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后反思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后反思
課堂中的“舍”與“得”
在教學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我課堂中遇到的一些意外情況?是讓我“舍”還是“得”?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同學們你知道這是哪嗎?這是最著名的是青海湖鳥島。長約500米,寬約150米的鳥島上棲息著近十萬只候鳥,堪稱“鳥的王國”。前幾天青海湖小學,挑選了一部分口算能力較強的同學去鳥島考察鳥的種類和數量。你的口算能力怎么樣?你想挑戰嗎?(很自信!學習就應該有這種自信!)看!口算題在這里!(教師出示口算卡片。)你們真棒!剛才我們練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整十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教師隨機貼出有代表的卡片!)
反思:在出示口算卡片時,由于是以前學習的知識,可以讓學生一起回答,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適當減少題量,把節省出來的時間用到重要的教學環節。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板書課題。
看!他們出發了!你看到了什么?生:......
誰還發現了數學信息?
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你理解的真好!大家理解了嗎?)
你們真有數學眼光,發現了這么多有價值的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與乘船有關的問題?
【這一環節一切順利,按設計的進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相信咱們同學不僅會提出問題,還更會解決問題!
(一)不進位加
1、看!這個問題誰來解決?
生:31+23=54
【學生一下子口算出了結果,這不是教師預設的結果。往下該如何進行?教師:她一下子口算出來結果,同學們你猜一猜他是怎樣口算的?生:只有一種結果--3+1=420+30=50,大多數學生只是一種方法,可是教學參考書確是這樣給出的教學參考:鼓勵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匯報探索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呈現算法多樣化的特點。此時此刻,教師是否該舍去另一種口算方法,而是直接教給學生。有“舍”就有“得”,的確是這樣,舍去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交流的時間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探索的機會和體驗。教師直接給出第二種口算方法:23+30=5353+1=54。得到的是課堂可以很順利進行,節省很多的時間。的確是這樣!有舍就有得,才叫舍得。】
3、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教師參與指導。能不能把你的想法說給我聽一聽嗎?你是怎么想的?)
4、哪個小組愿意和大家分享你們的想法?
交流匯報:......(教師隨機板書有代表性的方法。)
5、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6、真是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一班和二班能坐下嗎?
反思:通過今天的這節課,使我收獲了很多!由于我教學經驗尚淺,我的教學語言缺乏導向性和魅力,所以這堂課中由于自己不精練的語言而產生冗余的小環節也浪費了一些上課的時間。同時,我還應該加強教學常規訓練:語言精煉有魅力,舉止親和,爭取早日上出優秀的數學課。通過和省教學能手的對比,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課堂還是多么的不成熟,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基本功,對教材的理解等等都值得我深深的去思考,去深深的學習。今天的感受,也是我今后更努力要改進的方向。在以前的教學中,也聽過很多名師,名家的課。聽別人的課和自己上課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更能體會到上課的另一番真諦!在今后的教學過程,我應認真鉆讀《新課程標準》,爭取每節課都能體現新課程標準。希望自己從此之后吸取經驗教訓,變遺憾為動力,在實踐和反思中鍛煉自己,發展自己。
篇2: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口算和筆算教學反思
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口算和筆算教學反思
加、減計算中的進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學難點,也是計算錯誤發生頻率最高的地方。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操作學具理解進位與退位,形成計算思路。
在教學口算與筆算、加法與減法、特殊情況與一般情況的例題中,都通過擺小棒或撥算珠探索并建構計算方法。
第76頁例題列出的算式是24+6,按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辦?這時擺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經驗,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擺小棒計算24+9,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樣化。各種算法雖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這種算法有三個優點:一是與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對穩定的思路易于學生掌握;二是已經熟練掌握的20以內進位加法口算,能支持這種思路的運行;三是與筆算法則一致,有利于以后豎式計算的教學。
擺小棒計算30-8,拆開1捆、拿掉8根,形象地顯示了從十位退1、個位作10的退位原理。擺小棒計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樣化。“辣椒”卡通的算法更好些,是希望學生選用的方法。
2、經常組織比較,及時整理知識結構。
到本單元為止,先后教學了100以內加、減計算的多種情況。能否組織成合適的知識結構,直接影響學生對算法的掌握以及計算的正確與熟練程度。為此,教材有計劃地組織不同計算情況的比較。
(1)通過比較,進一步引導算法。第77頁第2題的三組加法題,都從20以內進位加到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第81頁第2題幫助學生鞏固計算思路,通過三組題的計算和比較,更好地應用十減幾或十幾減幾計算退位的兩位數減一位數。
(2)通過比較,進一步理清思路。第78頁第1題是三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每組題一道不進位、兩道進位。進位加法里一道題和是整十數,另一道題和是非整十數。
3、引導估算。
本單元教學的估算仍要求估計加法的和、減法的差是幾十多。通過估算,進一步體會并區分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從而實實在在地提高計算能力。
在教學估算前安排了鋪墊。如第78頁第3題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五十幾和六十幾?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又如第82頁第3題中的53-4得四十幾,54-3得五十幾,都是五十幾減幾,但得數差異很大。這些現象的發現、原因的思辨、結論的得出,成為估算教學的寶貴資源。
在教學估算時,把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估算的方法,積累估算經驗。如48+3是進位加法,得數是五十多。6+52是不進位加法,得數仍然是五十多。學生獨立探索估算的方法,應用了口算與筆算的經驗,能促進口算與筆算水平的提高。
篇3:《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數學教學反思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數學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引導學生自主遷移,建構知識網絡;我是通過兩個方面來體現這一設計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結合。
解決學校總務處遇到的問題引出了一組除法口算算式,四個問題都用除法解決讓學生自然地進行了除法意義的遷移:四道算式由淺入深,即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進行了回憶,又使學生自主地對口算方法進行遷移:不管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當然,口算算理的理解畢竟是抽象的,為使學生切實掌握,我們巧妙地對“情境”進行了再利用:數學味很濃,生活味兼顧;
二、題組的運用,形成網絡。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相關聯的題組,分別達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鞏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層層深入,估算橫向聯系,歸根結底,都可以轉化成表內乘除法計算;課中,好多學生看到題組發出了會心的微笑,他們是體驗到了數學的魅力呀!還有什么比這更讓老師舒心呢?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磨課,有太多欣喜,也總留下些許遺憾。估算教學是否需要在本課如此濃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歸到乘法口訣,教師的課堂語言如何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等還需要我們繼續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