資數據,了解投資的現狀,計算實際投資數據,了解投資的現狀。

2.1.1計算實際發生的投資數據是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在施工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它包括工程數量及價格的計算、施工過程中發生的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索賠等價格調整事項、期中付款的審核等。

2.1.2工程數量及價格的計算往往在設計過程及招標過程中就計算過,但這些計算可能與施工過程中的數量有所出入,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索賠及價格調整等事項,因此造價工程師必須對實際工程量進行計算。

進行工程量的計算也是向承包商支付期中付款的依據,通常建筑合同一般按月結算,在項目的施工階段簽發的中期付款證書通常是一種控制性證書,其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避免承包商不合理墊資的現象,公平兌現承包商的利益,另一方面是預防“工程款付過頭”而產生風險。

2.1.3造價工程師進行實際工程數量的計算的另一個目的就是使業主了解投資的現狀,這就要求造價工程師要經常更新并調整工程投資的目標值實現狀況數據,同時幫助業主制定下一階段開支的預算表,以供業主財務的安排及其他用途。

2.2進行計劃值與實際值比較分析

進行計劃值與實際值比較分折就能使進一步采取的投資控制措施更加具有針對性。如果說項目的前期及設計階段的工作是進行投資規劃的話,那么計劃值位于實際值的比較可以檢驗工程建設的投資是否按計劃執行。計劃值與實際值的比較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其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概算、預算與結算之間的比較,各分項合同“合同造價”與實施結果的比較等。這些比較可以通過建立合同管理臺帳、建立投資目標值內容動態對比表等方法來實施。

2.3發現偏差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議

對于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要求造價工程師除了計算已發生投資的數據,反映已完工程的造價,并作計劃值與實際值的比較之外,還要求造價工程師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投資控制措施意見。動態的偏差分析還應延伸到對未完工程的造價預測工作,從而使工程造價的預測工作成為不可缺乏的內容。

二、項目的竣工階段

完成竣工結算審核或合同清算工作。

協助業主正確編制工程竣工結算報表等資料文件,協助業主完成財務竣工決算的審核工作。

提供造價咨詢的最終總結報告。

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后,表明業主或其代理人對承包商的工作接受,承包商除了保修期外的義務全部完成。此時造價工程師應該根據合同中關于工程價款的規定及施工中出現的增減情況進行竣工結算及未付尾款的計算,同時編制竣工結算和合同清算報告,最終提供造價咨詢的總結報告。

根據國家政策規定還可能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實施的“竣工的決算審計”。此時造價工程師應當為審計人員的決算審計工作提供幫助。

三、其它

完成業主提出的其他合理的造價控制服務要求。

四、總結

在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過程中,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必須通過建立組織機制、應用技術經濟、結合工程技術、強化合同管理四項措施來實現投資的規劃及投資控制這兩大職能。

“建立組織機制”指在業主方的協調下,與項目參與的其他方一起討論,明確投資控制人員的任務分工和管理職能分工,編制投資控制工作流程。投資控制工作與質量控制、進度控制工作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投資控制不只是工程造價咨詢機構一家單位的事,需要項目參與方的共同配合。目前我國的許多項目在組織上,由于缺乏明確的職能分工,直接影響到造價咨詢的效率和效果。

“應用技術經濟”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編制投資切塊、分解的規劃和詳細計劃,編制資金使用計劃并控制其執行,投資動態控制――計劃值與實際值的比較,提出控制報表,付款審核,為業主提供各種經濟信息等。

“結合工程技術”是指造價工程師的工作必須緊密結合工程技術的知識。要求能夠正確的判斷所采取的設計或者施工技術在經濟合理性,對設計施工方案、設備選型等事項進行技術經濟的比較分析,根據技術方案、施工工藝來控制施工中發生的費用。造價工程師在提供咨詢服務過程中,應該對施工現場及施工技術十分了解,對施工方法也應具有相應的掌握。這也是國際上造價工程師的工作不能由注冊會計師承當的一項重要原因。

“強化合同管理”是工程造價咨詢機構進行項目投資控制的一項主要措施,包括幫助業主選擇承發包合同的類型,分析有關合同條款對工程造價控制的影響,建立合同管理臺帳,處理合同執行過程中的變更及索賠等問題,實施對工程建設各項合同的全程監控管理,這些工作對做好工程造價的控制是不可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