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加強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既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學藝術,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扎實訓練、檢驗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教學中的“問”,可謂啟發性的集中體現。如果運用得當,那么對于鞏固學生知識、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訓練思維,而課堂提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思維的過程上,而不應該急促地邁向結果。教師要通過合理有效的提問方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要鼓勵學生多動腦、勤動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體到課堂教學中,不論進行概念的定理(公式)的教學,還是在為學生進行復習,以至在例題的講解和對學生作業的核對時,都應注意課堂提問的質量。先讓學生自己積極的進行思考,并試作解答,而后在來引導全體同學,對這樣的解答進行研討、評定;最后總結、明確。而不應該是教師只單純的講解,學生只單純的聆聽來進行。要交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會用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來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由“學會”數學轉變為“會學”數學。正所謂好的提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那么如何才能激起學生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教師的“問”的質量,在這里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那么如何來提高我們數學課堂提問的質量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要有指向性
課堂提問的提問必須清楚,明確。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設計指向明確的提問。
二、要有啟發性
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還能促進其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如何,取決于教師引導啟發作用發揮的程度。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具備啟發性。通過提問、解疑的思維過程,達到誘導思維的目的。要注意設計展現思維過程的提問,不應滿足學生學生根據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斷,而要強調學生說明怎樣分析理解的道理。問題提出后,適當地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以達到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維的目的。學生答完問題后,再稍微停數秒,往往又可以引出該生或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
三、要有邏輯性
問題的設計要按照課程的邏輯順序,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程度,循序漸進,由表及里,層層深入,使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得出正確結論并理解掌握結論。如果前后顛倒,信口提問,只會擾亂學生的思維順序,甚至使學生云里霧里,摸不著頭緒。如《統計》那一課。在新授的時候,學生沒有能說出,從統計圖上知道猴比豬多2只,我也沒有能進行進一步的引導。而是到練習的時候師引導得出,之后學生都能說得很好。如果在新授時就能給出有效的引導,相信學生在練習中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直接能夠知道的。所以,備課要非常的充分,考慮什么時候應該出現什么。
四、要有新穎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提煉一下提問的方法,讓學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有會如何呢?那種場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師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種和諧中帶著活躍的課堂。如一節練習課,之前就是一條一條的做,發現氣氛完全不是我想要的那種,學生根本就不想聽。一年級的學生哪是那樣的情形呢?再后來的課上,一開始,我就說:“今天,我們要來一次大闖關。一共有8關。你們有信心嗎?我來看看今天哪些小朋友,能夠一直闖到最后,成為勝利者。”學生就會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
五、要有適度性
淺顯的隨意提問引不起學生們的興趣,他們隨聲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維的深度,超前的深奧提問又使學生不知所云,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對難點的問題,要設計有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系列提問,使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逐步突破難點。
六、要有科學性
課堂上問題的設計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認知特點,適應學生認識水平,切記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問題。問題的答案應該是確切的,即使是發散性問題,其答案也應該有大概的范圍,而不是放任自流的,要避免答案不確定或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有明確的反應,或肯定或否定,或點撥或追問,恰當的反應足可強化提問的效果,同時教師還要把握時機,當學生思維處于積極狀態時,及時安排具有啟發意義的提問。善于了解學生的疑難,鼓勵他們質疑問難,作深層次思考。使學生從有疑到無疑,逐個解決疑點、難點問題。最后又從無疑到新疑,讓好的學生思緒綿綿,不斷探索。
七、要有靈活性
圍繞教學中心、重點難點而精心設計幾個問題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信息交流的過程,誰都無法預測在師生雙邊交流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哪些失去,一旦問題出現,就必須要求老師靈活地處理這動態生成的教學活動資源。當場設計出一些體溫,以調整和改善教與學的活動。對教師的提問,學生回答有錯誤是正常的,教師迅速準確地判斷出學生的回答,并加以利用,使之成為新的數學資源,讓教師靈活地把握課堂,隨之生成新的問題。
八、要有評價性
無論什么樣的課堂,評價幾乎成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理解和3,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一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在評價時應帶者濃濃的情感,從不頭腦感角度給予肯定。如答對了:“你可真了不起!”讓小朋友也鼓勵:“棒,棒,你真棒!”“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就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發“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創造。
愛因斯坦說:“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今天我們通過多維有效的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又成了至關重要的一個課題。我們教學還在繼續,我們的研究永不停
篇2:數學課堂探討在數學教學中提問
在數學教學中的提問
湖北省老河口市紀洪小學杜秀枝
提問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情趣、導思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問。教師何時何處問什么,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課堂提問更有效呢?
一、在無意處追問
日常教學中,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順利地進行一些數學活動,教師很滿足這種“無疑”的狀態,便很快進入下一個預設的環節。但在一次“有效教學”研討活動中,一位教師在講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她沒有照本宣科,作簡單的比較和推導,而是追問了兩個問題:①為什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有的在比劃,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許多教師認為將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對于學生來說雖然“無疑”,但操作后的追問更有意義。傳統的教法是目標直指公式的推導和應用,極少有人去想為什么這樣做,對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膚淺。而這兩問促使學生將外在操作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更為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還滲透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
篇3:運用優美實效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表達能力
運用優美、實效的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的表達能力
臨澤四中賀正福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發展平臺,開展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實現課堂高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之一。高效課堂要實施有效提問,必須使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程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這其中教師要不斷研究和合理運用優美、實效的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的表達能力,并恰當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增強高效課堂的語言藝術感染力。
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些教師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以課堂上學生“聽懂”為目標,課堂上的提問往往是“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淺層次判斷式的提問,或者是“對”還是“錯”的選擇性的提問。這樣的課堂提問往往隨意、無序,甚至不分主次,會使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學生只是機械式的接受,毫無生氣,學生的學無效果,教師的教無效率,這樣的課堂根本談不上高效。
要實現高效課堂就離不開有效的提問,有效的提問應注意以下幾個面:
一、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進行有效的提問。
課堂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即教師首先應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并以此作為設計問題的依據,使設計的問題既明確易懂無歧義,又能突出知識的重難點。
二、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課堂提問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封閉式或簡單的提問,使學生回答時會不假思索或帶有猜測的成分。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使問題具有開放性,這里的開放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問題答案不要太唯一,二是問題答案不要太小,上述無論哪一種肯定情況,都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課堂提問要有會對性。課堂提問要針對不同學生,因人而宜有層次性。對于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提問時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而對于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提問時要稍有難度,有綜合性。這樣,就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四、課堂提問要難易適度。課堂提問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即不能太難或太易,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問題太難會使學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課堂提問的問題要有坡度。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引入求知的高度。
五、提問要注意提問的語言、態度。老師要為學生創造多種課堂提問、師生對話的鍛煉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會敢說愛說,真實獲取學生在語言方面的深層發展機遇。當面對心理素質差、課堂上不敢大膽表達,這時教師也不能著急,應該用商討的語氣輕松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課堂提問還要善于誘導,教師要運用輕松的鼓勵語言,“你再想一想,這個問題解決方法應該還有哪幾種”,“坐下來與你的同桌、小組成員再次交流一下,接著再發言好嗎”。教師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譽,營造出和諧、開放的課堂語言交流氛圍,使提出的問題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從而達到提問的有效性。
六、提問需要有效的評價。教師提問之后一定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適當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極為重要,它能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去。對回答正確又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應該充分肯定,還應給予必要的贊揚。而對于回答不夠全面的同學,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進一步啟發學生全面考慮問題。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師在不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應明確指出其不正確,并進一步啟發這些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再一次站起來回答的勇氣,而不能摸棱兩可,一味地表揚和遷就學生,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不敢面對、不敢批評。教師應注意將激勵性評價和否定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注意方法和方式,以關心、愛護和理解學生為出發點,達到有效提問后的有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