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個人研修計劃

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個人研修計劃

2024-08-01 閱讀 6107

很有幸參加了本次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為了能讓本次培訓有所收獲,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計劃。

一.自我分析

通過診斷測評,我覺得自己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還非常欠缺,平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也是偶爾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開展教學,自己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還急需提高,測評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訓中我能收獲多多。

二.研修目標

1.通過學習,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

2.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教學中常用軟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練應用于日常教學之中。

三.具體措施

1.嚴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進行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

2.除統一安排學習外,自己找時間加強理論學習和具體實踐。

3.堅持在學中練,練中學,切實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4.保證學習時間,堅持每天至少學習1-2小時,認真完成培訓期間各項任務和作業。

5.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時通過上網查詢或向專家、同行請教。

6.養成網絡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篇2:通過信息技術課教學提高學生能力幾點嘗試

通過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提高學生能力的幾點嘗試

【摘要】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正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為中學的教育教學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教育空間,本文通過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及體會,通過中學信息技術課上提高創設情境,多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類比遷移,多作比較,靈活運用已學知識,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獨立思考能力,觀察對象,多用比喻,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設置任務,多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演示,多做示范,培養學生實踐仿效能力和觀察事物的能力的做法,不僅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提高學生能力;嘗試

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正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為中學的教育教學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教育空間,給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擔負著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現就本人多年來的實踐,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是如何通過中學信息技術課提高學生能力的:

一、創設情境,多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良好的情境,是學生產生興趣,產生聯想的物質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能起到舉一反三,融匯貫通的作用。我在教《文字的剪貼和復制》這一課時,放了一段錄像,錄像的內容是賀知章和杜甫這兩位唐代著名詩人,一次在一起飲酒做詩,賀知章想把古詩《詠柳》抄寫一份送給杜甫。杜甫為了表達謝意,決定把《絕句》回贈給賀知章。但是由于杜甫不勝酒量,喝醉了酒,忘記了古詩的正確順序。他們很煩惱,你有什么好方法可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段錄像雖然不很精彩,但學生興趣很濃,隨后我設置了幾個問題:1.圖中有哪些人物?2.他們在做什么事情?3.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4.你能幫助他們嗎?5.文字的剪切和復制一樣嗎?有什么區別?學生通過比較、討論,學生認為抄寫《詠柳》對應復制和粘貼,排列《絕句》對應剪切和粘貼,從而學生很快就解決了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類比遷移,多作比較,靈活運用已學知識,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獨立思考能力。

教師通過類比讓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背景,對新知識進行認識和編碼,從而建構自己的理解,把原來比較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活潑,這樣學生也就比較容易掌握新知識。例如我在講授《計算機硬件結構和工作原理》時,把它與工廠生產進行類比,調度室相當于控制器,生產車間相當于運算器,倉庫相當于存儲器,原材料購進相當于輸入設備,成品運出相當于輸出設備,調度室對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進行規劃,安排生產,儲存,運輸;相當于控制器對輸入輸出設備進行控制,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和數據到運算器中進行運算,再把運算結果存回存儲器,需要時從存儲器中取出運算結果送往輸出設備。

篇3:讓學生寫作能力在信息技術輔助下不斷提高

讓學生寫作能力在信息技術輔助下不斷提高

摘要: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對作文有畏難情緒,甚至可以說是談“文”色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作文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進而達到由讀到寫的轉變,再運用多媒體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教師在作文批改張運用信心技術極大提高了批閱效率也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與寫作能力,最后教師把學生作文通過信息技術成果化,讓學生體驗到寫作的成功與快樂,提升寫作興趣和信心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寫作能力想象力成果化

作文是人們綜合性、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智力操作技能,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然而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對作文有畏難情緒,甚至可以說是談“文”色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獨領風騷,盡顯現代媒體的功能優勢,它憑借聲音、圖片、影象、動畫、文字等多管齊下的優勢,為傳統的作文教學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可以說,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為作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是學生寫作能力不斷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是提升寫作能力的基礎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能把閱讀當成是一種享受,才能感受閱讀的樂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信息技術下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閱讀的興趣呢?

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勢,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課時,講到桂林山水到底有多么的美麗,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關于桂林山水的圖片和視頻等資料,展示出各種各樣的桂林美景。這時,學生們個個都瞪大眼睛,盡情地欣賞著美景,還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似乎已置身于桂林山水。這時讓學生討論回答:“桂林山水美在哪里?”這一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我又問:“如果你是作者你打算如何寫這篇課文,而本文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美景的?”,學生在積極、熱烈的討論中開始了新課的學習進入閱讀的最佳學習狀態之中。

課外,可以根據學生喜歡網絡的實際,給學生推薦網上讀物與書籍。低年級的學生喜歡鮮明的形象、活潑的內容,可推薦他們看網上童話、寓言、卡通、動漫等活潑有趣的讀物;中年級的學生喜歡情節曲折、生動的故事,可推薦他們看網上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引人入勝的讀物;高年級的學生喜歡文質兼美、富有情趣的內容,可推薦他們讀網上一些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讀物。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而應是“廣積糧”,加大學生讀書的量。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所以應給學生課外閱讀提供或指引網上大量閱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