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

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

2024-08-01 閱讀 8494

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

一、對話活動

這是最直接而又經常使用的家園聯系方法。由于有“培養好孩子”這一共同目標,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經常會自發產生交流教育幼兒情況的對話,我們發現這種對話形式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育兒意見的交流,對進行家教指導大有益處。

(一)教師與家長間的對話

教師與家長在接觸過程中,經常會產生關于孩子的各種對話,以老師接待的目的性為標準,這種對話形式可分為隨機接待和有針對性接待兩種形式。

1、隨機接待

早晨和下午是家長來校接送孩子比較集中的時間,來校家長比較多,我們經常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在家情況,并向家長介紹近階段開展的工作以及孩子的各方面表現,并對家長提出的問題作簡明的答復。

2、有針對性地接待

孩子是千差萬別、各不相同的個體,我們在工作中仔細觀察,及時發現,根據幼兒的情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接待家長。這是面向全體、注重個別差異的具體指導形式。

由于受環境、職業、學歷、個性等方面的影響,家長的素質也是個不相同的,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家長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法。有的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對隔一代的孫子孫女非常疼愛,他們關心得最多的是孩子的身體、吃飯等情況,而較少關注孩子的個性、品德、行為、智力等方面的發展。對這類家長,我們從他們關心身體方面入手,先談孩子在校的午餐、學習等情況,再涉及其他領域;而對有的只注重孩子智力發展的家長,我們就從孩子在活動中舉手發言、回答問題等學習狀況入手,再逐漸深入到其他方面;對工作比較繁忙或性格直爽的家長,我們則開門見山,直入要點,避免迂回而行;對性格內向或對幼兒教育存有偏見的家長,我們則從大家感興趣的、熟悉的時事入手,等雙方感情比較融洽時,再慢慢轉向主題。但總的一個要求,我們在進行指導時,總是先肯定孩子的進步之處,然后婉轉地指出不足,切記命令式或一味責怪的口氣,這已作為我們接待家長的一個原則。我們經常用“孩子現在什么地方進步了,如果改掉什么缺點,相信進步會更大”、“孩子在××方面表現很好,如果×××方面再怎么樣,就更加好了”等話語,使家長聽了既為孩子的進步感到高興,對老師提出的建議也樂于接受。

(二)家長與家長間的談話

我們在與家長的接觸過程中意識到,家長在家庭中積累的經驗是極其可貴的,我們要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鼓勵他們相互交流、介紹。為此,我們開展了家長間的結對子活動,期初根據家長及孩子的特點,幫助他們二個或幾個結成一個對子,在家長接送孩子時間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如:請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經驗豐富的家長回答其他家長提出的“孩子怕陌生人怎么辦?”、“孩子人來瘋”等問題。讓家長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導其他家長,顯得親切、隨意,也更有說服力。教師此時的指導功能就在于牽線搭橋。

二、宣傳活動

對話活動只是接待、指導個別或一部分家長,解決的也只是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問題,還有家長需要認識或了解的一些共同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指導,我們利用家長接送孩子時間進行宣傳活動。

家園學習園地欄

我校各班都在教室門口自辦《學習園地》,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填寫有關內容,內容及時更換,它是反映各班教學工作的情況的一扇窗戶也是開展家園交流的一塊園地,一般包括每周教育目標及計劃、具體活動安排、表揚好人好事、出通知等。《學習園地》形式活潑,內容豐富,家長每天接送孩子時間都能看到,使家長既了解了教學內容,又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配合教育。

三、咨詢活動

我園每學期會組織有關專家、學者來校開展一些親子互動活動,受到了家長的一致歡迎。但由于各種原因,只能局限于幾次活動。而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會產生新的問題、新的困惑,因而產生了需要經常咨詢的迫切感。我們根據家長的呼聲,把這種咨詢活動延伸到了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使孩子自始至終,家長首先要做出好的榜樣,其次讓孩子擔當一定的任務,培養責任感,教給孩子做事的方法,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歡樂等,家長豁然開朗

孩子每天來校,家長與教師經常見面,利用家長接送孩子時間接待家長,并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是學校進行家教工作的一個有利時機,教師要善于做一位傾聽者、溝通者和協調者,用正確的方法去接待家長、指導家長。我們將不斷探索,創造新的,更有效的家教指導形式及方法,不斷提高家教質量。

篇2: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幾點做法

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校訊通家校溝通

摘要:“校訊通”,為學校與家長溝通架設了交流平臺,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架起學校與家長的情感紐帶。。隨著“校訊通”系統的不斷升級,功能的不斷完善,“校訊通”所帶來的家校教育合力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做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我深深體會到和家長溝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又是最令人頭疼的一個環節。由于年齡上存在較大差異,在開展家訪工作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尤其在和家長交流時,往往有很多話要講,卻苦于沒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自從有了“校訊通”,為我與家長的溝通架設了一個高效的平臺,我與到家長增進了解、相互信任,讓家長成為我強有力的后盾,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

下面就自己使用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利用校訊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

家長最關心的莫過于他的小孩在校的各方面表現了,包括學習成績、學習狀態、紀律表現、出勤情況、生活情況、與同學關系等方面。班主任掌控著全班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及時將學生的在校情況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隨時隨地全面地了解。班主任要抓住這一契機,及時與家長互動,凝聚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學生。家長在收到班主任的這些信息時,將會非常感激。不管班主任給家長發送的是小孩好與不好的方面,家長都很歡迎收到,并且愿意協助老師作好工作。這也充分體現了“關愛每一廣泛學生,欣賞每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本人經常收到家長反饋回來的信息“謝謝老師的關心,給您添麻煩了。我會教育他的。以后還有什么問題,請及時給我信息。”等短信。

二、利用“校訊通”,發送平安短信。學生安全問題是學校、家長共同關心的頭等大事。安全問題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隨著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安全信息語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關注,讓家長放心。比如:

雨天時期,給家長提醒:“近期雨天路滑,請家長給小孩買好雨具,避免小孩單手騎車,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流感時期,給家長提醒“受各方面的影響,近期學生流行性感冒的人數增多,為了讓您的小孩能健康快樂地讀書請您留意小孩的健康狀況,及時預防和治療。”

諸如此類,各種安全問題,作為班主任要隨時掌握,及時給家長反饋這些安全信息。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一年來班級沒有出現過安全事故,家長非常放心。

三、利用校訊通,架起與家長的情感紐帶。每逢節日,不忘給家長們發一條溫馨的短信,如:“月是中秋分外明,祝您天天好心情;皓月當寧灑清輝,美好事兒一堆堆: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您好!新春到了,在這歡慶節日里,讓喜氣圍同繞著您,讓快樂追隨著你,祝您與您的家人生活美滿,合家平安!”。這看是一條很平常的祝福語,卻傳遞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對家庭的關注之情,同時家長也會給老師回以同樣溫馨的祝福。如此一來,讓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的和諧,為今天順利地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篇3: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好辦法

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與家長常溝通,協作教育小學生對家庭長輩的情感態度的形成。小學生在學校接受了關于應該尊敬熱愛長輩和怎樣尊敬熱愛長輩的教育,更重要的要通過小學生與長輩的共同生活和交往實踐形成尊敬熱愛長輩的態度言行。如果家庭教育不配合、不協作,家長對孩子沒有尊敬熱愛長輩的要求,溺愛、縱寵孩子,小學的教育就將落空。如果家長教育不得法,也不會受到好的效果。因此,取得家庭配合、協作教育,是落實幼兒尊敬熱愛長輩教育不可忽略的一環。教師要通過家長了解小學生在家里的表現,交換意見,溝通教育思想,取得共識,爭取家長的配合和協作。以尊敬熱愛長輩表現不理想的小學生為重點,與家長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表現和特點,分析其情感特點形成的原因。教師要指導家長如果對孩子既嚴格要求,又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環境氣氛。教育孩子要尊敬熱愛長輩,并創設機會,引導孩子去實踐。教師要主動與家長經常聯系,互相溝通孩子尊敬熱愛長輩的表現。教師利用班集體的力量,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鼓勵孩子做得更好。實踐表明,做好了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小學生尊敬熱愛長輩的工作才能有針對性,并落到實處,取得好的效果。

尊敬老人,意味著一種感恩,意味著繼承,更意味著一個人的人格健全。家長、教師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尊敬長輩的習慣,教育孩子關愛長輩。當然,我們也應該在孩子的耳邊叮囑他:要尊敬長輩、聽從長輩教導,努力做個爺爺奶奶心目中的好孩子。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讓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小學生,班集體,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