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井更換減速器安全技術措施
我礦主井提升機減速器在6月中旬發現二軸大齒輪有一輪齒斷裂,同時其附近有兩處裂紋,且該裂紋有不斷發展加深的趨勢,嚴重威脅到礦井提升的安全。為消除隱患,經研究決定對該減速器進行更換。為確保整個施工過程順利有序進行,特制定該措施,望相關施工單位認真遵照執行。1?施工時間:2012年12月3日8:00---12月8日8:002?施工地點:?主井車房3?施工單位:?機電二隊?巖巷一隊?安裝隊施工負責人:?鄭春迎?趙紅亮郭俊曉現場負責人:陳春林?趙懷超任國嶺4?安全措施4.1施工所用的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機具、設備等要做到堆放整齊、標識明顯、不得侵占道路及安全防護等設施。4.2凡參加施工人員,必須學習本措施的有關規定,要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為主的指導思想,每班施工前要開安全會議,由指揮者或安全負責人講清當天有關安全事項,嚴禁冒險作業。4.3全體人員要按照規定配備各種合格的防護用具,不得違犯安全操作規程。4.4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相互照應,除注意自身安全外,還應注意監督周圍人員的安全,嚴禁在工作中嬉戲、打鬧,注意力集中,時刻留意危險信號。4.5小心謹慎施工,發現不安全因素停止作業,并匯報機電科,待消除隱患后,方可繼續作業,嚴禁隱瞞不報。4.6施工前,應將主井車房二層西門可靠關閉,不得打開,以防施工墜落。如確需打開西門吊運設備,起吊過程中人員要特別注意安全,起吊工作結束隨即關閉。4.7堅持杜絕“三違”現象。4.8設備起吊、搬運4.8.1起吊設備必須由有證、有經驗的人員操作。4.8.2設備起吊時要有專人指揮,并設置警戒線,非施工人員禁止入內。4.8.3起吊前對主井車房電動單梁起重機(規格型號:LD16—11.48,額定起重量為16t)的電氣部分、機械部分進行檢查,發現電氣接點接觸不良、電氣老化或者機械部分有裂紋、開焊等缺陷,必須及時修整、排除,以保證設備安全可靠運行。4.8.4起吊前要察看被起吊設備捆綁是否牢固,以及有無其它雜物,確定捆綁牢固方可起吊。4.8.5起吊設備下嚴禁站人,起吊時不得有人靠近,更不允許將頭伸入被吊物件下面觀看情況。4.8.6起吊前,先對起吊物進行預受力,保證四條鋼絲繩受力均勻。4.8.7正式吊(抬)起物體前,對其各部分進行全面檢查,再稍微將物體吊(抬)起,檢驗全部工作的正確性和可靠性,確認安全可靠后再正式吊運。4.8.8穿過起吊物起重鼻的鋼絲繩,在預受力過程中,用棉布或軟質材料將其與起重鼻隔開,防止起重鼻棱角割斷鋼絲繩。4.8.9繩結必須正確而可靠,保證受載時不會滑動或脫落。繩卡型號必須和起吊用鋼絲繩的直徑相配合,不能過大和過小。每道繩結的繩卡不少于4道。4.8.10必須防止起吊物轉動或擺動,原則上要注意四點:一是重心轉到最低點再固定繩索;二是捆綁時繩索不許擰勁;三是各段繩索在起吊物上的固定點和長度都應適當,使繩索上端的懸掛點在物體重心的正上方附近;四是起吊前吊鉤必須位于物體重心的正上方。4.8.11多條繩索共同承載時,它們上端之間的夾角不宜大于60°。4.8.12繩索不受力的自由部分必須繞掛在吊鉤或起吊物上。4.8.13禁止在受載狀態下改變繩索的位置。4.8.14運送時防止起吊物擺動,指定有經驗的人員扶著起吊物,人員必須與起吊物保持一定的距離。4.8.15起吊物離地面不要太高,能通過最高障礙物即可。4.8.16起吊前,電機用四根同等直徑、長度的φ22mm鋼絲繩分別穿過電動機四角起重鼻上,每根繩頭分別用Y-22繩卡打成繩結(每根繩頭繩卡不少于4個),然后將繩結掛在提升機的鉤頭上。4.8.17減速器上蓋、齒輪軸、減速器箱等拆分起吊。4.8.18電機自重11t,新減速器自重10t,故以電機來選擇鋼絲繩及繩卡,具體計算過程如下:起吊電動機、減速器選用22NAT6*19+NF+FC型鋼絲繩,四根。電動機重量:G1=11000kg鋼絲繩每米重:1.8kg/m鋼絲繩總重:G2=1.8×5×4=36kg(每根以5米計算)總重:G=G1+G2=11000+36=11036kg鋼絲繩破斷拉力:SP=350.9kN?合格繩卡選用與鋼絲繩配套的Y-22的繩卡。4.8.19在運輸設備前,所運設備要連同車體捆綁牢靠,不得有松動,沿途要有人在側方查看所運輸的設備捆綁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4.8.20使用滾杠時嚴禁帶手套操作,當重物水平移動時,注意轉向角度,嚴禁捶擊。4.9所有電氣設備必須接地。4.10所有施工人員要熟悉施工方案,指揮者對施工者明確分工,并講明各步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項,使施工人員做到工作任務明確,施工方法清楚,安全注意事項。4.11切割、電焊安全4.11.1氧炔切割工和手工電弧焊工必須持證上崗。4.11.2氧氣、乙炔瓶擺放間距不得小于5米,遠離明火10米以上,乙炔瓶嚴禁倒置。4.11.3氣瓶應輕抬輕放,嚴禁碰撞。5、主要更換、施工項目5.1更換并安裝減速機1臺(拆舊換新)。5.2更換并安裝潤滑泵站1套及管路1套(拆舊換新)。5.3更換齒輪聯軸器1套(拆舊換新)。5.4更換棒銷聯軸器1套(拆舊換新)。5.5更換軸編碼器及配套皮帶輪1套。5.6減速器基礎的下落。5.7電機基礎加固,電機移位。5.8安裝電機制動器1臺。5.9安裝完畢系統試運行。在保證人員、設備安全的前提下,為使工程能夠按時順利完工,部分施工項目可以提前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部分工程也可同時施工,交叉作業。6、施工方案6.1技術性準備6.1.1組織技術人員及施工人員認真熟悉設計圖紙及有關技術資料。6.1.2審查核對與圖紙有關的設計圖紙,重點核對設計總圖、零部件圖,設備安裝與土建基礎圖的正確性。6.1.3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技術交底,學習有關設計圖紙資料,施工組織措施,安全技術措施和安裝質量標準等,分工明確,熟悉和掌握安裝工藝步驟、方法和要求。6.2設備基礎加固、測量放線與檢查驗收6.2.1以主軸中心線為基準,依據設備安裝基礎圖,檢查、校對基礎的中心線、表面標高、外形尺寸,地腳螺栓孔中心距及其它孔內尺寸,預埋地腳螺栓的中心線及其標高,其他預埋件的位置尺寸等。6.2.2依據設備安裝圖紙,機電部門配合基建部門對該加固的部分基礎提前進行加固。6.2.3基礎施工完畢,檢查基礎表面有無露筋、蜂窩麻面,裂紋等到缺陷。6.2.4基礎經檢查校核無誤后,進行預安裝。如有問題及時與有關部門協調研究處理。6.3設備開箱和清點檢查6.3.1設備運至施工現場后,對設備進行開箱與清點檢查。6.3.2開箱查明設備的型號和箱號,防止出錯。6.3.3開箱應先將頂板的灰塵掃除干凈,防止灰塵落到設備上,嚴禁設備受潮、淋水。6.3.4清點檢查設備時核對設備的型號、名稱、規格是否正確,認真核對關鍵尺寸是否與圖紙相符。6.3.5檢查設備是否完好。6.3.6檢查設備,清點零部件及附件是否齊全,裝箱單備件、廠家圖紙說明書及合格證是否齊全。6.3.7設備運輸時應設有防雨防潮措施,并派專人看管。6.4施工步驟6.4.1需加固的基礎工程應在設備安裝前凝固,并達到相應硬度、強度。6.4.2拆除高速軸軸端編碼器。6.4.3拆除減速機油管及電機電纜,減速機、電機底座、地腳螺栓等,并用千斤頂頂起來。6.4.4采用35T吊車停靠至適當位置逐臺將減速機、電機吊出,同時將新設備起吊就位。6.4.5以主軸為基準,依次將減速機、電機找平找正,緊固螺栓,并進行二次澆灌。6.4.6連接齒輪聯軸器、棒銷聯軸器,安裝皮帶輪、軸編碼器,安裝電機制動器。6.4.7安裝潤滑油站。6.4.8連接減速機油管,電機制動器油管。6.4.9清洗管路,加油。6.4.10試運行,驗收。6.5施工質量控制6.5.1提升機在安裝減速機、電動機、電機制動器時,機座下的墊鐵、基礎螺栓安裝及二次灌漿必須符合設計及《煤礦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進行安裝。6.5.2在安裝各機械設備的同時,與該設備相配套的電氣設備也同時按《煤礦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施工。6.5.3在每一項設備安裝完畢后,要對設備進行試運行,檢查是否滿足達到使用要求,并做好設備的試運轉記錄。6.5.4當全部設備安裝完畢并自檢合格后,便可通知相關單位進行工程驗收。6.5.5對于驗收后發現的問題,施工單位應在規定的時間內給予處理,直到達到驗收標準為止。7施工工藝及安裝質量,技術要求7.1墊鐵、基礎螺栓及二次灌漿7.1.1墊鐵的材料必須符合要求,嚴禁有裂縫。7.1.2減速器、電動機、電機制動器、皮帶輪基座所用墊鐵的表面粗糙度必須達到6.3的要求。7.1.3減速器、電動機、電機制動器、皮帶輪基座下的墊鐵在基礎上必須墊穩、墊實,在不影響澆灌的情況下,宜靠近基礎螺栓;放置墊鐵的基礎面必須經過研磨,墊鐵與基礎的接觸面積不少于60%。7.1.4每一組墊鐵宜減少墊鐵塊數,盡量不要超過三層,并將各墊鐵相互焊牢。7.1.5基礎螺栓的材質、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或出廠技術文件的規定。7.1.6減速器、電動機、電機制動器、皮帶輪基座的二次灌漿處應剁成麻面,墊鐵與基礎應接觸良好,并在灌漿前用水沖洗干凈。7.1.7灌漿時必須搗固密實,基礎螺栓嚴禁產生歪斜。7.2允許偏差項目7.2.1減速器、電動機、電機制動器、皮帶輪機座墊鐵安裝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每組墊鐵層數+1層-2層檢驗隱蔽工程記錄2墊鐵總高度不少于60mm-103平墊鐵露出設備底座邊緣10~30mm±54斜墊鐵露出設備底座邊緣10~50mm±57.2.2齒輪聯軸器兩軸同軸度:徑向位移允許偏差0.15mm,兩軸徑向傾斜允許偏差0.6/1000,外齒軸套端面處的間隙不應小于7.5mm。每一外齒軸套軸線對內齒圈軸線的傾斜角不大于0°30";當兩軸中心線無相對傾斜時,兩軸中心線允許有4.5mm的徑向偏移。7.2.3棒銷聯軸器兩軸徑向位移不應超過0.1mm,兩軸徑向傾斜不應超過2.0/1000,兩聯軸器連接后,中心線允許最大歪斜度≤0°20",端面間隙不應小于5.0mm,并不應小于實測的軸向竄動量。7.2.4減速器輸出軸的水平度嚴禁超過0.05/1000mm,用框架式水平儀在大軸軸頭上檢查。8試運轉8.1減速機安裝完畢后,必須進行試運轉(包括無負荷運轉和負荷運轉),調試和試運轉的要求必須符合設備出廠技術文件和《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8.2空運轉0.5小時,檢查各部分工作與潤滑狀態。負荷比時間(h)30%10060%150100%75投入使用----8.3負荷試車:8.4試車運轉中,聲音平穩,無沖擊聲;軸承溫升應小于35℃;油池溫升小于30℃。溫升異常應停機查明原因,故障排除方可繼續運轉。8.5整個負荷規范下,每隔2—5h停機檢查一次,檢查齒輪齒面情況,并作好記錄。8.6試運轉合格后,應對提升機主機及其附屬裝置重新涂漆,管路涂漆顏色,涂漆均勻,美觀,管路涂漆顏色如下表。項次管路類別涂漆顏色1稀油壓油管深藍色2稀油回油管檸檬黃色
篇2:更換減速器安全作業規程
1.適用范圍
涉及到更換減速器操作的所有場所使用。
2.一般規定
1)從事檢修的人員必須經過有關培訓,熟知所檢修設備的結構、性能以及操作規程,經考核合格后可以執行檢修任務。
2)各參與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安全規程要求穿戴好防護用品(包括:安全帽、防砸鞋、防護手套以及有關特種工作必備的防護眼鏡和其他防護用具的正確佩帶);女工發辮要盤入帽內,禁止帶圍巾、穿高跟鞋和拖鞋或赤腳在現場作業,并攜帶對講機和手提燈。
3)對于不同的檢修場所,要嚴格執行相應的規章制度,杜絕“三違”。要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和《設備操作規程》
4)檢修或進入設備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申請停電--驗電--上鎖,停送電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
5)各現場負責人員積極做好防火預防措施,將必要的滅火裝置準備到現場。注意電氣焊夜間使用防火安全事項。
6)嚴格按照特種工器具使用要求進行操作,不能麻痹大意;特種工器具使用主要包括電氣焊的使用、導鏈的使用、千斤頂的使用等。
7)作業現場必須保證足夠照明,確保人身安全;在廠區內嚴禁吸煙。
2.作業工序
1)檢查設備工作狀態:
2)分析更換原因:
3)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檢修方案。
4)使用工具及材料:5T導鏈兩臺、3T導鏈兩臺、1T導鏈兩臺、1M繩扣四條、2M繩扣四條、卸扣4個、30T液壓千斤頂1臺、20T拔輪器1臺、氧氣乙炔1套、電焊機1臺、12寸活扳手兩把、20-30兩用扳手兩套、30-70錘擊扳手1套、手鉗2把、減速器一臺。
5)把所有的工具和材料搬運到現場并清點好數量。
6)工序:將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拆除電機與偶合器的連接→拆除偶合器與減速器的連接→拆除減速器與頭部裝置的連接→拆卸減速器底腳螺栓并把減速器吊裝到適當位置→清理安裝位置并測繪兩臺減速器的關鍵尺寸→把新減速器吊裝到安裝位置→恢復減速器與頭輪的連接→恢復減速器與偶合器的連接→恢復偶合器與電機的連接→操平找正→恢復所有連接→給減速器加油→試運行沒問題時清理現場→記錄有關數據并作好檢修記錄。
4.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前:
1)檢查勞動保護用品的完好性,佩帶符合要求。
2)確定檢修方案。
3)認真清點檢修所需工具的可靠性,認真檢查減速器的完好性,并把潤滑油搬運到現場。
(2)工作中:
1)在設備檢修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備安全規程作業。
2)各檢修負責人抓好檢修工作,確保安全無隱患的同時嚴把質量關,對所負責項目的檢修質量負全部責任(包括外委施工單位)。
3)由于此項工作涉及吊裝工序太多,要嚴格按照吊裝操作規程作業。
4)在檢修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立即向廠集控室匯報,廠集控室根據事情的情況匯報相關廠領導。
(3)工作后:
1)完成作業后,相關作業人員必須清理恢復現場,做到文明施工。
2)檢修完成后,試車1小時以上,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
3)將現場存在的隱患記錄在案并匯報主管廠領導。
篇3:更換地面選矸皮帶機頭滾減速器開氧開焊安全技術措施
由于出煤量大,地面選矸皮帶原來的運轉速度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經研究決定將原來的減速器、滾筒更換為運轉速度快的電動滾筒,并將滾筒支撐架進行改造。為了保障施工期間的安全工作,特編制此安全技術措施。
一、重大危險源及危險因素辨識
1、作業時,消防器材不合格,突發事情不能及時遏制;
2、開氧開焊前,未檢測瓦斯濃度,引發事故;
3、開氧開焊前,未灑水滅塵,引發事故;
4、開氧開焊時,勞保防護用品不全,傷害作業人員;
5、開氧開焊時,不及時把焊渣用水澆滅,引發事故;
6、作業完畢,未及時將氧焊、電焊運走,易引發事故;
7、皮帶滾筒安裝扭曲,損壞設備。
二、施工地點:地面高架皮帶
三、施工內容:選矸皮帶機頭滾、減速器、電機更換為電動滾筒
四、準備工作
1、作業前把合格有效的消防器材(盛水的水桶、有水的水管、2個合格滅火器、沙箱、消防鍬等)準備齊全,并搬運至現場。
2、灑水滅塵,檢查作業地點周圍的瓦斯濃度。
3、把電動滾筒、電焊機、氧氣瓶、乙炔瓶、風筒布(或鐵皮)等工具材料搬運至現場。
五、安全技術措施:
1、編制的施工安全措施,必須傳達到每一名施工人員,認真學習后,方可施工。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施工,嚴禁違章作業。
2、施工作業前,先將皮帶停止,把開關斷電、閉鎖、掛牌并安排專人看護。
3、作業前將皮帶周圍的浮煤清理干凈,并灑水滅塵。在施工地點擺放齊全有效的消防器材(盛水的水桶、有水的水管、2個合格滅火器、沙箱、消防鍬等)。
4、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滅火器材。
5、作業時要有隊干、安全員、瓦斯員現場跟班指揮監督。
6、作業前瓦斯員先將作業地點2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確保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可作業;跟班隊干、安全員在施工前檢查作業地點及周圍的煤塵是否清洗掉,是否有易燃物品,確認安全方可作業。
7、使用氧焊、電焊時必須安排專人負責噴水,氧氣瓶、乙炔瓶間距必須保持在5m以上,并且保證施工地點通風良好。
8、作業時,瓦斯員要不定時對施工地點20m范圍的瓦斯濃度進行測試。
9、使用電焊氧焊改造滾筒支撐架時,必須按電動滾筒的規格尺寸進行改造,嚴禁隨意改造。
10、使用電焊氧焊時,必須保證作業地點通風良好,并且在作業地點的下方用風筒布或鐵皮把開氧開焊時的焊渣接住,以防止落入碳堆。
11、施工人員必須保證勞保用品穿戴齊全、完好、緊湊。
12、氧焊、電焊作業完畢必須用水將作業時留有的焊渣澆滅并清理干凈。迅速將氧氣瓶、乙炔瓶、電焊機搬運走。
13、改造更換完畢后,吊車把滾筒吊起至機頭進行安裝,安裝時必須把固定用的螺栓緊固,并且不得有扭勁現象,然后接線把皮帶緊好。
14、皮帶緊固完畢,送電試運轉進行調試,皮帶運轉一段時間,調試好后,將作業地點清理干凈,并把人員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