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我對學習對生活有用地理理解

我對學習對生活有用地理理解

2024-07-31 閱讀 2109

關于我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課程標準》指出:“地理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突出反映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地理現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問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能力。”《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進一步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選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等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學生的生活品位,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充分表明: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特別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聯系。

早在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就強調: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這種教育會使學生步入社會后,在一段時間內感到很難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面對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到在校是一個“無用的學習”過程。那么,讓在校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接軌,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觸社會生活,則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

通過建立地理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體現下述價值追求:使學生領悟和認識地理學科在解釋周圍環境、不同尺度區域乃至全球的各種自然特征與人文現象中的獨特作用;初步學會選擇與評價空間位置,能夠理解現代社會中各種生活現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確鑒賞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觀;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感受地理學的美,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形成對自然的人文關懷,更好地適應生活、欣賞生活、規劃生活;認識地理對于未來進一步學習的作用;能夠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世界,不斷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的途徑有很多種,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加以滲透。

1.關注地理環境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理解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關注地理與服飾、地理與飲食、地理與民居、地理與出行、地理與防災減災、地理與旅游、地理與疾病防治等,闡述其中所蘊涵的地理背景和原理,使學生認識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地理環境唇齒相依,體會地理課程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1)地理與服飾

阿拉伯地區的居民喜歡穿長袍,戴頭巾,服飾的顏色以白色為主。因為阿拉伯人多生活在熱帶沙漠氣候區,氣候炎熱干燥,太陽輻射強,日照強烈。

我國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大袍。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一般日平均氣溫要比同緯度平原地區低20℃左右,又由于空氣稀薄,日照強,氣溫日變化大,因此,獨特的高原氣候形成了藏族牧民的穿著特色。

(2)地理與民居

我國西北地區的傳統民居多為屋頂平、墻體厚、窗戶小、冬季保溫、夏季防暑的“平頂土房”,這與西北地區光照強烈、降水稀少、溫差大、風沙多有關。南方西雙版納地區則形成了屋頂陡斜、四壁透風、房體高架、上下分層的干欄式“竹樓”、“木樓”等民居類型,這與該地區氣溫高、降水多有關,既有利于散熱,又有利于迅速排除屋頂水分。

2.關注地理與生產之間的聯系,闡述地理在生產中的應用

地理與生產的聯系十分密切。例如,農業、工業布局離不開一定的地理環境。交通運輸、貿易、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區規劃、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等等,這些問題都可能是學生步人社會后會遇到的實際問題,其解決都需要運用地理知識。學習地理知識在現實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實例,使學生體會地理對于生產建設的巨大作用,是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體體現。

3.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經驗,闡述地理現象、地理概念、地理特征

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知識,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中已知的地理現象,分析其中蘊涵的地理原理、地理規律,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或者引導學生運用地理原理、地理規律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對提高生存能力的巨大意義。例如,在學習地圖中的方向時,不應僅局限于課本中提到的幾種方法,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野外如何確定方向(例如,立竿見影可判斷方向;樹枝通常南方密集而北方稀疏;樹皮光滑的一面指示北方;等等)。

案例1在生活中學用地理

篇2:宿舍教學樓消防火災應急疏散預案

宿舍(教學樓)消防火災應急疏散預案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要場所,人員密集,流動性大,而且學生大都是未成年人。

因此,必須加強學校的消防安全檢查,認真排除消防隱患。現根據上級部門的指

示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消防火災應急疏散預案:

(一)成立學校消防火災指揮小組

組長:李勝

副組長:陳國秀陳和歲李翠蓉

(二)主要職責

1、學校的校長全面負責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其中學校消防災指揮小組的副組長

為防火負責人。

2、消防火災指揮小組要認真執行消防法規,規章,主持制訂各部門的消防安全制

度和防火安全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逐級落實。

3、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4、對全體師生員工進行防火宣傳教育,普及消防知識,提高防火意識;制定對教

職工的消防安全評價措施。

5、進行經常性的防火安全檢查,防止和消除安全隱患。

6、完善消防設施,配備消防器材,改善消防安全條件。

7、確定重點防火部位,組織制定滅火方案,落實安全管理措施。

8、組織本單位的消防滅火工作,追查處理火警事故,協助調查火災原因。

9、火災發生時,要冷靜的組織師生快速有序的逃離現場。

10、及時,詳細,準確的上報火災情況,認真傳達和執行上級的指示。

(三)處理程序

1、當遇到火災時,發生火災區域的師生首先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在火勢不大的情

況下,以最快的速度在初起火災階段將火撲滅。

2、以最快的速度報告有關管理人員或在場的教師。各管理人員以最快的速度一面

派人打開安全出口,切斷電源,撥打電話“119”報警和向在校(住宿)的師生示警

,一面打電話報告消防火災指揮小組,住宿教師應予協助。

3、向“119”報警時,內容必須完整。即必須報告發生火災的單位的詳細地址,

火勢情況,報警人的姓名及電話號碼。

4、火災疏散逃生的組織指揮。當學校的領導(無論何級)得到火災事故報警后,立

即趕赴火災現場指揮師生疏散,以在火災現場的最高級別領導為撲救現場總指揮

,其他人員必須無條件地聽從指揮。

5、疏散逃生的組織分工。火災現場的總指揮負責指揮,管理人員迅速通知師生并

告知按下達的指令和規定的線路有秩序地撤離,同時命令切斷電源,搬走易爆易

燃物品。

6、撤離順序。

無論是教學樓還是宿舍樓,最先起火的那一層首先撤離,緊接著是先從起火的上

層開始,從下層依次到上層方向撤離,然后再從最先起火的下層開始,按從上到

下的順序依次撤離。如果火災發生在最高層,則按從高層到低層的順序撤離。火

災點的下一層至第一層是否撤離,由火災現場總指揮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7、在撤離時,學生要服從指揮,不得爭先恐后,相互擁擠,以防互相踐踏。學生

可否攜帶物品,一律按火災現場最高指揮的命令執行。

8、當火勢過猛,樓道被煙火封鎖住的逃生辦法:

用水澆濕全身,用濕毛巾或衣物罩住頭部,用半蹬姿勢順僂梯往下撤離。

在無法通過煙火封鎖時,可用濕被或床單封住衛生間門,呼救等待救援。

在既被火封鎖,救援人員又未能到位的危急情況下,可用繩索或將數床床單邊接

成條,系住一端沿布條攀沿逃生,切忌擅自往下跳。

篇3:小學體育活動體育教學安全制度

瘦西湖第三小學體育活動、體育教學安全制度

(一)體育活動:

1、體育活動,實行誰組織誰負責的原則。老師組織學生體育活動,要認真檢查

體育設備,對已損壞,不符合要求的設備,嚴禁學生使用,并及時報修并出示警

示標志。

2、開展活動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講明活動要領,做好示范,指導以及

防護工作,運動前做好各項準備活動。

3、老師不得指導學生開展有危險性的活動,學生不準離開老師自行開展有危險

的活動,學生要聽從教師指導,學會正確的運動技術和自我保護。

4、在體育活動中老師有組織,指導的責任,因組織指導過錯造成學生身體傷害

事故老師要負責任。

5、不要強行讓學生做一些力所不及的運動。

(二)體育教學:

1、任課教師必須在上課時講清楚運動注意事項,準備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嚴格實行體育用具使用前的安全檢查。

2、學生必須遵守課堂常規,按時上課,聽從指揮,不遲到早退。

3、上體育課任課教師必須穿運動服,球鞋。

4、認真做好準備活動。

5、學生要聽從教師指導,學會正確的運動技術和自我保護。

6、體操練習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相互保護,幫助。

7、體育課或課外鍛煉中,凡出現受傷情況,應及時送往校醫務室或醫院,并及

時向校長室匯報。

8、學校任何人一律不得組織學生到校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