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向傅厚明老師學習心得體會

向傅厚明老師學習心得體會

2024-08-01 閱讀 5941

向傅厚明老師學習心得體會

三亞市第九小學月川分校黃玲娟

傅厚明老師是三亞市海棠灣鎮洪李村洪風小學的數學高級教師。他長期奮斗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教學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12次被評為三亞市優秀教師。任職以來,傅厚明更是全身心投入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為學校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幾十年如一日,恪盡職守,任勞任怨,身患癌癥仍堅持在教學、管理第一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譜寫了很多感人故事,彰顯了當代優秀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和高尚品德。傅老師一生都把工作和學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關心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幾乎把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學校和學生。傅老師執教一生,奉獻一生,大愛一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提攜了一個又一個青年教師,不僅讓萬千學子的心靈得到了知識的浸潤,也讓身邊的同仁深受感召和鼓舞。他為人寬厚,德高譽隆,人如其名,生前堅持著一個崇高的理想,身后留下了一個極好的名聲,把學生當作自己兒女一樣精心培養、細心呵護。

傅厚明老師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扎根農村,無私忘我,師德高尚。他的先進事跡體現了廣大教師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熾熱情懷,體現了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精神風貌。他為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我要從傅老師身上學習他的四種精神實質。

(一)學習他扎根基層,不拒平凡的踏實心態。他讓我明白,在最艱苦的地方,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一樣能做出受人尊重的事業。

(二)學習他尊重崗位,無私忘我的敬業精神。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尊重我們的崗位,認認真真完成每一項工作,不自私不懈怠,那我們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三)學習他對認定的事業不左右不搖擺的執著追求。他背景離鄉,固執地堅守者,直到最后,他把最高的崇敬給了教師這個崗位,。

(四)學習他總是為他人著想,奉獻自我的大愛人格。他總是在為別人著想,總是不把自己當回事,這些已經超越了一個教師的份內之責,而是一份灼照四方的大愛。

通過向傅厚明老師學習后,我覺得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弘揚崇高的師德,建設一支品德高尚、本領超、教學精湛的教師隊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要育好人。要達到這個要求,關鍵是要提高教師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因此學校宜面臨競爭激烈的社會和教育,審時席勢,努力構建一支師德高尚、學識高超、教學技能精湛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發展、壯大。

(一)堅守師德情操,樹立模范的師愛形象。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保證,是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教師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的體現,是教師教學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特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愛。這種愛趨使教師無代價地對學生賦予親近感、期望感和獻身的熱忱。為此,學校實施師愛工程。對教師進行師愛形象塑造,要求教師要從熱愛教育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做起,要淡泊名利、積極向上、自覺錘煉自己,以全局為重,不為學生家庭地位、狀況來偏倚待之,也不以學生成績和表現為薄厚待之,而要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意識,要針對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恒、嚴而有方地面向全體學生賦予具體的教育和愛,要愛到學生的心中去,在尊重保護教育學生的基礎上,使學生健康地、生動活潑地茁壯成長。教師的整體道德水平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具有特別重大的影響。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會的職責,但學校、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無可替代。學校是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課堂、主渠道、主陣地,教師是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引導者。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學知識、立志向的生要時期,他們的可塑大、模仿力強,極易愛到他人和環境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學生發揮著教育引導作用,既影響一個人的學生時代,又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廣大教師都要自覺加強道德修養,率先垂范,成為青少年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受到全社會尊敬的人。

(二)堅持繼續學習,樂于競爭,具備高超的師識本領。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承擔著傳播人類文化、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的神圣職責。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強已,育人者必先律已。教師的道德修養、文化修養應當走在社會的前列。教育事業輝煌的前景和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提高的曙光,是以教師高超的師識本領為寄托的。師識包括教師自身的素質學識、教學質量意識、教學教改意識和適應教學發展的競爭意識。教師具備高超的師識本領,必須注重學歷層次的提高,因此學校要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設計培訓方案,及時穩妥地、有計劃分批分期地選送教師進行在職或兼職深造、學歷后的繼續教育和自學研修。注重對“博學多才”的“經”經和對“道德高尚”的“人師”的培養,適當的安排各種觀摩助教活動,鼓勵教師加強自我文化建設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認真嚴肅、實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識的態度,監督檢查教師是否對所教學科具有比較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獨立掌握,正確分析和處理教材的業務能力,達到教育教學級力有明顯提高,保證教學質量。培養教師養成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鉆研教學的自覺性,并增加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方面的文化修養,達到教師綜合師識本領的提高,從思想上徹底除去陳規,開拓創新,積極實踐,勇于競爭,不斷前進。

(三)博采眾長,苦練內功,掌握精湛的師藝技能。國家的興衰,取決于教育,教學的興衰,取決于教師。打鐵先要自身硬。教師有過硬的知識基底和教學技能,才基本具備參與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教書育人工作的首要條件。為此,嚴格錘煉師藝技能是科教興國的當務之急。針對此,學校提出:新時期的教師要掌握精臻的師藝才華,做到

篇2:向傅厚明老師學習心得體會

向傅厚明老師學習心得體會

三亞市第九小學月川分校黃玲娟

傅厚明老師是三亞市海棠灣鎮洪李村洪風小學的數學高級教師。他長期奮斗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教學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12次被評為三亞市優秀教師。任職以來,傅厚明更是全身心投入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為學校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幾十年如一日,恪盡職守,任勞任怨,身患癌癥仍堅持在教學、管理第一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譜寫了很多感人故事,彰顯了當代優秀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和高尚品德。傅老師一生都把工作和學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關心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幾乎把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學校和學生。傅老師執教一生,奉獻一生,大愛一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提攜了一個又一個青年教師,不僅讓萬千學子的心靈得到了知識的浸潤,也讓身邊的同仁深受感召和鼓舞。他為人寬厚,德高譽隆,人如其名,生前堅持著一個崇高的理想,身后留下了一個極好的名聲,把學生當作自己兒女一樣精心培養、細心呵護。

傅厚明老師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扎根農村,無私忘我,師德高尚。他的先進事跡體現了廣大教師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熾熱情懷,體現了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精神風貌。他為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我要從傅老師身上學習他的四種精神實質。

(一)學習他扎根基層,不拒平凡的踏實心態。他讓我明白,在最艱苦的地方,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一樣能做出受人尊重的事業。

(二)學習他尊重崗位,無私忘我的敬業精神。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尊重我們的崗位,認認真真完成每一項工作,不自私不懈怠,那我們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三)學習他對認定的事業不左右不搖擺的執著追求。他背景離鄉,固執地堅守者,直到最后,他把最高的崇敬給了教師這個崗位,。

(四)學習他總是為他人著想,奉獻自我的大愛人格。他總是在為別人著想,總是不把自己當回事,這些已經超越了一個教師的份內之責,而是一份灼照四方的大愛。

通過向傅厚明老師學習后,我覺得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弘揚崇高的師德,建設一支品德高尚、本領超、教學精湛的教師隊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要育好人。要達到這個要求,關鍵是要提高教師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因此學校宜面臨競爭激烈的社會和教育,審時席勢,努力構建一支師德高尚、學識高超、教學技能精湛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發展、壯大。

(一)堅守師德情操,樹立模范的師愛形象。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保證,是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教師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的體現,是教師教學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特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愛。這種愛趨使教師無代價地對學生賦予親近感、期望感和獻身的熱忱。為此,學校實施師愛工程。對教師進行師愛形象塑造,要求教師要從熱愛教育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做起,要淡泊名利、積極向上、自覺錘煉自己,以全局為重,不為學生家庭地位、狀況來偏倚待之,也不以學生成績和表現為薄厚待之,而要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意識,要針對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恒、嚴而有方地面向全體學生賦予具體的教育和愛,要愛到學生的心中去,在尊重保護教育學生的基礎上,使學生健康地、生動活潑地茁壯成長。教師的整體道德水平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具有特別重大的影響。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會的職責,但學校、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無可替代。學校是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課堂、主渠道、主陣地,教師是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引導者。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學知識、立志向的生要時期,他們的可塑大、模仿力強,極易愛到他人和環境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學生發揮著教育引導作用,既影響一個人的學生時代,又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廣大教師都要自覺加強道德修養,率先垂范,成為青少年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受到全社會尊敬的人。

(二)堅持繼續學習,樂于競爭,具備高超的師識本領。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承擔著傳播人類文化、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的神圣職責。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強已,育人者必先律已。教師的道德修養、文化修養應當走在社會的前列。教育事業輝煌的前景和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提高的曙光,是以教師高超的師識本領為寄托的。師識包括教師自身的素質學識、教學質量意識、教學教改意識和適應教學發展的競爭意識。教師具備高超的師識本領,必須注重學歷層次的提高,因此學校要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設計培訓方案,及時穩妥地、有計劃分批分期地選送教師進行在職或兼職深造、學歷后的繼續教育和自學研修。注重對“博學多才”的“經”經和對“道德高尚”的“人師”的培養,適當的安排各種觀摩助教活動,鼓勵教師加強自我文化建設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認真嚴肅、實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識的態度,監督檢查教師是否對所教學科具有比較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獨立掌握,正確分析和處理教材的業務能力,達到教育教學級力有明顯提高,保證教學質量。培養教師養成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鉆研教學的自覺性,并增加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方面的文化修養,達到教師綜合師識本領的提高,從思想上徹底除去陳規,開拓創新,積極實踐,勇于競爭,不斷前進。

(三)博采眾長,苦練內功,掌握精湛的師藝技能。國家的興衰,取決于教育,教學的興衰,取決于教師。打鐵先要自身硬。教師有過硬的知識基底和教學技能,才基本具備參與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教書育人工作的首要條件。為此,嚴格錘煉師藝技能是科教興國的當務之急。針對此,學校提出:新時期的教師要掌握精臻的師藝才華,做到

篇3:黨員老師學習心得十八屆五中全會學習體會

全會提出:到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專家解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是“中國夢”的具體體現,“十三五”是百年大業最關鍵的沖刺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全面小康不僅要追求發展的速度,更要強調發展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同時,這是全體中華人民的小康,要讓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更廣大的人民群眾,都能感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國家治理理念現代化的重大推進。

全會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專家解讀:未來5年將有什么樣的“中國速度”?有經濟學家測算,要實現到20**年GDP比**年翻一番的目標,“十三五”時期,我國年均經濟增速需要達到6.5%。作為發展中國家,適當經濟增速是中國實現全面小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與此同時,如何將GDP在內的若干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統籌考量,考驗政府的智慧。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中國正面臨經濟增長動力轉換期,必須進一步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十三五”期間還會面臨較大的穩增長壓力,仍需要依靠改革釋放紅利、破除困難。

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專家解讀:自**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推動自主創新、創業的政策,全民參與創新、創業的意愿空前高漲。天使投資人徐小平認為,屬于中國的創新、創業“黃金時期”已經來到。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等專家認為,“十三五”期間,以互聯網+、通信、高鐵、航天等高端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將步入從量變到質變、從產業規劃到發揮市場力量推動的嶄新階段。

全會提出: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專家解讀: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王小廣表示,過去發展的不協調造成了區域、城鄉和群體之間的差距,形成了各種社會矛盾。未來要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整體推進,尤其是統籌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從而真正推動中國向軟硬實力兼具的大國邁進。

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專家解讀: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相對薄弱的領域。**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有賴于清潔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的轉變,分步驟、有計劃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分必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長遠未來。

全會提出: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專家解讀: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說,新形勢下,中國需要更開放的視野,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和國際限制,刺激生產要素跨空間的流動和配置,形成全方位的主動對外開放格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李揚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借助對外開放平臺,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同時,還應著重統籌自由貿易區內外發展,重塑國內市場經濟體系和全球合理經濟體系,推進國際多領域互利共贏。

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專家解讀:公報提出的實施精準扶貧、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內容,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要害,對能否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至關重要。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實現脫貧攻堅等目標,不僅需要切實可行的目標和任務設計,更要在財稅、金融、民生保障等領域打好“組合拳”,建立相互協調長效機制,激發社會各界“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能動性。

全會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專家解讀: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在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勞動力減少的背景下,這一政策積極調整既順應了群眾對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也有助于優化人口結構。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這一政策并非對以往計劃生育政策的否定,而是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節點的政策新選擇。全面放開后,預計每年新增出生人口不會超過600萬人,并不會對當前人口形勢產生太大沖擊。

全會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專家解讀: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此次公報中不是就發展說發展,而是大篇幅涉及黨的建設,將中國發展與黨的領導緊密結合,明確了共產黨在國家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在落實四個全面的新布局下,中國發展好壞與領導核心直接相關,因此,加強黨的建設以及明確新時期治黨管黨的基本思路和辦法,為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全會提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鞏固反腐敗斗爭成果,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專家解讀:“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國家走向民族復興的關鍵節點,更需要過硬的干部作風保駕護航。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嚴管就是厚愛。在未來5年,加大反腐力度、完善制度體系將是黨的重要任務。隨著新的紀律處分條例和廉潔自律準則等出臺,對于黨員干部權力的監管將更有針對性,反腐將走向精準化,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