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語言
操作是學生動手、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而語言是思維的外化,是思維的物質形式,知識的內化與相應的智力活動都必須在伴隨著語言表述的過程而內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折、看、涂、想、說”進行。折:讓學生用一張紙折成均勻的四份;看:引導學生觀察,1、多種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幾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樣?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紙,思考怎樣用分數表示?說: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想的過程?分數的意義是怎樣表述的?等等。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引發思維和用數學語言表達,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還可以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可以豐富感性認識,通過有條理地說操作過程,可以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思維活動,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兒童的數學語言得到強化。
總之,小學生數學語言的培養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長期的任務。它使學生獲得數學交流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聽說能力。
篇2:應當重視對幼兒數學語言理解能力培養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應當重視對幼兒數學、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
我在一線工作多年,近今年專注于兒童數學教育的研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3
歲的孩子能唱數到十,卻不能一次伸出3根手指頭,不能準確取出3件物品;5歲的孩子能唱數更
大的數,卻不能一次取出6根小棒。這說明他們僅僅是知道這些“數詞”的讀音,并不理解其實
際意義,并不懂的“數”與“量”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他們還沒有建立起數概念。
從語言學的角度上看,這種現象體現出來的是幼兒對這些“數詞”的理解不夠。本人還注意
到:一些小學生計算能力很強,簡單應用題也做得很好。但是,稍繞一點彎或是做文字式題就感
到吃力。這更能說明孩子并非不好好學習,只是對表述數量關系的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夠。
曾經有報道說:學生數學能力差,主要因素是語言理解能力發展不足。公式、公理背得滾瓜
爛熟,卻不知道題目讓你解答的是什么。
3~4歲(剛入園的)幼兒怎樣呢?我們做了一些簡單的測試,如:當請幼兒把手伸出來時,
有的孩子會伸出“一只”手,有的會伸出“兩只”,還有的會看著你不動;當讓她們“伸出一只
手”時,有的孩子會變成“兩只”,當換成“請伸出你的一雙手”時,有的孩子會將原來的“一
雙”變成“一只”等。當請幼兒排隊時,幼兒并不知道“排隊”是要干什么,最初,需要老師一
個一個的擺。
當幼兒知道了“排成‘一隊’”這個概念的意義后,你讓他們“排成‘兩隊’手拉手‘一對
一對’的走”幼兒又會不知所措。這反映出幼兒對數量詞的理解不夠。
說明在成人看似簡單的問題,對幼兒來說并不簡單。而這類詞(包括一對、一隊、一組、一
行、每一組、第一等能表述數量關系和幫助理解數概念的詞語)是幼兒生活中經常遇到并需要解
決的實際問題。對這類詞的理解不僅有助于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做出快速反應、解決生活和游戲
中的實際問題,更有助于幼兒積累與數學相關的生活經驗、理解數概念、建構數學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詞經常出現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而在家庭中則用的較少。如果我們
的教師能夠用大量的數量詞來體現數量關系,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有意識地進行滲透,使幼兒能
夠體會(包括數、量、形、時間、空間、方位等)數量關系的意義,以理解數量詞為切入點,對
幼兒進行數學理解能力的培養,那么,對正處在語言和數學能力發展關鍵期的幼兒來說,將在不
需為學習語言和理解數概念付出額外的智力負擔的情況下,輕輕松松獲得大量的能夠解釋數概念
的語言,幫助他們理解和表達數量關系、建立數概念。
這實質上也是《綱要》提出要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數學、培養數學能力的關鍵意義所在。可
惜的是,在具體的執行中被許多教師忽略了。
對幼兒來說,語言不僅僅是重要的交際工具,還能幫助思維發展。幼兒在認識數學概念的過
程中,更需要語言來幫助理解概念的內涵。他們通過操作、擺弄等外部動作“內化”為思維活動
,再通過語言將感性認識予以整理、歸納、概括、明確概念的內涵。
數理語言不同于一般的文學語言和日常交際用語,這是由數學自身的學科性決定的。在數學
活動中,語言是為掌握數學概念和表述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服務的。要使幼兒理解“數詞”、“數
量詞”的意義,就需要用幼兒能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解、讓他們用具體操作進行感受、探究、驗證
、發現這些詞的意義的實質。
但是,令人擔憂的是“大人們”(包括家長和一些教師)往往注意不到這些細節,或者連自
己也解釋不清楚,忽略了對幼兒數學理解能力的培養,錯過了對正處于語言和數學能力發展關鍵
期,等到發現孩子數學成績差時,還在埋怨孩子貪玩、不好好學習,不惜重金去請家教,其結果
是補得了一時,補不了一世。
令人痛心的是,那些家長們擲去了重金,卻仍然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數學成績差,是幼兒期數
學思維能力準備不足造成的!是由于自己的疏忽而使孩子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夠造成的!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3:中學青年教師培養方案
一、指導思想:
一流的學校需要一流的師資。為了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把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作為學校的校本培訓重要內容之一,以此提高青年教師“思想素質、理論素質、業務素質、身心素質”四個環節,開展一個由普及到提高再到拔尖,力爭在較短時間內為學校建造一支師德高、業務精、理念新的梯隊型教師隊伍。提高我校的綜合競爭力,為我校“樹名師、育名生、創名校”的三名工程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二、培養內容:
1、思想素質:通過對教師的禮儀修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方面的培訓來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
2、理論素質:通過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科研理論知識等方面的培訓來規范常規工作。
3、業務素質:通過對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培訓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4、身心素質:通過教育學、心理學、自我分析等方面的學習與反思形成教師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培養對象:
高明雙、高秋影、趙德月等青年教師。
四、培養目標:
通過本學期各種培訓,他們能慢慢熟悉學科教學工作→能更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最后充實到各科教學中,早日成為教壇尖兵。
五、具體措施及要求:
1、培訓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科中考考試科目作為自己學習內容。
2、通過自學,集中學,開設講座等各種途徑進行培訓。
3、受訓教師積極參加由教研室組織的各種培訓,要堅持跟班聽課。
聘請師德好,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擔任新教師的指導老師,開展拜師結對活動。
4、受訓教師要開展“五個一”活動:上一節匯報課,獨立出一份試卷,寫一篇教育教學體會文章,組織一次學科課外活動或班隊活動,抽測一次教學成績。
5、受訓教師每周要上交學習筆記、反思,匯報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