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多給孩子表現潛能機會
要多給孩子表現潛能的機會
現實生活中,家長們無不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成長的期盼,當看到人家的孩子表現杰出時,不少家長常會埋怨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這種一味埋怨孩子的做法不僅是徒勞無益的,相反會傷害孩子的幼嫩的自尊心。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潛藏的才能,即便是臨床上認為弱智的兒童也是這樣。揮出孩子的潛能,給其日后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才是每一位家長應當著力去做的事。
留意觀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喜好憎惡,在他與別人玩耍、交談或在自己閱讀、游戲時,可以察覺出他雖不愛彈琴卻喜歡繪畫,雖沒有耐性卻有創意,雖不擅言詞卻很熱心,把這些蛛絲馬跡記錄下來,你就能歸納出孩子的性格趨向或者說擅長的一面,從而誘導激發他。
制造機會了解孩子的性格趨向與喜好之后,別忘了給他機會多加練習。比如,人家生日時,鼓勵每個人表演一個節目,每周一晚上輪流朗讀短文并發表心得,讓孩子把當天經歷的有趣的事敘述一遍或記錄下來……更重要的是,隨時給機會讓孩子幫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這樣越做越熟練,越有信心,孩子才不會退縮在自卑自閉的角落里。
耐心等待既然給孩子機會,就要耐心等待孩子發揮潛力。有些父母一時叫不動孩子做家務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會買東西,索性自己出門;認定孩子念不好書,便幫他一題題復習……久而久之,孩子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會伸手援助,便樂得坐享其成,讓自書的“天資”睡著了。所以,當父母埋怨孩子懶惰時,不妨捫心自問,是否對孩子缺少耐心,把孩子的表現機會“洗劫”一空了。
給予鼓勵當孩子自己動手做、開口說時,應該給他肯定的贊美和鼓勵的掌聲。因為,即使是個天才,也需要有一個練習的機會來醞釀信心,而后越走越順。如果只是一味的打擊、批評,孩子會害窘得抬不起頭,再也不肯嘗試,終其一生都要靠父母所希望的。
而要做到以上幾點,做父母的不僅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而更為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準,加強各方面的修養。
篇2:共建網絡平臺嚴管激發潛能:績效考核對網絡平臺建設促進作用
共建網絡平臺嚴管激發潛能------淺談績效考核對網絡平臺建設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校信通平臺資源考核建設
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下,我市絕大部分學校都建立了校本資源管理平臺、學校網站和校信通平臺,這些平臺已經建設起來,不能讓它們躺在服務器電腦里睡覺,或者隨便搞一些材料上傳在上面,給領導檢查一下,只要“有”。我覺得,作為一名技裝管理主任,我有責任、有義務通過培訓老師把校本平臺、學校網站和校信通平臺及時更新,按照要求上傳下載,參與家校互動……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一.校本資源平臺要建設好與管理好。就可以在平臺上傳、下載和管理各個資源了。當然,管理員要給各個不同的組別進行權限設置才行。在校本資源平臺的建設方面,我要求每個任課老師(體育老師除外),都要把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資源(計劃DOC、課件PPT、教案、學生作業)上傳到指定的文件夾內。
2.校本資源平臺的作用
一、可以在校內當網盤和U盤用。
畢竟學校的條件還很一般,不能做到每個教師辦公室都能有打印機,辦公室分布又相對分散,網絡打印又不太現實,唯一的辦法是用U盤和網盤,可是U盤平時帶的人又少,網盤一樣麻煩,于是,校本資源平臺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網盤平臺,實現了校本資源的共享共存。比如,哪個老師在專用多媒體教室上課,只要把自己的課件上傳到校本平臺里就可以了,一是可以完成上傳資源的任務,二是可以在專用多媒體教室直接下載打開使用,多方便啊!
二、可以積累網上好的課件資源。
現在互聯網免費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我們可以預見將來,互聯網上全收費,那我們教育怎么辦?不能為了幾個好的資源,天天去付費吧,趁現在還有免費資源的時候,技裝中心要求每一位任課老師到網上去搜索免費的教學資源,可以是課件、教案、作業設計、圖片、視頻、聲音……然后按課題打包,一課一個資源包,再按照指定的目錄上傳到指定學期----班級----學科文件夾中,詳見下圖:
這樣子,有四個學期的建設,我校的資源平臺就初具規模,資源豐富,在建設好了以后,我又指導老師下載、使用、修改、優化、更新已經有的資源,把從網絡上原封不動下載下來的資源進行優化,提升了資源的檔次,同時也提升了校本資源平臺的實用性。
3.校本資源平臺和教育局幾個平臺的集中管理
當然,我在建設校本資源平臺的時候也遭到了部分同事的反對,他們的核心觀點是:這只是教育局的一項任務,只要完成十到二十個資源就行了,不需要在這項工作上搞多好,花費更多的時間,可是個人認為,局長室和技裝中心領導高瞻遠矚,推廣這項工作不是只是想大家完成任務,是想大家能夠把這個平臺建設好,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大膽開拓進取創新,把這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好,不能應付了事,世間自有公道,要做就做最好!
當然,我們技裝中心有的是辦法,除校本資源平臺外,還有教育局電子備課、電子辦公、教委資源、圖書管理平臺,我在對教師的上傳、下載數量上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考核,在校務會議上公布大家上傳下載的數量,這樣的考核結果與大家的績效工資掛鉤,參與的人員就比較全面了。
篇3:《轉化潛能生途徑與方法專題研討會》感悟
今天下午上完課,學校舉辦了《轉化潛能生》研討會,很多老師都講到了自己的成功的辦法。第一個講話的是一年級的段會娜老師,她講到了有很多家長對于平常的補差不太理解,對于自己的孩子被留下學習常常感慨:“你怎么又被留下啦。”其實教師可以選擇一部分優等生同潛能生一起學習,這樣家長從心里也更容易接受,也能給潛能上創造一定的學習機會。作為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獎勵,吸引潛能生。總而言之就是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第二個發言的是李艷老師,她對于放學后的補差座位安排進行“一幫一”,同時補差的學生不確定,表現好的可以不用補差。其中王澎老師的話讓我深有體會,還記得他們班剛開始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是到了上學期末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語文成績是年級第一,與她的努力與方法是分不開的,王澎注重狠抓基礎,對課文進行編號,一個一個過關,對于學習程度相對差的學生,先提前進行過關,這樣他們就有2次的過關機會,第二次也更容易過關。平常在上課的時候對于潛能生也要多關注,看看他們是否對新知識掌握。后面的馮老師講到對于潛能生要善于找閃光點,對癥下藥,正面引導。黃素芝老師的補差人數不一定,人員不一定,看看哪些學生對于新知識沒有掌握好,那么他就是需要留下補差的那位。同時補差的時間也不一定。
很多老師講的方法都很受用,讓我們有所啟發,總而言之教育要講究方法,同時用耐心與愛心來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