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心得:新時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工作心得:新時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以往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是真理的占有者。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大大拓寬,他們的思想更加開放,而有些教師在電腦操作、網上學習、暢銷書閱讀方面已落在了學生的后面。在信息時代,學生的獨立性增強了:他們思維敏捷、充滿活力,喜歡對人或事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有些與他們很少溝通、甚至業已落伍的教師不會那么百依百順、言聽計從。此時如果教師仍堅持舊的觀念,不與學生交流,不能“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那么其“師道尊嚴”維護之艱就可想而知了。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支撐下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世界的理解,不同主體對世界意義的建構有差異性。要想獲得對世界的多種理解、建構出世界的多種意義,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建構主義者非常強調“合作學習”,把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視為教學的基本任務。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對世界的意義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而不是“客觀知識”的傳遞過程。
二、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的課程標準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使用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去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學科教育的本位不在學科而在教育。這就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活動方式,教師的活動不再是依據固有模式“灌輸”現成知識,而要應對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不斷推出有創意、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這就需要師生之間互相溝通、交流,教師要以平等的心態看待學生。而且,課程標準重視對某一學段學生所應達到的基本標準,同時對實施過程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而對實現目標的手段與過程,特別是知識的前后順序,不做硬性規定。這就為教材的多樣性和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體現并滿足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創造了比較好的環境,更體現了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建構的新理念。
三、新學習方式與師生關系
新課改下的研究型學習打破了原有的課堂界限,將課堂延伸至廣闊的自然和社會。這就需要教師不僅精通本學科,還要知道綠色消費、PRED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了解中國龍鳥、極限運動;熟悉網絡化、數字化的新教學設備,等等。新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不斷充電,積極探索,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但教師畢竟不是萬能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要完全了解掌握不斷更新的知識是不可能的。這時教師就要放下架子,走進學生中,與他們共同學習。教師會發現學生自身也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教師也是學習的參與者,真正做到孔夫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師生朋友關系的最好體現。
四、如何建立平等的師生新關系
從調查結果看來,學生需要的師生朋友關系需要老師不僅在課堂上、學習上關心學生,在課堂外也能和學生友好相處,不要時時擺出一副老師的架子。學生要尊重老師,有困難能向老師訴說,對老師不要有恐懼感。老師能真正理解學生,上課是師生,下課是朋友。學生能體諒老師的苦心,師生間關系融洽,無隔膜,能坦誠相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可以看到,學生需要的不再是講臺上居高臨下的教師,而是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與他們融洽相處的朋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充滿智慧,能幫助自己解決難題,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作為學生則更加需要這樣的朋友。教師想成為好老師,就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首先,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傾聽學生的聲音,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做他們坦誠相見的朋友。其次,教師要提高個人素質,成為他們博學多才的朋友。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課程,也許還會喜歡這門學科,將來有所建樹。相反,學生“厭其師而棄其道”,一生也不會喜歡這門學科。所以教師應善待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理解他們,這是為師的底線和基本原則。
學生不僅需要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師,更需要一個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個教師如果只會善待學生而沒有在底線再加碼,他也只能是一個平庸的老師,在學生中沒有威望,不能適應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21世紀的教育熱切呼喚著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只有這種教師才能適應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需要。
雖然在人格權利自主性等方面,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但在專業信息擁有和交往作用方面還是“不平等”的。學生需要教師引導如何獲取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和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
所以說教師要善待每個學生,做他們關懷體貼、博學多才的朋友。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是21世紀教育的趨勢和必然要求,也是教師和學生的“雙贏”。
篇2:教學心得:良好師生關系勝過教學方法
教學心得:良好師生關系勝過教學方法
上午第三節課英語老師要用我們班的學生講公開課,有10多個孩子去不了,我便留在教室里陪著這幾個孩子。
開始的時候,他們幾個做數學題,我整理以前的試卷。不一會兒幾個孩子做完了,他們便開始幫我發這學期做的試卷和練習。平時的練習都改錯后裝訂了起來,怕有些孩子丟了,便都留在我這里。現在課程都學完了,要進行復習了,便拿出來發下去,以便復習時孩子們整理做過的練習上的一些題型。試卷很多,幾個孩子幫我發,發了好大一會兒才發完。再看教室,每個同學的桌上橫七豎八的放著試卷,凌亂的很。就讓幾個孩子分開整理。
張昊宇整理的是中間的兩排,他把試卷放在最上面,報紙放在試卷下面,按順序放整齊后對折放在桌子的右上角,然后把整本的報紙放在正中間。淺藍色鋪在中間的報紙,右上角是淺色的報紙,被他整理過的課桌格外的整齊美觀。我不禁表揚他說:“看張昊宇整理的兩排,看著就讓人舒服!”
這是一個平時不經常得到我表揚的孩子,他平時上課喜歡呆呆的自己走神,做事情的時候也總是慢吞吞的,現在聽到我的表揚,沒有喜形于色的笑容,卻低了頭一張桌子一張桌子整理的更認真了。等他整理完了自己負責的兩排,他主動來問我還需要他做些什么,我看到他快樂的表情,感覺我們心和心近了許多。我請他幫助另一個同學整理其他兩排的桌子,他也欣然接受了。
良好的師生關系勝過一切教學方法!
篇3:教師工作心得: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工作心得: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活動中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關系,師生關系和諧順暢,可使師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完成教育任務,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又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近年來師生關系漸趨民主、平等、和諧,但有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常見的如:因學生調皮或墨寫寫不出、作業完不成,大冬天在教室外罰站、罰抄作業;教室里面壁而站;更有甚者,一連體罰多人;因學生頂撞老師,老師一怒之下,在樓道大聲追打謾罵學生;辱罵差生;學生回答不出問題,大聲訓斥、指責學生;還有一種比體罰更嚴重的現象就是對差生的貶低、放棄,對優生的過度關注等。
老師的這些做法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并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于是學生坑厭學、逃學,久而久之必然會造成師生之間出現矛盾,關系緊張,其最終結果是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也使教師無法專心教學,使教師處于緊張不安和激怒狀態,產生消極情緒,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厭倦和懈怠,而這又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引起師生關系的惡性循環,從而嚴重破壞了學校教育活動。
一、如何才能建立起一種和諧的、平等的、有促進性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愛心。愛是教育的基礎,愛也是師德的核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很難,但確實很重要。真正的師生互愛的作用是巨大的,只有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同樣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真誠的愛心才能建立起師生融洽的人際關系。當然,愛心并不是無原則的溺愛,良性的師生關系并非要改變"嚴師"的形象,教育過程中無目標,無要求,學生也無法成材。
二、那么該如何愛學生呢?
首先,我認為愛學生最重要的是理解、尊重學生。要把理解、尊重學生看成是首要工作。有位教育家曾經這樣說:“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文明!”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的家庭,他們的遺傳素質不同,家庭、社會、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學習的方式、接受知識的快慢也不同,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于苛刻,另外學生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較強的自尊心,他們希望能與教師平等交流,象朋友一樣相處。教師要以長者的胸懷寬容地看待學生的個性特征,不能將學生的個性特點當作不良傾向加以制止,如有的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及意見,我們不能把他當成“刺頭”、“不守規矩”,當然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并不是對學生不聞不問,任其發展,而是要對其加以正確引導;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人,是身心還沒有發育成熟的人,難免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教育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能以權壓服,粗暴武斷,采取辱罵、體罰、變相體罰等方式,否則會阻礙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也會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我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學生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我向來很少嚴厲地批評他們,我會微笑著和學生講他錯在哪里,有什么后果,應該怎么做,我這樣做學生不會對我產生抵觸情緒,師生之間隔閡漸漸消除,學生變得很“聽話”,對我所上的課也就更感興趣了,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我的教學也得以順利進行。在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幾乎周邊所有的老師都告訴我上課一定要兇,否則學生不怕我,要是那樣就控制不住課堂,成績就搞不上去。可我天生是個和善之人,怎么也“兇”不起來,其實在我工作之初我就不想成為一個“兇巴巴”的老師,我想學生也都是懂道理的,我要和他們講明道理,用師生直摯的情誼來樹立在學生心中的威信,事實上,我上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和我的感情也非常好,考試成績也很理想,
教師尊重理解學生,同時也要教育學生理解老師的辛勞要讓他們知道是老師把他們領進了知識的殿堂,為他們開啟了心靈的另一扇門,教會他們如何去做人,他們的健康成長與老師的辛勤教導分不開,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老師就像“母親”一般,傾聽他們的心聲,替他們排憂解難,老師為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其次,愛學生還要時刻關注學生,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使學生直接感受到你很關心他們,拉進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我們班級從外省調來一個學生,由于各省教學內容不同,新來到我們班的學生沒有書,我主動幫他買書,選修的新教材買不到,他上課沒有書,我就幫他復印了一整本教材,送到他手中,送書的時候我聽到班級同學說:“哇!老師真好啊!”這個學生對我沒有說聲謝謝,但從他的上課的表現以及考試成績中可以看出他的感激之情:他雖然成績總體不好,但我的課程從不“拖我后腿”,而且在他的五門功課中我的功課的成績總是最好的。在生活方面學習各方面我都經常幫助我的學生,時間長了,學生了解我了之后,需要幫助的同學也樂于向我開口,在我生病休假的一段日子中,我的學生在她的語文日記中寫道“好想我們的歷史老師啊,她就象我們的大姐姐一樣-----”看到學生這樣寫我很滿足,很高興,我知道學生是懂事的。
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也需要長期精心的呵護。相信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定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