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假期生活隨感看到我春節(jié)這樣過……瞎想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在想,如今的春節(jié)除了放假外,似乎已然對大家失去了吸引力。由于霧霾的原因,連過年聽響的可能性也歸為零。我就想我的春節(jié)是不是可以在書店里度過的……
之所以有這個念頭也是最近了解到的一些信息,作為電子書里的一哥,亞馬遜中國最近做了對于電子書閱讀的調(diào)查,對于“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現(xiàn)實中,鄭州竟得意的在其中幾項中榜上有名。一個是電子書讀書完成度上,竟然進入前十,排名第八,遠超北上廣;另一項則是英文電子書閱讀完成率的城市排行榜中,高居第二位,讓我為之興奮。顯而易見,在日新月異的新鄭州大家業(yè)已開始重視讀書,重視讀書則會提高居民素質(zhì),素質(zhì)提高勢必會帶來快速發(fā)展,前景美好。
不過由于電子設備的副作用和局限性,以及人們對紙化讀物懷舊回歸,有不少人已經(jīng)走進書店、圖書館,雖然沒有什么確切的大數(shù)據(jù)給大家列以支持,但從越來越多的個性化獨立書店的出現(xiàn)也可略見一斑,在各種經(jīng)濟大幅度下滑的當下,能夠經(jīng)營并新成立這些書店的確讓人側(cè)目,曾幾何時,書店被公認為最賠錢的店鋪之一。如今書店已然崛起,一方面和現(xiàn)今人們的需求相關,另一方面也說明向來墨守成規(guī)的讀書人已經(jīng)改變了思路,他們通過微信、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擴大宣傳,尋求受益大眾,大量的客戶群體了解書店、走進書店。當然書店市場也給更多讀者帶來了個性化選擇,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便捷的取閱方式,還是其成功的根本。讓已解決溫飽的群眾們走向了尋求精神食糧的追求上去了。……
……
想象著坐在書店臨窗的座位上,看著新書,品著清茶,偶爾看著街上的燈紅酒綠,一定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篇2:小學教師生活隨感文章野菜小記
春暖花開,正是采摘野菜的季節(jié),我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在塑料大棚蔬菜還未興起的年代,我的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幾乎都是吃著野菜度過春天的。
每年初春,最先能吃的野菜是白蒿,小時候,我一放學回家,就跟著爺爺或奶奶到地里挖白蒿。那時候,田間地頭,小路兩旁,一片一片的,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挖滿一小籃子。回到家里,洗凈以后,拌上玉米面,上籠蒸熟,而后撒上一些鹽和蒜泥,既沒有香油,更談不上味精之類的調(diào)料,可對于吃了一冬白菜、蘿卜的我們來說,那可稱得上是山珍海味了。
“二月金針三月蒿”,白蒿老了,不能吃了,我們就去地里挖薺菜和面條菜,這兩種野菜,我們土話叫水撲棱棵和面條棵,它們的吃法主要是涼拌,用水洗過之后,放在開水里煮一煮,然后撈出來用冷水激一激,澆上鹽水、蒜泥,攪拌均勻,亦是美味佳肴;當然,有時候,我們也用它們摻上粉條包“角”,這是一種類似于包子的食物,只不過“角”的形狀像圓錐體,而且是用高粱等粗糧做成的,那個時候,純麥面的包子一般人家是很少吃的。
我們這里的野菜還有蒲公英嫩苗,土話叫黃花苗兒,涼拌之后,吃起來涼涼的,苦苦的;芨芨芽的葉片上有許多小刺,因此嫩芽才能煮好后拌著吃,據(jù)說這兩種野菜都很去火氣;豬毛衣菜尖尖的,挺剌手的,也只有嫩芽可以摘回家煮煮吃,偶爾的,我們還把它和大蒜搗碎在一起,拌著綠豆面條吃,亦是一絕。我的爺爺曾經(jīng)是一名廚師,他能把許多別人從不吃的野菜變著花樣做給我們吃,這使我們一家在那個物資相對貧乏的年代也過得有滋有味。
進入四月份以后,地里的許多野菜都開花了,再也不能吃了,不過別發(fā)愁,樹上的花此時卻正好吃著呢。榆錢兒是我們這里最常見的,它們黃黃綠綠的,一長串一長串的,手一捋一大把,拿回家,拌上玉米面,用籠一蒸,吃起來又香又糯;溝桃穗兒蒸蒸也挺好吃的,筋筋道道的,十分誘人;槐花白花花的,我們一邊摘一邊生吃,蒸槐花,炒槐花,槐花餃子……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差點流口水。我們還把一時吃不完的槐花曬干,等到冬天蔬菜種類稀少時調(diào)劑著吃。
夏天來了,茄子、豆角、黃瓜等蔬菜下來了,飯桌上,野菜似乎絕跡了,但我們卻永遠也忘不了它們,因為是它們陪伴我們度過了那些青黃不接的艱難歲月。
篇3:生活隨感沒有可以阻擋未來
有些話說出以后就像抽干所有的力氣,我只想坐在那里不想做任何事情,等待著回應,期待著有好的風景。若不然生活便回歸于從前,也許不是從前吧,至少有過一段時間我一直想著改變,想著把自己的整個二十幾年赤裸裸的在某個人面前展現(xiàn),可是苦澀不能語言。
其實打擊不能擊退我的熱情,只是失望像是寒霜般冰冷。我以為自己可以有自信能夠做好喜歡的事情,我以為時光會對努力回應,可是明天的魅力在于就是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確定。我站在灰蒙蒙的天空,有幾棵樹隨著夜風擺動,安靜的氣氛結巴的說出藏于心底的事情,仿佛所有的重力都壓在緩慢的腳步上,而環(huán)形的跑道永遠走不到遠方。
有些事情總是要來到,就算自己再怎么的不想面對,再怎么的不想理會。它還是靜靜的向你靠近,直面人生并笑臉相迎這是多大的勇氣。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翻轉(zhuǎn)的世界里同樣的自己,我聽著那首終于等到你,心里五味雜陳。或許是年輕的自己有過太多的遺憾,所有現(xiàn)在才會這樣的對我步步緊逼,有過太多的異想天開,所以生活才向我發(fā)起反擊。而我已經(jīng)不再那么年輕,沒有了脾氣。
陪你徹夜聊天的人越來越少,就算有,現(xiàn)在你能說一夜的話的力氣嗎?現(xiàn)在的我們太容易疲憊,迷迷糊糊的入睡,夢的人你是否可以給我回應。也許我想的太多了就像我跟在你的身后無所適從的感覺偏偏能找出很多話題一樣,不是我很輕浮而是我用心的努力向你靠近。
桃花盛開的三月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多月,而緣分在茫茫人潮中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圈圈喉就此邂逅。這時候公園的花都謝了吧,卻那段時光在我心里一直盛開著。時間總是這樣無論美好還是難過都流逝的好快,當我把自己放在公交車,景色在美麗卻已經(jīng)忘了,公園的人我也不記得了,只看見一個人轉(zhuǎn)身消失在樹葉下的光影,便沉淀了我一天的心情,內(nèi)心撞擊著被封閉的年輕。我走過了這個十字路口,距離你越來越遠,我又回到當初,邁起落寞的腳步,走過人群,走過青石板的小巷,走過煙雨,走過花開,心里裝著最美好的夢想等待那個模糊的身影。
夜里沒有人告訴我們什么時候是天明,而我們閉上眼就會看見夢的光影。就算失望明天還是值得期待,沒有什么是可以阻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