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有自由才有成長》讀后體會

《有自由才有成長》讀后體會

2024-08-01 閱讀 6545

《有自由才有成長》的讀后體會

那大五小曾建南

讀孫云曉《有自由才有成長》一書,感慨萬千,作者的言論“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教育應(yīng)是人的解放,而不是對人的束縛與壓迫。而信的教育必須改變,不變無從談中國的崛起,只是對權(quán)利,金錢,奴性的頂禮膜拜!那將昌一種怎樣的民族悲哀!”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對被教育的發(fā)現(xiàn),解放和發(fā)展,這讓我產(chǎn)生共鳴。下面說說我的兩點心得體會。

第一,只有尊重才有教育,尊重是人的基本權(quán)利和責任,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的主體地位。書中講到蛾子破繭而出的故事,有好心人幫忙把厚繭剪開了一個口,好讓蛾子飛出來,可是蛾子卻飛不起來,因為蛾子沒有經(jīng)過歷練,翅膀還不夠有力,生命能量還不夠強,結(jié)果是這位好心人好心辦壞事,這不但幫不了蛾子,反而害了它。這讓我想起當今社會上的許多孩子和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處處包辦代替,費盡心機,讓孩子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其結(jié)果與下場如書中的蛾子沒有什么不同,人的成長是有規(guī)律的,教育的規(guī)律必須要符合人成長的規(guī)律。不能違背規(guī)律,更不能拔苗助長,生命的成長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必須由自己來完成。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磨練,時間與空間,給予更多的愛。更多的自由,讓其快樂的成長不要把孩子的時間與空間剝奪,成為你的棋子,讓他們有選擇的支配自己的時間和行為,有更好的發(fā)展機會。作為教師,課堂上講的太多,甚至滿堂灌,也就等于剝奪了學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機會,情況是一樣的。

第二是不要經(jīng)理人孩子壓力,給孩子輕松愉快的成長環(huán)境。如一些家長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給孩子定下了目標,小學成績要達多少分,中學上哪個重點中學,大學要上哪個名牌大學,長大了要成為科學家成為富豪等等。這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那樣高的目標對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這未必適合每個孩子,我認為必須實事求是為好,讓孩子去選擇自己的專業(yè)、職業(y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實現(xiàn)目標中獲得快樂感和成就感。

一個人吸有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時,才會有貪心和干勁,才能為實現(xiàn)目標而努力,奮發(fā),因此奉勸那些“恨鐵不成鋼”想法的父母,給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成為快樂的人,在生命的進程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實現(xiàn)自我價值,全會幸福人生。還原孩子們的真正生活世界。

篇2:《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奇跡》讀后感閱讀體會

《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閱讀體會

柯碧云

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書的魅力無法阻擋,書的作用更是神奇無比。從中我們學到了知識,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哪里不對,哪里需要改進,哪里要做得更好。

《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是我們本學期要閱讀的書籍。打開《第56號教室的奇跡》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給作為教師的我很多啟發(fā)。雷夫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改變學生一生的奇跡。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為老師的信念:“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

正如書的序中提到的:“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么,取決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么。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局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

篇3:《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后感想體會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后感想

大豐學校高芳彬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讀了《把信送給加西亞》,我心靈深受震撼,想了很多很多。它主要講:19世紀美西戰(zhàn)爭中,美方一封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lǐng)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森林作戰(zhàn),沒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軍人----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難,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這故事發(fā)生在1898年,但故事中所傳達的一種精神,成為了我們一代代人的信念,尤其是以下這段話更是發(fā)人深省:

美國總統(tǒng)將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羅文接過信后,并沒有問:“他在哪里?”

我想,像羅文這樣的人,我們應(yīng)該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學校里。我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僅僅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教誨,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yè)精神。對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務(wù)----“把信送給加西亞”。從中,給我們的啟示是:抱怨是不允許的,得到一個工作就應(yīng)該全力以赴地去做。羅文正是通過他不畏艱險的敬業(yè)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wù)。

敬業(yè)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不僅能激發(fā)工作熱情,而且能產(chǎn)生無窮無盡的力量,讓我們努力完成手頭的一切工作。當然,這個故事還給我們傳達了忠誠、勤奮、自信、良好的心態(tài)、責任感和主動性等高貴品質(zhì)。羅文在接受任務(wù)時只知道送信給加西亞,至于他具體在哪里,怎么送都不清楚,但最后他還是完成了任務(wù),如果沒有具備忠誠、勤奮、自信、良好的心態(tài)、責任感和主動性等高貴品質(zhì),他也絕對完不成這個任務(wù)。

在這個故事中,有一個同樣讓我深深的感覺到他的重要性的人物,那個人就是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