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轉載機減速器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時間:2016年3月21日地點:會議室主持人:劉參加人員:職位書記技術員副隊長班長老工人簽字會議內容:金:必須按更換轉載機減速器補充安全技術措施施工。李:作業前必須做好安全確認工作,尤其是清凈作業地點浮石險塊,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三項制度。潘:施工過程中在運順轉載頭前后各5米處拉好警戒旗,禁止一切人員通過,如必須通過,需與安監員和現場負責人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在轉載機里側快速通過。劉:拆裝電機和減速機嚴格按措施執行,停電、停水等工作必須有專人負責,必須有跟班干部或工班組長現場指揮。更換轉載機減速器補充安全技術措施一、施工項目名稱:更換轉載機減速器。二、施工目的:轉載機減速器出現故障時,需要更換。三、施工地點:綜采工作面轉載機頭。四、施工前準備:1、施工材料及工具準備:施工前準備好4臺5噸起重機,6掛40T運輸機鏈配合大環和M20mm×75mm螺栓。2、現場環境勘察:施工前由施工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進行現場環境勘察,勘察內容如下:1)勘察施工地點的工作環境及施工工具的完好性,確保施工過程中不出現差錯。2)勘察作業地點通風情況,確保瓦斯不超過1.0%。3)勘察上幫及頂板浮石險塊,及時清凈。五、施工方法:1.更換轉載機減速器:1)將轉載機、破碎機、皮帶停電,并將減速機用起重機可靠固定。2)拆下電機與減速器連接部件及水管、油管,并用破布將各管口堵嚴。將電纜捆使用2根鋼絲繩吊掛在棚梁上以不妨礙安裝和拆卸為準。3)將舊電機運至不妨礙安裝新減速器的合適地點,并固定牢固。4)拆下減速機與轉載機機頭間螺絲。5)用起重機將已分離的減速器拉出。6)用起重機將新減速器與機頭對接,螺絲(型號為M30mm)6個緊固牢靠。7)將新減速器與電機對接。8)如舊彈性塊磨損嚴重必須更換,且必須使用標準型號。9)將減速器與電機連接的螺絲(型號為M36mm)5個緊固牢靠。10)減速器要注合適且經過過濾的潤滑油,同時將電纜捆用起重機緩緩放下并環好冷卻水管和油管。11)安裝完成后,送電點動2次,檢查有無異聲、刮卡等現象,確認無問題后再正式運轉。2.技術要求及有關計算:使用起重機起吊時起重機的安全系數分析:起吊最大件時,使用4臺5噸起重機,根據要求,多臺起重機同時使用時,起吊重量小于各臺起重機額定起重量總和的一半。即4×5/2=10噸>3噸(減速器按3噸計算),因此選用4臺5噸起重機起吊,起重機安全系數滿足要求。六、安全措施:1、所有施工項目施工前必須明確施工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施工負責人為各班班組長,安全負責人為當班跟班干部。2、措施中所述“停電”是指在設備開關處同時停電,施工過程中防止誤送電傷人。3、拆卸、安裝過程中,使用起重機時防止鏈條斷傷人。4、作業地點懸掛便攜檢查瓦斯,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作業。5、施工前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找凈作業地點幫頂浮石險塊。6、施工過程中嚴禁作業人員身體任何部位進入各部件對口內,如必須進入時必須墊合適厚度的木柈做二次保護。7、施工前必須由施工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在二部皮帶頭處切斷二部皮帶電源,串車處切斷轉載機電源。8、安裝過程中,不準損壞電機和減速器的水嘴或油嘴。9、拆裝時,重要部位或表面需要敲打時要使用銅棒,拆卸下來的小件要放在工具箱內,防污染、丟失或落入機殼內。拆卸、安裝過程中,不準損壞電機和減速器的水嘴或油嘴。10、使用風動扳手拆卸螺栓時,風管的U卡要上齊全,嚴禁用鐵線代替,風動扳手和風管接頭要設二次保護,防止風管脫落傷人。11、安裝時,各部對口螺栓要達到緊固力,嚴禁出現螺栓松動。12、安裝完成后,要組織聯合試運轉,待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后,送電點動1—2次,以免有刮、卡等現象,確認無問題后再正式起動。13、施工過程中使用單體、起重機按0906作業規程中使用單體、起重機安全措施執行。七、事故案例:1、1999年9月16日皮帶隊S2701運順借機作業觸電亡人事故一、事故經過1999年9月16日白班,運輸隊接上班匯報,s270l運順絞車兩相電。機電班長梁等人前去處理,經查發現930米處電源四通接線盒有故障,于9時40分切斷中切眼附近移動變電所DW350開關電源進行處理。由于電纜距接線盒長度不夠,由皮帶隊電工班領工楊帶領周立新協助運輸電纜,處理故障。10時40分,皮帶隊電工喬趕來向楊匯報:3#潛水泵不上水,處理不了。楊讓喬協助運輸隊接電纜,自己拿著兆歐表到1390米處排除3#潛水泵的故障時,因3#潛水泵同運輸隊正處理的電源接線盒是同一電源,楊借運輸隊停電處理故障的時機,沒有切斷控制3#水泵的BAC-16開關電源,違章借機作業。12時50分,當楊接更換的潛水泵的第二根電源線時,運輸隊排除電纜故障后送電,楊觸電,搶救無效死亡。二、事故原因1、皮帶隊領工楊在接設水泵電源時,沒有堅持“掛牌、自停、自檢、自送”的制度,違反操作規程,借機作業,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這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2、本人安全意識淡薄,圖省事,工作麻痹大意。3、領導干部日常安全教育和督促不夠。2、20**年5月9日大礦地面卸單體傷人事故一、事故經過5月9日15:20分,機廠按習慣做法準備卸汽車載的120棵2.2米長單體,即安排吊車把四臺礦車分別停放在汽車周圍,其中汽車左側放一臺,后側放一臺,右側放兩臺,礦車停好后,大家就一起打開車箱板分別擔放在各礦車上沿上,其搭接長度約100mm,班長沒有仔細檢查安全情況,大家就開始站在車箱板上卸車,先后裝完后車和右邊兩臺車,約15:30分最后一臺車(左側車)裝一半左右(汽車上僅剩十余棵單體)。突然車箱板與礦車分離,上邊二人墜落,胸部磕在礦車沿上。二、事故原因1、指揮礦車停放位置的指揮員指揮不當。礦車與汽車間距大,使汽車箱板與礦車上沿搭接距離小,導致汽車卸載后受壓的輪胎及彈簧還原車體升高,箱板原搭接長度減小(事先沒有考慮到)最后一頭脫離墜落,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2、礦車停放后,汽車箱板與礦車搭接是否牢靠,班長沒有親自檢查,匆忙作業。3、臨近收工,職工作業時急而不穩,作業過程搭接距離減少沒有及時發現。4、職工自主保安意識不強,防范能力差。八、避災路線按作業規程一并貫徹:
篇2:更換減速器安全作業規程
1.適用范圍
涉及到更換減速器操作的所有場所使用。
2.一般規定
1)從事檢修的人員必須經過有關培訓,熟知所檢修設備的結構、性能以及操作規程,經考核合格后可以執行檢修任務。
2)各參與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安全規程要求穿戴好防護用品(包括:安全帽、防砸鞋、防護手套以及有關特種工作必備的防護眼鏡和其他防護用具的正確佩帶);女工發辮要盤入帽內,禁止帶圍巾、穿高跟鞋和拖鞋或赤腳在現場作業,并攜帶對講機和手提燈。
3)對于不同的檢修場所,要嚴格執行相應的規章制度,杜絕“三違”。要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和《設備操作規程》
4)檢修或進入設備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申請停電--驗電--上鎖,停送電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
5)各現場負責人員積極做好防火預防措施,將必要的滅火裝置準備到現場。注意電氣焊夜間使用防火安全事項。
6)嚴格按照特種工器具使用要求進行操作,不能麻痹大意;特種工器具使用主要包括電氣焊的使用、導鏈的使用、千斤頂的使用等。
7)作業現場必須保證足夠照明,確保人身安全;在廠區內嚴禁吸煙。
2.作業工序
1)檢查設備工作狀態:
2)分析更換原因:
3)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檢修方案。
4)使用工具及材料:5T導鏈兩臺、3T導鏈兩臺、1T導鏈兩臺、1M繩扣四條、2M繩扣四條、卸扣4個、30T液壓千斤頂1臺、20T拔輪器1臺、氧氣乙炔1套、電焊機1臺、12寸活扳手兩把、20-30兩用扳手兩套、30-70錘擊扳手1套、手鉗2把、減速器一臺。
5)把所有的工具和材料搬運到現場并清點好數量。
6)工序:將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拆除電機與偶合器的連接→拆除偶合器與減速器的連接→拆除減速器與頭部裝置的連接→拆卸減速器底腳螺栓并把減速器吊裝到適當位置→清理安裝位置并測繪兩臺減速器的關鍵尺寸→把新減速器吊裝到安裝位置→恢復減速器與頭輪的連接→恢復減速器與偶合器的連接→恢復偶合器與電機的連接→操平找正→恢復所有連接→給減速器加油→試運行沒問題時清理現場→記錄有關數據并作好檢修記錄。
4.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前:
1)檢查勞動保護用品的完好性,佩帶符合要求。
2)確定檢修方案。
3)認真清點檢修所需工具的可靠性,認真檢查減速器的完好性,并把潤滑油搬運到現場。
(2)工作中:
1)在設備檢修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備安全規程作業。
2)各檢修負責人抓好檢修工作,確保安全無隱患的同時嚴把質量關,對所負責項目的檢修質量負全部責任(包括外委施工單位)。
3)由于此項工作涉及吊裝工序太多,要嚴格按照吊裝操作規程作業。
4)在檢修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立即向廠集控室匯報,廠集控室根據事情的情況匯報相關廠領導。
(3)工作后:
1)完成作業后,相關作業人員必須清理恢復現場,做到文明施工。
2)檢修完成后,試車1小時以上,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
3)將現場存在的隱患記錄在案并匯報主管廠領導。
篇3:更換地面選矸皮帶機頭滾減速器開氧開焊安全技術措施
由于出煤量大,地面選矸皮帶原來的運轉速度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經研究決定將原來的減速器、滾筒更換為運轉速度快的電動滾筒,并將滾筒支撐架進行改造。為了保障施工期間的安全工作,特編制此安全技術措施。
一、重大危險源及危險因素辨識
1、作業時,消防器材不合格,突發事情不能及時遏制;
2、開氧開焊前,未檢測瓦斯濃度,引發事故;
3、開氧開焊前,未灑水滅塵,引發事故;
4、開氧開焊時,勞保防護用品不全,傷害作業人員;
5、開氧開焊時,不及時把焊渣用水澆滅,引發事故;
6、作業完畢,未及時將氧焊、電焊運走,易引發事故;
7、皮帶滾筒安裝扭曲,損壞設備。
二、施工地點:地面高架皮帶
三、施工內容:選矸皮帶機頭滾、減速器、電機更換為電動滾筒
四、準備工作
1、作業前把合格有效的消防器材(盛水的水桶、有水的水管、2個合格滅火器、沙箱、消防鍬等)準備齊全,并搬運至現場。
2、灑水滅塵,檢查作業地點周圍的瓦斯濃度。
3、把電動滾筒、電焊機、氧氣瓶、乙炔瓶、風筒布(或鐵皮)等工具材料搬運至現場。
五、安全技術措施:
1、編制的施工安全措施,必須傳達到每一名施工人員,認真學習后,方可施工。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施工,嚴禁違章作業。
2、施工作業前,先將皮帶停止,把開關斷電、閉鎖、掛牌并安排專人看護。
3、作業前將皮帶周圍的浮煤清理干凈,并灑水滅塵。在施工地點擺放齊全有效的消防器材(盛水的水桶、有水的水管、2個合格滅火器、沙箱、消防鍬等)。
4、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滅火器材。
5、作業時要有隊干、安全員、瓦斯員現場跟班指揮監督。
6、作業前瓦斯員先將作業地點2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確保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可作業;跟班隊干、安全員在施工前檢查作業地點及周圍的煤塵是否清洗掉,是否有易燃物品,確認安全方可作業。
7、使用氧焊、電焊時必須安排專人負責噴水,氧氣瓶、乙炔瓶間距必須保持在5m以上,并且保證施工地點通風良好。
8、作業時,瓦斯員要不定時對施工地點20m范圍的瓦斯濃度進行測試。
9、使用電焊氧焊改造滾筒支撐架時,必須按電動滾筒的規格尺寸進行改造,嚴禁隨意改造。
10、使用電焊氧焊時,必須保證作業地點通風良好,并且在作業地點的下方用風筒布或鐵皮把開氧開焊時的焊渣接住,以防止落入碳堆。
11、施工人員必須保證勞保用品穿戴齊全、完好、緊湊。
12、氧焊、電焊作業完畢必須用水將作業時留有的焊渣澆滅并清理干凈。迅速將氧氣瓶、乙炔瓶、電焊機搬運走。
13、改造更換完畢后,吊車把滾筒吊起至機頭進行安裝,安裝時必須把固定用的螺栓緊固,并且不得有扭勁現象,然后接線把皮帶緊好。
14、皮帶緊固完畢,送電試運轉進行調試,皮帶運轉一段時間,調試好后,將作業地點清理干凈,并把人員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