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評課學習材料評課讓每個參與者都受益

評課學習材料評課讓每個參與者都受益

2024-07-31 閱讀 6216

評課,顧名思義就是對所觀察的課進行評價和討論,是在一定范圍內圍繞著教師身邊發生的具體而真實的教學案例進行的一種教學研究。

評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是開展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教師進行過程性評價的重要體現。有人認為,教師在臺上講課是在“煉”,課下評課是在“錘”,只有經過這樣的千錘百煉,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才能不斷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推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評課首先關注課程目標最優化

評課,首先要明確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好課的標準不僅僅在于教師講得多么精彩透徹,也不只是在于學生多么積極活躍、課堂氣氛多么熱烈,而是圍繞一個中心點,即“是否達到了課程目標的最優化”。

什么是課程目標的最優化呢?這里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課程目標問題。想通過一節課來落實三維目標、培養學生的能力,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們要根據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的特點有選擇有側重地、科學而合理地設定目標。二是實現最優化問題。所謂最優化是就實現的廣度和深度而言的,想通過一節課使所有學生都上升同一個臺階、達到同樣的水平,同樣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就實現的廣度而言就是使所有學生都有所獲,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就實現的深度而言就是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要達到課程目標的最優化實現,只有通過兩個基本點,即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作用才能達到。因此,任何形式的評課都要圍繞著課程標準最優化這個中心和它的兩個基本點來進行。

評課要實現參與者的多維互動

要評課首先得進行課堂觀察。由“聽課”到“課堂觀察”,不僅僅是稱謂上的變化,更主要的是體現了理念上的變化。不僅要聽,更主要的是要去觀察。聽課者要把自己當成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要使自己的思維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以獲取第一手材料,為后面的評課作好充分的準備。只有聽好課才能評好課,才能在評課時做到有的放矢、有感而發,才能把課評得有理有據。

評課者要明確所評課的性質與課型。對于不同性質的課,評價的側重點也應當有所不同。初試、匯報課要關注常規和基礎,要善于發現并指出被評者的教學潛能以及發展前景;研究、探索課要重點關注和評價所研究的問題,不能求全責備;示范、競賽課要關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要從各個方面全方位地去評價,要善于捕捉其閃光點、發現其獨具的特色和創新點。

通常情況下,評課活動主要有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評課、教學管理者對教師評課、教學研究者對教師評課這三種形式。無論何種形式的評課,起主導作用的應該是評課者,而主體地位應該更多地體現在授課教師和旁聽教師身上?;顒咏M織者要明晰這種關系,在活動的流程、時間的安排等方面要協調處理好三者的關系,使所有參與者都能各盡其能、各有所獲。為了盡可能地擴大受益面、充分發揮評課的作用,無論針對什么類型課的評課,還是什么形式的評課都應當在適當的范圍內公開進行。

現代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絕對避免“一言堂”,同樣,評課活動也不能搞成“一言堂”的形式,要把評課活動由“證明式”和“鑒定式”轉變成雙向互動、平等交流的探究式和引領式。要創設寬松和諧、平等自由的評課氛圍,實現評課者、被評者以及旁聽者之間充分而有效的溝通,使所有參與者都能夠暢所欲言。通過充分的討論、交流甚至爭辯,使所有參與者都能互相激發學習的激情、點燃思維的火花、釋放教學的潛能,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評課者不僅要評價,還要在評價中滲透啟發、點撥、引領,要善于傾聽、主動學習、參與討論。被評者不僅要傾聽,還要在傾聽中思考、領悟、總結,要敢于答疑、釋疑和說明。旁聽者不僅要旁聽,還要在旁聽中思考、領悟、學習,要換位思考假如我是被評者我會怎樣教?我是評課者我會怎樣評?要有參與意識,要盡可能地參與到討論和交流之中。

評課要運用恰當的方法和原則

評課者評課時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坦率誠懇的熱情,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被評者,用學習的心態看待自己,要允許并坦誠面對不同的聲音,一般要把握以下十個原則:

一是導向性原則。評價的目的不是鑒定,而是為了發展,評課者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操作層面,更要從教學過程中所體現的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理念等潛隱層面去發現、點撥和引領。要有意識地弘揚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要鼓勵教學創新、提倡教學個性,引領教師朝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方向去發展。二是實事求是原則。評課只是一種學術范圍內的評價、討論和交流活動,不涉及人情世故等其他外在因素,評課者要有責任意識,不能因為顧及面子、情緒等其他因素而該說的不說、該點的不點。三是坦率誠懇原則。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真誠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有效的溝通,評課者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說教,要雙向互動、平等交流,要努力實現與所有參與者和諧溝通。四是激勵性原則。沒有教學自信的教學是不堪設想的,評課者在評課過程中不僅要時刻維護教師的教學自信,還要通過評課來幫助教師尋找自信、培養自信、強化自信,評課時要“優點談足,缺點抓準”,要評出特色、點出創新。對于某些優點很少的課,不妨將優點拆大為小分開評、缺點歸類分開抓主要的說。五是正確歸因原則。評價是為了改進,評課者在指出問題的同時還要幫助教師找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改進的方法。要通過評課幫助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促進教師的發展。六是重點突出原則。一節優秀的課不可能盡善盡美,同樣,評課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據課型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抓住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評論。不能要求過多過細而抑制了教師對教學個性的追求和教學創造力的發揮。七是兼顧整體原則。不要孤立地評議一節課,要考慮這節課的內容與前后內容的關系,將這節課放到學期教學這個大背景下進行評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教學設計者的意圖、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評議時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據。八是換位思考原則。對授課教師的不足,換位思考自己能否避免。給授課教師提出的意見,換位思考自己能否做到。九是差異性原則。除競賽課之外,要考慮教師的閱歷、教學經驗、性格特點等個體因素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評議,不能整齊劃一、求全責備。要充分尊重教學的獨特性,倡導教學的創造性,發揚教學的藝術性,鼓勵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十是互利共贏原則。評課是一個多方受益、互利共贏的活動,除被評者和旁聽者之外,評課者也要以學習的心態去參與,要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要通過評課來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學科學術素養,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篇2:教師學習材料說課及注意事項

參考說課(一)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根據。從說課的內容和性質來看,它同備課、上課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也有其特色。這里擇其主要特點作一介紹。

一、說理性

備課,可以從教案看出“怎樣教”;上課,可以從課堂教學看出“怎樣教”。而說課不僅要說出“怎樣教”,還要說清為什么這樣教”,要讓聽者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說課區別于備課、上課,形成獨有特征的主要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分別闡述,而且特別強調說出每一部分內容的“為什么”,即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知識去闡明道理。

二、科學性

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學的矛盾和問題。教師必須遵循教學原則去設計教學程序,教材的處理、挖掘及傳達程度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思想性。

三、高層次性

由于聽課的對象是懂教材、熟業務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領導和教師,所以,我們要學習先進的教改經驗和教學方法,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充實說課理論依據,特別是對教材的處理,教法的選擇,板書的設計,語言的推敲,比以往備課更為精心,教學結構更趨合理。

四、預見性

說課要求教師不僅講出怎樣教,還要說出學生怎樣學。所以,說課者要對所教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水平、學習態度、思想狀況、心理特點、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析。估計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會有什么困難,說出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和解決的辦法。說課者還要說出自己設計提問的關鍵問題,估計學生如何回答,教師應該怎樣處理。

專家談如何說課(二)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內容

包括題目,在第幾冊、第幾單元,單元訓練重點、地位、教材的前后聯系,有時還要簡單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說教材內容時可以多說,也可少說,可按上面介紹的順序說,也可打破順序說,要因教材而定。

2.說教學目標

做到正確、具體、全面。

3.說教學重點、難點

4.說課時安排、教具準備等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和學法可以分別敘述。

2.教法和學法可以合在一起說明3.教學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說。

例如語文:閱讀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應是講讀法和談話法。還有“情景教學法”“讀書指導法”(查讀法、疑讀法、劃讀法、議讀法)。

三、說教學程序

說教學程序的各階段,一般要說出教什么,接下來說怎樣教。這要從選擇什么教學方法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訓練學習獲得知識以及為什么這樣教這幾方面說。在說怎樣教的過程中還要說清:如何進行反饋矯正、小結,如何滲透思想教育,布置作業的內容及如何引導學生完成作業等。要把教學過程說詳細具體,但并不等同于課堂教學實錄。對于重點環節,諸如運用什么教學方法突破重難點要細說,一般環節的內容則可少說。盡量避免師問、估計生答,師又問,估計生又會答......,這種流水帳式的說法。如何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沒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課書的內容分為幾課時,再逐課時安排教學環節??梢园颜麄€環節的安排先說出來,再逐環節再說,可以把一個環節的內容說完后,再依次說下個環節的內容,環節之間盡量用上恰當的過渡語,使整個說課內容渾為一體。說課注意事項

1.試講(說課)不是備課,也不是講課,不能按教案來說課,也不能把聽說課的考官視為學生,如正常上課那樣講。

2.試講(說課)總體上要突出“說”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來,也不能按說課稿一字不差地讀下來。一個成功的試講(說課),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有重點,有層次,有理有據。

3.注意發揮自身的教學個性和創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書刊、雜志上的內容、模式和方法。

4.注意運用教育理論來分析研究問題,防止就事論事,使試講(說課)還處于“初級階段”的層次水平,使得考官無法看到其專業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避免過分表現“理論依據”,脫離教材、學生、教師實際,空談理論。

5.語氣得體、簡練準確。要使考官首先從表象上感受到試講(說課)者對說好課的自信和能力,從而感染聽者,引起聽者的共鳴。說課的語言表達應十分簡練干脆,避免拘謹,力求有聲有色,靈活多變,前后整體要連貫緊湊,過渡要流暢自然。

6.體現特點和風格。試講(說課)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教師同行。所以試講(說課)時不宜把每個過程說得過于詳細,應重點說出如何實施教學過程、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的方法,說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

篇3:小學語文教研組講座學習材料小學生良好語感形成

幾年來“語感”一詞的“點擊率”比較高,《課標》中也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什么是語感?不同的人在對語感研究、探討的過程中,賦予其不同的內涵,著名教育家蘇霍母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里應當有一種高度的言語素質,有一種對詞的高度敏感的氣氛”這里的“一種高度的言語素質”就是“語感”。其實,早在四、五十年代,我國教育大師葉圣陶先生就明確指出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闭Z言學家呂淑湘也表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焙髞碛钟腥朔謩e從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來認識語感。我們認為王尚文先生對“什么是語感”的闡釋精辟且全面。他說:“語感是一種言語主體對言語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和生成能力?!边@就包括輸出性(說寫)語感和輸入性(聽讀)語感兩個方面,不同于以往那種只側重于從輸入性語感一個方面來對語感的界定。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語感是言語交流中對詞語表達的理解、使用習慣等的反映。通俗地說語感就是指用語言交流時所表現的對語言表達的理解、使用習慣等,它集中表現了言語表達者對語言的感知、理解和把握能力。可見語感從本質上講是言語表達者對語言的表現,是與語言共生存的,其表現因素主要包括語義、節奏、思維、辭藻、和心理五種。這就為我們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教學實踐中從上述五個方面進行單一或綜合訓練,使學生的思維、口語表達、辭藻的運用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

如何認識語感的重要性?80年代初,研究者只是把語感作為閱讀感知的基礎或閱讀感知的一個因素來認識,也并未將其視為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予以重視。進入90年代以后,研究者對語感日益重視,以至于超越了閱讀的范圍,并且被有的研究者視為是言語能力的核心。認為“語感是實際上左右讀、寫、聽、說等言語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的杠桿,在所有言語活動中起關鍵作用而不可須臾或缺的”,“只有抓住語感這一根本,語文教學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培養讀、寫、聽、說等言語能力這一任務”。由此進一步提出:“語感是語言能力的‘綱’,語感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綱’。”鑒于研究者們對語感重要性的認識,他們創建了自己的培養模式,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尚不成熟。這就是語感研究及培養途徑的現狀。