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辦幫扶村扶貧開發規劃方案
按照區委、區政府扶貧工作的部署,我辦掛鉤扶貧沙院鎮新洲村委會。為了使扶貧工作落到實處,抓出成效,特結合實際制訂此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
徹落實*****,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在區扶貧辦的指導下,按照扶貧開發“
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工作要求,結合扶貧對象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富有成效的工作措施,幫助扶貧對象脫貧致富。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機構。為了使扶貧工作落到實處,辦公室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領導為組長,領導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局、股、室有關同志為成員,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
(二)責任到人。以法制局、外事僑務局、廣州辦事處和辦公室各股、室為單位,成立幫扶小組,把65戶扶貧對象的幫扶工作落實到各小組,辦公室分管領導、法制局、外事僑務局、廣州辦事處領導相應指導各幫扶小組開展幫扶工作。
(三)措施落實。責任到各幫扶小組后,由各小組根據扶持對象的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在就業、住房、子女入學、低保救濟等方面進行救助。做到既“輸血”又“造血”,重點增強扶持對象自身“造血功能”,既解決扶持對象近期生活上的困難,又要重點增強他們自身的脫貧能力,讓他們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脫貧,最終實現長久脫貧,走向富裕道路。
三、工作要求
(一)各股室局,廣州辦事處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要把這項工作為日常的重要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努力抓出成效,
(二)要加緊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摸清扶持對象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扶持措施。
(三)要加強和扶持對象的聯系,關心扶持對象的生活,幫助扶持對象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
(四)要加強信息工作,及時總結工作中的經驗,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大力推進扶貧工作開展。
篇2: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
為了加快脫貧致富的進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大和*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我村被確定為“十二五”期間重點“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按照村制定的“經濟強村、產業富村、科技興村、文明治村”的發展思路,以“成方連片、規模布局、有序開發、共同發展”為工作思路,突出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為主題,以改善人民居住環境和提高農民收入為己任,以實現我村繁榮、穩定、和諧發展為目標,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全面實施貧困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特制訂北留缽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規劃。
一、北留缽村基本狀況
北留缽村地處獻縣段村鄉的西南部,全村395戶,總人口1435人,貧困人口戶223戶,貧困人口1091人。北留缽村民風純樸、勤儉愛勞、崇尚科學。全村有耕地4800畝,農用機井10眼,水澆地1600畝。我村是典型的農業村,基于傳統農業思想,農業作物種植品種單一,水利設施配備落后,糧食單產、總產量低。村自來水系統年久失修,事故頻發,存在極大的飲水安全隱患。村街道硬化程度差,一到雨季完全是“水+泥”狀態,出行極度困難。交通的滯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村各項經濟的發展。村兩委換屆后,領導班子一心為民,廣大村民脫貧致富的要求日趨強烈,但苦于缺乏啟動資金,村兩委班子也是無計可施。北留缽村的經濟目前已處于極度落后的狀態。
二、貧困狀況
(一)我村有395戶農戶,其中有貧困戶223戶,貧困人口1091人,低收入戶251戶,這些貧困戶中因缺少勞動力致貧的有112戶,因上學致貧的有76戶,因病致貧的有61戶。
(二)北留缽村致貧因素分析
1、脆弱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災害:貧困是社會發展緩慢和經濟落后的具體表現,與脆弱的生態環境是一對孿生兄弟。北留缽村地處華北平原,滹沱河故道北岸,以前多鹽堿地,土地貧瘠,經濟以傳統種植農業為主,基礎農業生產設施不完備,在很大程度上還在靠天吃飯,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發,直接影響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缺乏勞動力和發展能力:通過國家近二十年的扶貧工作,具備自我發展能力的個人和家庭,通過國家各種支持和幫助,逐步擺脫了貧困的狀況。而剩余的人口,多數因為受外部或內部條件的制約,缺乏自我發展能力。北留缽村也不例外,而且還成為了一個因缺乏勞動力和發展能力致貧的代表性村子。
3、因病致貧:近年來由于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惡性疾病通過多種途徑對家庭產生影響,除了影響個人和家庭的勞動生產能力外,而且還使他們的經濟狀況陷入困境。
4、因子女學費致貧:我村雖然不存在因貧困致兒童失去接受教育機會的現象,但是,子女教育費用過高,使得個別家庭承擔起沉重經濟負擔的家庭卻不乏一二。
新時期的貧困人口呈現出新的特點,導致貧困的原因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經濟水平發展到什么程度,殘疾人、老年人以及未成年孤兒都處于社會的劣勢地位,這些人口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實際存在著。因此對于目前存在的絕對貧困家庭,還需不斷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措施。北留缽村經濟狀況入不敷出,對這些弱勢人群,雖心存憐憫,但卻無力回天,只能靠政府民政部門及社會慈善組織的救助過日子。
三、指導思想
(一)基本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同志“**”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堅持gg開放式的扶貧基本方針,構建和諧、文明、小康新村的總體要求,看準貧困人口,緊扣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三項工作重點充分發揮和整合各種扶貧資源,大力推進貧困村的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促進本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二)、基本思路
在穩定解決我村貧困人口的溫飽現狀,夯實貧困村文明協調發展的基礎中,促進貧困村經濟、社會全面和諧發展、增強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建立和完善貧困村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圍繞改變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實施建設,提高人口素質的社會事業建設,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建設建設,以班子建設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制定和完善我村的扶貧開發規劃。
四、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
按照《*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有關農村規劃目標和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下發的《關于共同做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構建和諧文明新村工作的意見》的總體目標全面完成我村扶貧規劃實施穩定解決人口溫飽,促進我村經濟的全面和諧發展,夯實貧困村整體協調文明發展基礎,建立和完善貧困村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增強我村自我發展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條件。
2、發展目標的確立
我村位于獻饒公路與石油路的交匯點處,離縣城12.5公里,距106國道9公里。北鄰獻肅公路,獻饒公路與石油路從我村地域內穿過,對外交通便利。我村基礎性水利設施比較薄弱,但潛力性強。我村毗鄰正在籌建中的“獻王水庫”,紫塔干渠穿村而過,紫塔干渠也正在籌備擴建之中,這兩個水利工程的竣工,將為我村提供非常經濟、便利的水利資源。
北留缽是典型的農業村,具有深厚的農業種植基礎和豐富的種植經驗。我村現有溫室、日光大棚計44個,溫室、棚菜生產已經初具規模,我村棚菜種植戶還成立了一個瓜菜種植協會,為廣大種植戶提供著優質的產、供、銷服務,協會組織正在不斷的壯大。北留缽毗鄰李謝、西高莊兩個溫室棚菜生產基地,毗鄰李謝、高莊兩個蔬菜批發市場,發展規?;瘻厥遗锊松a的優勢得天獨厚。
3、具體目標
(1)農業產業培育項目:
以“成方連片、規模布局、有序開發、共同發展”為思路,以“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先難后易、突出重點;集中連片、統籌兼顧;全面動員、群眾參與”為基本原則,在五年內,把我村沿獻饒公路與石油路兩側400畝的耕地建成一個高效半地下溫室、高標準冷棚瓜菜種植帶。
種植項目效益分析:從*年開始至20**年每年增加40個生產棚室,每個棚室年可增收1.5萬元(保守估算數字,*年高莊村每個棚室純收入可達4萬元),只此一項,年內棚室可增收60萬元,人均可增收418元。
以此為契機,努力提高全村廣大群眾對特色種植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北留缽村的健康和諧發展。
(2)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1)、硬化“特色種植區―生活居住區―特色養殖區”的公路7000米,徹底改變我村交通的半癱瘓狀況。
2)、修建生產區水利設施,保障生產用水安全,修建生活區飲用水設施,保障村民生活用水安全。
3)、完善配套電力設施,保證生產生活用電無障礙。
4)、興建幼兒園,使學齡前兒童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5)、危房扶貧建設:今年完成10戶,到20**年危房改造完成19戶。
6)、居住環境建設:五年內庭園凈化220戶,沼氣普及率50%,三改農戶完成220戶。
7)、興建村黨員活動室、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增加娛樂健身設施,不斷提高村民健康、文化、思想水平。
(3)建立健全我村社會救助體系:致力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使我村31戶社會保障戶老有所養,黨員、能手幫扶223個貧困戶發展可行性產業,擺脫脫貧困,帶動219戶低收入戶發展可行性產業,盡快脫貧致富。
(4)以我村的“農旺”果蔬種植協會為契機,吸納會員,以提高科技含量為根本點,努力擴大特色農業的規模化生產。
五、規劃項目內容的具體實施
1、沿獻饒路與石油路兩側:每年建成半地下溫室40個,每個溫室占地面積2-2.5畝,每個日光溫室建設費用為6萬元。每年建成高標準日光大棚20個,每個日光大棚占地1.5畝,建設費用為2.5萬元。
對建成的日光溫室、日光大棚分別補助扶貧資金8500元和*元。兩年共需補助扶貧資金總額為68萬元。
2、兩年內在棚室種植區打深水機井4眼,需投入20萬元,每眼機井補助扶貧資金2.5萬元,計10萬元。
機井配備專用汲水設備4套,需投入10萬元,每套汲水設備補助扶貧資金1.5萬元,總計為6萬元。
鋪設防滲管道4000米,需投入12萬元,補助扶貧資金6萬元。
架設種植區標準供電線路5000米,需投入10萬元,補助扶貧資金5萬元。
利用扶貧資金培育種植專業技術人員4人,費用需2萬元。
其他資金3萬元。
3、*年,利用社會部門支持資金改善村飲水狀況,打深機井兩眼,需要16萬元;配備供水設備投入需6萬元。兩項合計總額為22萬元。
利用社會、部門支持資金整合飲水輸送管道及其他配套設施投入需30萬元。
4、*年,利用社會、部門支持資金硬化村街道2500米,修建街道配套排水設施,需要投入資金40萬元。20**年硬化通種植區公路4500米,此項需投入54萬元。
5、20**年改建幼兒園一個,此項投入需15萬元,投入社會支持資金15萬元;利用社會、部門支持資金修建村兩室、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此項需投入15萬元。
6、鼓勵新民居建設,提倡普及沼氣利用率,利用社會部門支持資金,對每個建沼氣戶補助500元。
7、*、20**年度,大力提倡新民居建設,利用社會部門支持資金對危、舊房改造戶進行一次性補助,每戶補助1萬元,每年由村民代表大會驗收后評定出10戶,年末兌現一次性補助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