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有效的課堂提問活躍英語課堂
如何用有效的課堂提問活躍英語課堂
一、背景和狀況
這學期,我還是接收二十三和二十五班的英語教學工作,開學一個月下來,就發現兩個班的在課堂上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上初二后,明顯感覺課堂學習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特別的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除了極少數同學舉手表示愿意回答之外,更多是同學默默的坐在座位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教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原因?該怎么樣來改變這種狀況呢?我思來想去,決定從關注自己的課堂出發,同時多聽同行老師的課,把課堂的有效提問作為一個問題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了我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二、課堂實錄和自我解析:
現以我教的《新目標8年級上》Unit93aReading為例。整個3a講述了李云迪從出生到他獲得國際肖邦音樂節這一段時期的音樂之路。針對課文的內容我設計了5個T/F的判斷題:
Step1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大意
T:Let’slistentothetapeandthentrytoanswersomeTorFquestions.
()1.LiYundididn’tlovemusic.
()2.Hewasbornin1982inChangsha.
()3.Hebegantolearntheaccordionwhenhewasseven.
()4.Hetookpartinthe14thChopinInternationalpianoCompetitioninEngland.
()5.Hewonthefirstprize.
自我解析:判斷正誤題目的設計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所以,設計較簡單。緊扣文章的內容,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都能再聽過錄音后都能回答出來。再加上我允許學生再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向同伴求助,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向周圍學生尋求幫助,教室里面的一片繁忙的景象。
三分鐘后
許多自告奮勇的學生都從座位上“冒”出來了。這種回答方式遠勝于教師一對一的點名回答。學生沒有壓力和緊張情緒,一個學生只有一次的回答機會,避免了問題被一兩學生承包的現象。其它學生只有當陪襯的弊端。使得更多的學生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
Step2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細節
T:NowIwillgiveyouthreeminutestoreadthetextandfillintheblanksin3a.Workingroupsandmakesureallthegroupmemberscananswerthequestions.AfterthatIwillaskanymemberinothergroupsandmakesureallthegroupmemberscananswerthequestions.Let’sseewhichgroupcandothebest.學生聽到指令后,迅速按照慣例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
自我解析:分組是通過討論的,確保每個組優差生的搭配,保證任務的完成,優生又擔當者答疑解惑的作用。因為不知道誰會被提問,所以任何學生都不敢怠慢,這樣每個學生都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沒有一個人被忽視,課堂氣氛自然濃烈。
Step3自我挖掘文章細節與重點
T:Iwillgiveyouanotherthreeminutestoreadtext.Thentrytodesignsomequestionstoaskotherstudentstoanswer.
自我解析:這一環節重在檢驗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更深入的理解,設計問題本身需要一定的功底,需要不錯的語言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另外表面上是讓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但問題設計者本身早就找到了答案。仔細的研讀,比老師問一百個問題要好得多?!皩W生問,學生或者老師答”又是一種新穎的問答方式,它不僅讓學生獲取了答案,更加拉近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課堂氣氛活躍和諧。
三、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中,學生之所以能夠以改往日沉悶的課堂氣氛,原因有兩個:
1、有效的課堂提問。
從T/F到根據文章內容填寫表格,再到學生“Designquestions”,教師問題設計合理,環環相扣,直至順利解決問題,然后再到學生自己設計問題回答問題得到升華,可以說,學生通過各個環節很好的掌握了全篇的文章意義。
2、提問方式的多樣化。
從學生自告奮勇的回答到學生之間互問互答,多樣的課堂提問完全不同與以往課堂上的問答的局限,問答面向全班同學。每個同學有事可做,積極參與。綜上所述,良好的課堂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幫助老師及時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觀點和態度。所以,教室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的問題,講究提問藝術,竭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在設計問題時,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合理把握問題的廣度,深度和難度。真正做到這些,課堂的激情自然會點燃。
篇2:數學課堂探討在數學教學中提問
在數學教學中的提問
湖北省老河口市紀洪小學杜秀枝
提問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情趣、導思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問。教師何時何處問什么,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課堂提問更有效呢?
一、在無意處追問
日常教學中,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順利地進行一些數學活動,教師很滿足這種“無疑”的狀態,便很快進入下一個預設的環節。但在一次“有效教學”研討活動中,一位教師在講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她沒有照本宣科,作簡單的比較和推導,而是追問了兩個問題:①為什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有的在比劃,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許多教師認為將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對于學生來說雖然“無疑”,但操作后的追問更有意義。傳統的教法是目標直指公式的推導和應用,極少有人去想為什么這樣做,對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膚淺。而這兩問促使學生將外在操作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更為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還滲透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
篇3:運用優美實效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表達能力
運用優美、實效的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的表達能力
臨澤四中賀正福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發展平臺,開展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實現課堂高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之一。高效課堂要實施有效提問,必須使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程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這其中教師要不斷研究和合理運用優美、實效的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的表達能力,并恰當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增強高效課堂的語言藝術感染力。
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些教師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以課堂上學生“聽懂”為目標,課堂上的提問往往是“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淺層次判斷式的提問,或者是“對”還是“錯”的選擇性的提問。這樣的課堂提問往往隨意、無序,甚至不分主次,會使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學生只是機械式的接受,毫無生氣,學生的學無效果,教師的教無效率,這樣的課堂根本談不上高效。
要實現高效課堂就離不開有效的提問,有效的提問應注意以下幾個面:
一、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進行有效的提問。
課堂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即教師首先應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并以此作為設計問題的依據,使設計的問題既明確易懂無歧義,又能突出知識的重難點。
二、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課堂提問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封閉式或簡單的提問,使學生回答時會不假思索或帶有猜測的成分。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使問題具有開放性,這里的開放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問題答案不要太唯一,二是問題答案不要太小,上述無論哪一種肯定情況,都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課堂提問要有會對性。課堂提問要針對不同學生,因人而宜有層次性。對于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提問時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而對于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提問時要稍有難度,有綜合性。這樣,就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四、課堂提問要難易適度。課堂提問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即不能太難或太易,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問題太難會使學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課堂提問的問題要有坡度。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引入求知的高度。
五、提問要注意提問的語言、態度。老師要為學生創造多種課堂提問、師生對話的鍛煉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會敢說愛說,真實獲取學生在語言方面的深層發展機遇。當面對心理素質差、課堂上不敢大膽表達,這時教師也不能著急,應該用商討的語氣輕松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課堂提問還要善于誘導,教師要運用輕松的鼓勵語言,“你再想一想,這個問題解決方法應該還有哪幾種”,“坐下來與你的同桌、小組成員再次交流一下,接著再發言好嗎”。教師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譽,營造出和諧、開放的課堂語言交流氛圍,使提出的問題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從而達到提問的有效性。
六、提問需要有效的評價。教師提問之后一定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適當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極為重要,它能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去。對回答正確又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應該充分肯定,還應給予必要的贊揚。而對于回答不夠全面的同學,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進一步啟發學生全面考慮問題。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師在不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應明確指出其不正確,并進一步啟發這些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再一次站起來回答的勇氣,而不能摸棱兩可,一味地表揚和遷就學生,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不敢面對、不敢批評。教師應注意將激勵性評價和否定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注意方法和方式,以關心、愛護和理解學生為出發點,達到有效提問后的有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