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中青年教師工作計劃

小學中青年教師工作計劃

2024-08-01 閱讀 4040

  一、專業發展目標

  我作為一名中青年教師,必須以現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學原則,正確的教學方法為前提,盡快由技能教育型向科研型轉變,更新知識,提高語文教育的科研能力。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計劃通過三年的時間,力爭達到思想素質高、敬業精神強、具有較高科研工作能力、專項結構齊全、專項特長突出、教學能力水平高、能夠適應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發展需要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的水平。

  二、專業發展措施

  1、首先加強師德師風的修養,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顆進取的心。要熱愛學生,對學生有博愛之心,要以誠相待,要寬容和有強烈的責任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終身學習應具備五種能力:學習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適應現代教學能力、研究學生能力、自我調控能力,今后我要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學習與反思,勤動筆,勤動腦。不光認真鉆研本學科知識,同時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加自身的知識含量。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持之以恒。

  2、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標,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學科特點,發揮個人興趣特長,將理論聯系實際融入到教學教育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繼續探索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認真撰寫教學反思、論文。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共同探討學術研究,使自己成為研究型的教師。學習計算機的有關知識,使計算機能與科學課程整合。能夠獨立制作精美的實用的教學課件。

  3、具體規劃

  第一年:了解和熟悉課改的精神,使自己盡快適應新教材,和駕馭新教材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向老教師學習并通過外出學習,使自己在教學上教得扎實、靈活,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拓展型教學。

  第二年:充分領會課改的精神,在教學中用二期課改的理念進行教學,做到教得實在、教得靈活。使自己能靈活駕馭新教材。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質,嘗試撰寫有質量的教學論文

  第三年:能完全領會課改的精神,是自己能全面駕馭新教材。達到學校所提出自己所教學科的優秀率和合格率。在教學中形成師生關系民主、和諧。

篇2:青年教師個人發展計劃(景山學校李楊樹)

青年教師個人發展計劃

個人目標:通過自身的刻苦努力,爭取在第十屆區教壇新秀比賽中拿三等獎。

具體實施:

(一)、在廣泛閱讀中成長

要用知識充實自己,用先進的理念武裝自己,閱讀是最好的途徑。我給自己選擇的閱讀內容如下:《課程標準》中的各類教育教學著作,特別是有關綜合實踐課的教學雜志。具體做法:

1、每月閱讀2----3篇有關綜合實踐課的文章或案例,并能做簡單的口頭述說。

2、每月讀通一本教學類期刊,并寫出1000字左右的隨筆。

(二)、在名師案例賞析中成長

結合教研室組織的“名師教例賞析”沙龍,大量閱讀全國特級教師的一些課堂實錄,對名師們的案例進行積累。

具體做法:每月對1---2個案例進行賞析,并進行歸檔。

(三)、在積累好課中成長

抓住每次外出聽課的機會,認真做好筆記,適時地寫一些思索。

具體做法:選取本次的課中最出色的一課堂做一份課堂實錄;

(四)、在課堂實踐中成長

實踐才能促進自己業務水平的成長,雖然過程總是非常艱辛,但沒有艱苦的復出,怎會有收獲,這個過程我覺得對自己很有幫助。

具體做法:每學期在自己所教的班級上兩堂精心準備的課,課后將課中的不足之處做好記錄,以備下次再次出現時可以改進。

(五)、在反思總結中成長

積極撰寫教學案例、教學隨筆以及各類反思,為教學論文的撰寫準備第一手的資料,爭取每學期寫一篇教學案例或一篇高質量的論文。

篇3:小學青年教師自身建設提高計劃

為了培養新世紀的建設人才,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廣大教師都在高標準地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青年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

第一、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思想素質。

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理論。認識教師崗位的重要性,理解教師工作的重要意義,對從事的職業有強烈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敬業樂業、忠于教職,全身心的投入到培養下一代的教育事業中;認清教師勞動的特點:教師的工作平平凡凡,瑣瑣碎碎,默默無聞。教師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赫的名聲和榮譽,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神圣而又崇高的職業,就要能夠安貧樂道,敬業樂教;還要有終身從教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念、因為教育事業地域分布很廣,城市、鄉村海島、邊疆、山區、高原,只要有人居住,就有教師在那里教書育人。環境越是艱苦的地方,對教師的渴望越迫切,青年教師應該到環境艱苦的地方去工作。青年教師應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決心把自己的全部才華、知識、青春,甚至生命奉獻給教育事業。只有這樣,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

第二、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質

我們教師的言談、舉止、服飾、儀表等是教師個人內在道德情操、審美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外部反映,是教師文化行為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有著巨大的示范作用,并容易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青年教師以教學時間短,工作閱歷淺,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深度不夠,在加上社會上某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很可能會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如果一個教師的觀點不正確,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道德敗壞,那么他的學問在大也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師表”。如“讀書沒有用,自己上了十幾年的學,大學畢業,到頭來一個月也只有死工資,而有的人初中還沒畢業,到南方去打工,一個月也和教師的工資差不多”;“現在城市里豪華賓館,美容美發,按摩桑拿,遍布大街小巷,有錢有勢的人吃喝玩樂,逍遙自在。自己一無錢二無勢,只好望“洋”興嘆!悔不該當初為什么要報師范?”還有的青年教師畢業后分到山區、邊疆或海島去教書,時間不長就拍屁股走人。向這些言行,一旦帶進課堂,必定產生不良影響,也有損于教師的形象,降低教師的威信。因此,青年教師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做起,切實加強師德修養。以積極向上的道德風貌,健康的情趣去影響學生,用自己的崇高的品行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